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教徒王圓籙與敦煌藏經洞的恩恩怨怨

光緒二十五年的初夏午後敦煌16窟甬道內,一位楊姓文案(抄寫經文,接待香客,兼收佈施)忙完手中的工作,抽了一袋旱菸,順手在北面牆壁上敲敲煙鍋,忽然感覺牆中有迴音,疑是中空,似有密室。急忙告訴了道長老闆王圓籙。當晚半夜破牆果見一密室,入室見大量的手抄經文,印本,畫幡、銅佛等不計其數。

三清教徒王圓籙與敦煌藏經洞的恩恩怨怨

王道長即王圓籙,祖籍湖北麻城,出生在陝西,後因為連年災荒,外出謀生,做過兵勇,在40歲左右受戒做了道士,雲遊於甘肅酒泉一帶,後來遊至敦煌,發現夕陽中的敦煌宛如西天聖境,於是決定在敦煌立廟修行。

三清教徒王圓籙與敦煌藏經洞的恩恩怨怨

僱人清除窟內深厚黃沙,把石窟 弄成他所想的樣子,立泥塑造像,收受附近香客的佈施香火。後來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無意中發現了敦煌藏經洞。

三清教徒王圓籙與敦煌藏經洞的恩恩怨怨

這是密室的那道門

也許好多人會認為王道士就像餘秋雨的《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中所寫的那樣,一個愚昧的農民形象,一個實則不扣的敦煌石窟的千古罪人形象。

其實,開始發現藏經洞後,王道士是誠惶誠恐的,徒步50裡去縣上反映情況,帶著經文書卷,而那個酒囊飯袋不以為然,認為就是發黃的廢紙,後來又換了一個知縣,這個有點文化,進士出身,接到王道長的報告立馬帶隊伍敦煌走了一趟,除了看看順走了一寫經書,還留下一句話“就地保存”."看好藏經洞”從此再無音訊。

三清教徒王圓籙與敦煌藏經洞的恩恩怨怨

王圓籙

後來,不甘心的王道長挑選上好經書裝了兩箱用毛驢馱著遠赴800裡外的酒泉官府,800裡途徑很多荒涼野獸出沒的地方,冒著生命危險換來的確實又一次的失望。


再後來省府也沒有重視,王圓籙道長好斗膽給清廷寫了密報信,只可惜風雨縹緲的清廷已經無閒暇顧其他了。後來經書一類的被懂行的地方官和鄉紳索取。

三清教徒王圓籙與敦煌藏經洞的恩恩怨怨

以上的經歷和失望,就為外國傳教士(掛羊頭賣狗肉)有了可乘之機,其中斯坦因連哄帶騙從王圓籙的手中買走大量的經文手抄,印本等。他的伎倆就是玄奘的崇拜者,騙取道士王圓籙的好感。

  1. 1 三十三年三至五月,斯坦因至 莫高窟,以四塊馬蹄銀(共重二百兩)騙買寫卷印本古籍二 十四箱,佛畫、織繡品等五箱。

  2. 2 三十四年三至五月,伯希和踵至,以白銀五百兩騙買寫本、印本、經卷、文書、佛畫等六 千卷,並拍攝莫高窟照片三百七十六幀。

  3. 3.民國元年(1912)十月,日本吉川小一郎等至莫高窟, 用白銀三百五十兩騙買寫經四百餘卷。

  4. 4.1914年,斯坦因 又來莫高窟,用銀五百兩騙買經卷五百七十餘件。

當然,道士王圓籙最大的罪過就是他想得到銀子建道觀,清理石窟這都需要銀子,官府不管,自己想辦法,當然這不是他解脫罪過的緣由,怪只怪當時的歷史背景,身不由己的原分多些。

三清教徒王圓籙與敦煌藏經洞的恩恩怨怨

流落在外的敦煌文物

閒說一句,日本侵略中國之前,派了多少以經商,學道,各式各樣的人來中國來收集情報,繪製軍事地圖,這些人好多都成了當時一本分達官貴人的朋友,你說他們是漢奸罪人嗎,我不殺伯仁,伯仁為我而死,都是歷史背景下,造化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