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感悟:知行合一 、 長短變量 、 邏輯 、 周期

一些感悟:知行合一、長短變量、邏輯、週期

投資感悟:知行合一 、 長短變量 、 邏輯 、 週期

1.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這句話聽起來很容易,就是知道的和做的要一致,實際上卻不容易。我們經過很多訓練,懂得很多知識,掌握很多方法。但是在真正做事情的時候卻常常忘記拿出一些經過訓練的方法和手段去分析。

所謂技能和知識,不去用,就慢慢退化了,一定要有意識的提醒自己去用。比如對分析報告的閱讀,數據是邏輯的論據,往往忽視對數據的審視而重視邏輯,殊不知錯誤的數據得出錯誤的邏輯。簡單的核實數據有時候可以得出相反的結論。

2.長短變量

短期變量權重問題。統計學在很多時候騙人,因為所取的樣本時段有問題。人的生命也有限,觀察時間也不夠長,因此很多經濟學家提出的理論不能成為顛撲不破的真理,往往是當前一段時間數據的歸納而已。

短期變量權重過大,是人的本性。是資本市場出現過激行為,極端行為的根本源泉。

如脫歐當日外匯的極端變化、如股災中流動性的極度喪失。都是人為的為短期變量設置極大的權重,造成極端行為。

如何應對?有意識的站的更高,有意識的削減短期變量的權重,站在更高的視野,更長的視野看待問題。

有了更高的視野,很多時候就有了逆向思維的能力

3.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

趨勢是長期的,長期是理性的,應該採用形式邏輯

短期波動無法琢磨,往往是非理性的,採用辯證邏輯相對比較靠譜

避免反面信息過濾,傾聽反方向意見,實時跟蹤邏輯是否變化

邏輯和數據發生衝突,審視邏輯,相信邏輯,不要相信奇蹟

不要因為短期數據變化改變長期邏輯,同時也不要心存僥倖。

4. 週期

從廣義上看,一切行業都具備週期性。週期性包含時間上的週期和產業上的週期。

從廣義上看,一切行業都是供給和需求的匹配、錯配過程。導致週期的原因就是如此。

產業週期存在波動,波動表現在兩個方面:1.產業鏈所代表的產業存在景氣和不景氣的波動;2.產業鏈內的價值存在前後波動。

我們要做的是通過供給和需求分析,找到矛盾平衡點,尋找週期規律。找到處於產業週期的高價值產業鏈節點。舉例說,近年來新能源產業處於高潮期,這是一個大框架,但是產業鏈上的價值發生變化。大量投資的鋰電池產能將導致未來2-3年鋰電池供給過剩,產業鏈價值轉移到其他位置,如為生產鋰電池設備的企業,以及下游其他企業。

對於跨行業公司,要給予重視。公司具備基因,在本行業中的翹楚,跨界後往往也將成為領導者,這時候往往容易出現黑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