數學中如何把文字語言轉化爲數字語言?

簡娥菊


數學中文字語言,我理解為文字描述性題目,小學階段最典型的是應用題。文字抽象表達轉化為數字算式(數學語言)來解決問題,中間要經過必不可少的邏輯思維轉化過程。我是王老師,致力於小學數學的精品問答!我推薦新加坡式的教學方法,

抽象敘述 → 模塊化具體表現形式。也就是通過教孩子一些建模的思考模式來進行轉化。相當於教會孩子如何使用一個工具,而不是死記硬背公式,這個非常重要。下面我具體基於小學數學舉例。

抽象 → 具象

前提還是要有一定的文字理解能力,特別是關鍵詞語理解轉化,直接影響具象表達的正確性,這個我在以往問答都有具體詳細介紹。

① 方塊建模圖示

新加坡數學這種建模圖示方法是從基本數學概念就導入了,所以學起來體系化,有延續性。更重要是工具運用的反覆實際操作訓練,使孩子真正熟練掌握。

比如除法等分概念,用分割為大小相同的方框,比較形象,和乘法同數累加又能很好的對比(理解逆運算

)。

② 應用題的延續應用

通過模塊化工具的運用,我們可以形象地表達文字描述中的對象,以及已知條件中的數量關係。轉化為圖形這種形象呈現,進而思考並用數學表達式表示出來,是符合小學生理解認知規律的。我舉幾個例子,我們的孩子卻更多采用生套公式或提早用方程工具。

我們經常講“授之以漁”,這漁不就是教會孩子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嗎?道理都懂,關鍵是怎麼科學地傳授,重實際,少口號。希望能帶給題主以啟示。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乾貨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