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天保·綠動甘孜⑩丨鄉城絕美藏鄉的「庭院生態學」

回眸天保·绿动甘孜⑩丨乡城绝美藏乡的“庭院生态学”

回眸天保·绿动甘孜⑩丨乡城绝美藏乡的“庭院生态学”

鄉城縣實施美麗鄉村綠化建設側記

八月,正是風景旖旎時。蔚藍的天空、翠綠的田園以及散落在田野間的白色藏房,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展現在世人眼前。這是筆者8月21日在鄉城縣見到的絕美景色。

擁有“最美藏鄉田園”的鄉城縣在實施天保工程中,不斷拓展深化生態建設內涵,大力開展美麗鄉村綠化建設,以獨特的“庭院生態學”推動改善人居生態環境、提升群眾生活品質,走出一條生態發展的新路子。

回眸天保·绿动甘孜⑩丨乡城绝美藏乡的“庭院生态学”

管理責任景觀帶

入村“森”呼吸,進門“林”距離

三株塔柏五棵桂花鬱鬱蔥蔥,兩樹蘋果四樹藏梨碩果滿枝,幾叢格桑花開得正豔,點綴得恰到好處,讓一個小院別有情趣。摘下一個蘋果,香甜的滋味陶醉了味蕾。

有著與筆者同樣甜美感受的是小院的主人日讓。8月21日,鄉城縣然烏鄉納木村村民日讓欣賞著自家庭院,驕傲地對筆者說:“我這小院子不錯吧。”

日讓的庭院綠化是鄉城開展美麗鄉村綠化建設的一個縮影。像日讓這樣的美麗庭院遍佈鄉城“綠色村莊”。房前有院,園內植綠,植綠成景,常年綠樹成蔭、四季花果飄香,讓鄉城人們生活在一片綠色世界裡。

鄉城縣積累天保工程建設經驗,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把生態綠化放在首位,大力做好美麗鄉村綠化這篇文章。

聚焦小庭院,做好大文章。鄉城縣積極倡導庭院綠化,鼓勵群眾栽植經濟林木、觀賞樹木。推進路旁、水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綠化,配建公共綠地和小遊園,形成四季有花有綠的多層次立體綠化效果。

回眸天保·绿动甘孜⑩丨乡城绝美藏乡的“庭院生态学”

青德鎮田園風光美如畫

2014年,鄉城縣林業局整合省級財政專項資金、部門支農項目資金、群眾投勞自籌資金222萬元,在然烏鄉克麥村、尼斯鄉則魯村實施幸福美麗新村綠化建設,共發放塔柏、側柏、雪松、旱柳、山桃、核桃、蘋果等13417株,發放波斯菊、格桑花等花種602.5公斤,實施綠化面積178.57畝。

在克麥村、則魯村“試點”成功後,該縣又多途徑整合資金800餘萬元在鄉鎮實施庭院綠化建設。“行道旁採取株間混交種植,房前、屋後及院內採取塊狀混交種植,最終實現村莊園林化、庭院花園化、道路林蔭化。”鄉城縣環林局副局長羅文錦說,庭院生態綠化是美麗鄉村綠化的重中之重。

在然烏鄉的克麥村、尼斯鄉的則魯村、青德鎮的仲德村和白龔村,筆者看到村道兩旁鮮花怒放、塔柏清翠,房前庭院綠蔭遮蔽、曲徑通幽,“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詩情畫卷直入眼簾。

“以往村子裡和院子裡沒搞綠化,一出太陽躲個陰涼的地方都沒有,曬得骨頭痛。現在好了,村道和每家每戶院子綠化搞好了,整個村子就像個公園。”尼斯鄉則魯村村民裡五告訴筆者,他每天早晚都要沿著村子溜一趟,那感覺就是兩個字——“舒服”!

村民的感覺是舒服,外來者的感受是驚歎。今年暑假,在西華師範大學讀書的青麥鄉無所村大學生張順叢帶同學回家遊玩,他的同學用一句巧妙的廣告詞形象地感知了美麗鄉村綠化建設的豐碩成果——“入村‘森’呼吸進院‘林’距離”。

回眸天保·绿动甘孜⑩丨乡城绝美藏乡的“庭院生态学”

鄉城美麗田園

好一個“‘森’呼吸”!好一個“‘林’距離”!在鄉城,生態與人們如此之近、如此之親!

