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想到挾天子以令諸侯,誰出的主意,別人爲什麼沒有這樣做?

曹操想到挾天子以令諸侯,誰出的主意,別人為什麼沒有這樣做?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的政敵攻擊曹操的話,曹操的謀士毛玠,提出的是原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欣然接納了建議,把漢獻帝迎到了許都。這樣一來,曹操征討其他諸侯,就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

曹操想到挾天子以令諸侯,誰出的主意,別人為什麼沒有這樣做?

“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意思就是,曹操以皇帝劉協的名義征討四方諸侯。後來曹操憑藉“正義之師”的名義統一了北方。最早提出這個問題的是“毒士”賈詡。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當時,賈詡還沒有投曹操,董卓派他做李傕、郭汜的謀士。賈詡為了自保,對二人說出了和“挾天子以令諸侯”意思一樣的一句話——“奉朝廷以正天下。”賈詡意思是說:現在你二人分頭逃跑,就算一個小小的亭長都能把你倆抓住,假如帶軍隊殺入長安。

曹操想到挾天子以令諸侯,誰出的主意,別人為什麼沒有這樣做?

二人採納了賈詡建議,兵犯長安,果然挾持了漢獻帝劉協,控制了東漢政府。後來二人爭功發生了內訌,兵敗被殺。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是袁紹的謀士沮授。可惜袁紹目光短淺,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曹操想到挾天子以令諸侯,誰出的主意,別人為什麼沒有這樣做?

可是袁紹手下其他的謀士不贊成。袁紹本人也不贊成,袁紹想:現在皇帝流落民間,其它諸侯誰也不管,我把皇帝請到家,豈不是為自己請了一個“爹”?事事還要聽他的,吃我的,喝我的,一幫大臣又不為我出力。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兒,我還是少作為好。

曹操想到挾天子以令諸侯,誰出的主意,別人為什麼沒有這樣做?

這就是袁紹目光短淺之處,他沒有曹操的遠見,他沒有看出漢獻帝潛在的作用,在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東漢。奉皇帝指令才是正統。袁紹視漢獻帝為垃圾股;而後來的曹操卻視之為績優股。這就是人和人之間的差別。曹操的謀士荀彧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欣然接受。“奉天子,以令不臣”這句話。實際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翻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含有指責曹操挾持漢獻帝專權的意思,諸侯們誰願意稱自己為“不臣”呢?

曹操想到挾天子以令諸侯,誰出的主意,別人為什麼沒有這樣做?

後來,許多諸侯看到曹操獲得了漢獻帝這個“寶”,得到了許多實惠,紛紛攻擊他。曹操做了,成功了,你們眼紅了,曹操成了眾矢之的。曹操當時和其他諸侯相比,相對是最弱的一個。後來,曹操擊敗了青州黃巾軍,俘獲士兵30萬,男女一百多萬口。將其中精銳組建為“青州兵”,以兗州為根據地,建立了自己的割據政權。

曹操想到挾天子以令諸侯,誰出的主意,別人為什麼沒有這樣做?

話分兩頭。公元195年(興平二年),董卓死後,李傕,郭汜兵犯長安,漢獻帝劉協為了躲避戰亂,在一班文武大臣的保護下逃離長安,回到了古都洛陽。各地諸侯忙於割據爭搶地盤,誰也顧不上他,當時最強大的袁紹沒有采納謀士沮授提出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建議,置皇帝生死於不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