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保持一顆善敏的心、一雙善感的眼

請保持一顆善敏的心、一雙善感的眼

作者 | 暗香 · 主播 |阿成

各位書友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共讀林青霞的《窗裡窗外》,建議大家跟隨我讀完第四部分:請保持一顆善敏的心、一雙善感的眼。第191— 222頁。

在共讀之前,請大家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在林青霞眼裡,什麼事情算是有趣的?

林青霞曾與誰有過一秒鐘的交會?

接下來,請大家帶著以上問題開始今天的共讀吧。

請保持一顆善敏的心、一雙善感的眼

面對著紛繁複雜的社會,每個人對於“有趣”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人可能認為一次旅行是“有趣”的,有的人可能認為學會了一項技能是“有趣”的,還有的人可能認為一次意外的邂逅是“有趣”的……

對於林青霞而言,她善於觀察,敏感且富有洞察力,在她的眼中任何人、事、物,可能都是“有趣”的。

就比如她喜歡帶給別人意外的驚喜。

在診所裡,她聽到兩位候診太太談論到她的名字,她會站起來畢恭畢敬地自我介紹是林青霞;

在臺北的“國父紀念館”裡,她聽到老兵們說到自己名字,為了讓父親和旁邊的老人家開心,她主動微笑打招呼並做自我介紹;

在上海機場過海關時,非但沒有耍大牌,而且還在被海關人員認出後欣然為其簽名。

她是星光熠熠的林青霞,也是平易近人、喜歡給別人驚喜的林青霞。

請保持一顆善敏的心、一雙善感的眼

林青霞認為的有趣,可能是一次異地旅行。

她在《生命的彩霞》一文中寫到參觀泰姬陵。她一邊向我們展示著偉大壯觀的泰姬陵,一邊向我們描述著看到的貧窮困難的印度百姓。

一面天堂,一面地獄的鮮明對比,讓人看出光鮮亮麗的美好背後隱藏著多少苦痛、悲哀?

尤其是文尾那句:“有一天,它那輝煌燦爛的光芒和七彩的顏色,會不會映照著印度苦難的百姓,給他們的生命帶來光彩,帶來像彩霞一般的顏色?”更是引人深思。

而我們通過這句話,也看出了林青霞那顆善良、美好的心靈。

林青霞認為的有趣,也可能是一項技能的習得。

以前的她對電腦不屑一顧,認為它會奪走人與人相處的那份親切感和溫馨感。

不過,當女兒們對著電腦的時間比對著她多,與女兒們的溝通日漸減少時,她才意識到危機感,才知道學習電腦的重要性。漸漸地,她由學習電腦,到習慣電腦,再到缺不了電腦。

她感觸到:“跟世界接上了軌,自我感覺非常良好,好像年輕了許多……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所能夠企及的,對古時候的人來說,只有仙人才可以做得到。”

的確,二十一世紀的我們,處處與電子產品打著交道。出門坐汽車、做飯用電器、打字用電腦、購物逛網站……我們的吃穿住行都已離不開電子產品。這樣的依賴又是好還是壞呢?

請保持一顆善敏的心、一雙善感的眼

古詩中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句,說的是人的善敏的性格特點,林青霞也是如此。

在書中有一個故事叫《一秒鐘的交會》,故事中介紹,林青霞一次去江蘇高郵參觀古文化遺址後,在濛濛細雨中,發現車窗外不遠處一個大約四五歲的陌生小男孩。

小男孩衣衫破舊、下面竟然露著小弟弟,雙眼沒有焦距地看著窗外,許久不曾動過,那個眼神不應該屬於這個年齡的孩子。林青霞忍不住在車窗裡跟小男孩招了招手,之後拿出了逗小孩的看家本領逗他玩。

開始小男孩還愛答不理的,後來,二人有了互動,小男孩露出了燦爛純真的笑容。只是一秒鐘的眼神交流,便讓她們成了朋友,就像兩顆流星的交會。

那是一種來自於心靈的交會,默契且閃亮。

這與徐志摩的《偶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有時候,陌生人之間真的有種似曾相似的久違之感,那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一種特別的緣分。

林青霞用《一秒鐘的交會》這篇文章來懷念那個與她一秒鐘成為朋友的小男孩,其實是表達了對於生命的尊重和平等。

我們應該向林青霞學習,保持一份對於人、事、物的敏銳洞察力和捕捉力。

好了,各位書友,今天的共讀就到這裡,感謝各位書友的陪伴。明天我們將繼續共讀《窗裡窗外》第五部分:緣深緣淺,緣起緣滅。

林青霞是怎樣詮釋緣分的?她與不同人之間擦出了什麼樣的緣分火花?

我們明天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