植綠護綠成為一種自覺

“你只看著我樹子長得好、花開得美,沒看我下了多少工夫。”然烏鄉克麥村村民絨色家的庭院別具一格,圍牆做成的花臺格桑花開得正豔,庭院裡一排萬年青圍成圓形,幾株塔柏間種其間,萬年青外幾棵花紅(蘋果的一種)已快成熟,紅彤彤地滿樹喜悅。

“坑要挖大挖深,坑深要埋著樹根頸部為準;栽的時候要做到苗正根直,要一層層壓土……再下去第二年開始撫育,連續撫育3年……”絨色向筆者介紹著栽種要領,間雜著一些專業術語。“這都是縣上林業技術員教我們的,你別說按照他們的方法做,樹子硬是長得好。”

縣環林局發苗發種、鄉村組織栽種、群眾做好管護。在美麗鄉村綠化中,不是一栽了事,而是層層明確責任,確保植綠護綠成效。

8月20日,青德鎮白龔村波斯菊開得正豔,在村道旁形成長達三公里的花帶。一大早,村民馬阿稱就來到自己的“責任帶”清除雜草。“我們每家都是有責任地的,我家負責門前這30多米地段。”在美麗鄉村綠化建設中,每家不僅要管護好自己庭院,還對公共綠地進行管護,實現“院內院外一片綠、院內院外一併香。”

小庭院改變大觀念,從以往的“要我種”到現在的“我要種”,從以前的“胡亂種”到現在的“科學種”,每年植樹栽花季節,鄉城群眾忙得不亦樂乎。

自覺何來?“縣上要求我們在庭院裡栽花種樹,最初大家都沒在意,後來樹長大了花開豔了,大家覺得真的舒服,來的客人也很羨慕我們,心頭很驕傲的。”“貼身”體會生態帶來的好處,沙貢鄉仲古村村民春花最直觀的感受是“自己在享受勞動成果”。

“因為貼近,所以就貼心。如果你用大道理去給村民灌輸生態觀念,那是行不通的。村民感受美麗鄉村綠化建設給生活帶來的好處,自然而然地投身植綠護綠,植綠護綠成為鄉城群眾的一種自覺。”鄉城縣環林局長益西次稱說“美麗鄉村綠化建設是本‘活教材’”。

“村子變美了,大家的精氣神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青德鎮仲德村支部書記龔小·丁真說。

鄉城大地處處生機勃勃,沁人心扉的不僅僅是入心的暖風和撲鼻的花香,還有聚力奮進的新面貌。

繪就最美田園白色藏寨新畫卷

流水潺潺,鳥鳴呦呦,靜坐綠蔭之下,讓醉人花香隨清新空氣入鼻,物我兩忘。8月21日,徜徉在青德鎮豆改村七湖花園農家樂的卵石小道的西安的遊客劉先鋒說他彷彿到了“世外桃源”。

七湖花園農家樂正是美麗鄉村綠化建設結出的碩果。七湖花園農家樂的經營者是來自眉山市的楊洪霞,而它真正的主人是該村村民扎西·達瓦。楊洪霞每年給予扎西·達瓦15萬元租金租賃來開辦農家樂。

小小庭院一年租金如此之高?為何吸引千里之外的楊洪霞?“主要是這環境好,現在做我們這行,既要吃味道,更要‘吃環境’。”楊洪霞坦承,是豆改村優美的生態環境吸引她前來投資。

小庭院大乾坤,生態環境是“本錢”。家門口掛著“省級新農村民居接待示範戶”的金字招牌,仲德村村民傾忠家接待過上千遊客。傾忠是租賃給外地投資者經營。“我院子漂亮,但我歲數大了,人手不夠。就租給外地老闆,一年給6萬租金,我就樂得收租子。”樂享其成,傾忠說生態環境是她的“金字招牌”。

不僅是環境改變了,經濟也發展了。青德鎮仲德村栽種了大量菩提,村裡統一收穫統一售賣,每戶村民光這一項收入就是四五千元。

回眸天保·绿动甘孜⑩丨乡城绝美藏乡的“庭院生态学”

打造後煥然一新的青德民宿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就在我們青德兩處景點拍攝,為啥選擇我們青德?還不是看中我們這裡的優美環境,上鏡有內涵。我們正在著手打造這兩個景點,廣告詞我都想好了:‘與其懷念,不如嚮往,與其嚮往,不如前往,來青德,這裡有你的全世界’。”青德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建梅說,優美環境帶來的不只是投資,更是文化。

其實對於鄉城的遠大規劃來說,這些都是“蠅頭小利”。鄉城縣規劃出“七湖風景名勝區”“仲德、色爾宮、木郎宮度假休閒旅遊區”“白色藏寨文化生態旅遊區”,以全力打造最美田園白色藏寨、發展高原特色鄉村旅遊為目標,以觀田園風光、賞民俗風情、享村寨客棧、品特色美食為建設內涵,逐步推進精品旅遊,鄉城在下發展大棋、謀發展大局。

生態是生存之本,環境是發展之基。要布好這一大局、下好這一大棋,生態環境建設仍是最重“落子”。“村莊綠化承擔著公共服務的重要功能,庭院生態建設是鄉村風景的重要基底和鄉愁的重要載體。鄉城將繼續發揮生態優勢,以改善人居環境、保護生態、打造特色為出發點,注重從源頭上呵護原生態,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益西次稱說。

生態文明建設只有更好沒有最好,鄉城的“庭院生態學”正如“酵母”持續發酵。未來的鄉城,必將繪就一幅綠意常在、人們幸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回眸天保·绿动甘孜⑩丨乡城绝美藏乡的“庭院生态学”
回眸天保·绿动甘孜⑩丨乡城绝美藏乡的“庭院生态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