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湖的傳說—話說東原(2)

東平湖位於東平縣,東接汶水,西連黃河,古時稱蓼兒窪、大野澤、鉅野澤、梁山泊、安山湖等,是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

東平湖,三面環山,碧波萬頃,立湖堤遠眺,白帆點點,菱芡鋪綠,荷花含笑,蘆花飄飄,景色優美,素有“小洞庭”之稱。

關於東平湖的由來,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東平湖的傳說—話說東原(2)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東平湖上原是一座大山,名曰地根山。據說,這座山的山根與地心相連,無人能將夠撼動。

地根山是一座寸草不生的光禿禿的荒山,山下雖有汶水流過,但汶水是個季節河,平時河床乾涸,流沙遍地,水流過後地皮都不溼,鮮有水氣留住。而每到雨季,卻往往又是河水暴漲,肆意氾濫,更加之這時也是黃河汛期,黃河河水倒流,更是將周圍莊家盡數淹沒,房屋衝跨。

因此,過去的東平湖是實在是一個窮山惡水之地,“沒水的時候,渴死人,有水的時候,淹死人”,百姓生活極度貧困。

話說當時地根山下住著一對姓程的夫婦,二人雖勤勞善良,但生活過得仍是飢寒交迫。

這一年,又是一個大旱年。河水早早斷流,地根山上,幾個月沒飄過一塊雲,汶河河床,幾個月未見過一滴雨。汶河河灘上,粒粒沙子冒青煙,地根山上,塊塊石頭燃火苗。

吃水更是一個大問題,人們要到很遠很遠的黃河河心中,挖很深很深的坑子,才能獲取一點點黃河河底滲出的濁水。

這一日,程家老頭很早就起來到黃河去打水。到了黃河,費了好大勁,挖了好幾個深坑,日到頭頂,才勉強打滿一小竹筒水。

冒著炎炎烈日,程家老頭急急忙忙回家轉。當走到汶河沙灘上的時候,遠遠發現沙灘上躺著一個人。老頭三步並作兩步跑上前去,伏身查看,原來是一箇中年漢子,臉漲得通紅,嘴唇上起滿了泡,還裂開了好幾道血口,人已昏迷不醒。

程家老頭趕緊將水筒打開,放在中年漢子的嘴上,將水一點一點地滴入中年漢子口中,過了很長時間,中年漢子才慢慢睜開了眼睛。

程家老頭見漢子醒過來,忙將漢子背在背上,步履蹣跚地將其揹回家中。

程家老婆婆見狀,馬上起鍋做飯,將家中僅有的一點米全部倒入鍋中,待米粥熬好,又一勺一勺地餵給中年漢子。

漸漸地,中年漢子完全甦醒過來。原來,他因長途跋涉,又熱又渴又餓,昏迷了過去。

中年漢子體力恢復之後,上山下坡,圍著地根山左轉右轉了無數圈,往來汶水和黃河之間無數趟,一邊走,一邊測,邊測邊記。原來這個中年漢子就是治水的大禹,他受舜帝之命,前來治理汶黃之患。

經過反覆查看測量,禹決定移走地根山,將地根山變成一座湖,這樣,就能將汶河之水留住,同時黃河水勢上漲之時,也可分流到此,即減輕了黃河水流負擔,降低了黃河水患,又能將水留在湖中,滋潤周圍的山川土地。

於是,五月初五這天夜裡,大禹派大力神牛將地根山連根拉走。原來的山變成了一座湖,就是現在的東平湖。

東平湖的傳說—話說東原(2)

地根山拉到什麼地方去了呢?就是現在的國家級森森公園——臘山。臘山就是原來東平湖上的地根山,因是神牛拉過來的,老百姓都管它叫拉山。這時候的拉山,因有了東平湖之水,山當然就蔥蘢起來,成了一座“山奇雄、峰奇秀、巖奇險、水奇清、景奇幽、石奇美”的人間仙境。

拉山後來怎麼又成了臘山了呢?據說與乾隆皇帝有關。

當年乾隆帝出巡,來到東平拉山。被拉山秀麗風景所吸引。問地方官這是一座什麼山?地方官訴說了拉山的來歷,乾隆帝就說了:“這個名子有些膚淺!這座山風光秀麗,峰聳入雲,白天日想憩,晚上月要留,正寓我大清江山永固,百業昌興。有月、有日、有業,成為何字啊?”地方官忙說:日月興業,即為臘!“乾隆帝一拍手掌說:”好,那就叫臘山吧!”

從此之後,東平湖就成了魚米之鄉,與臘山山水相依,成了風景秀麗的人間仙境。

而那戶姓程的人家,據說就是程國公——程咬金的祖先!還有人說,每年端午節的紀念冊裡,“神牛拉山平湖現”也是東平人永不忘記的一部分!

東平湖的傳說—話說東原(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