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沙漠第一泉?其實早已名存實亡,現在只不過靠「輸液」來續命


月牙泉,自漢朝起就為“敦煌八景”之一,是敦煌諸多自然景觀中的佼佼者,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於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

歷史上的月牙泉不僅“千古不涸”,而且水面、水深皆極大。有文獻記載,清朝時期這裡還能跑大船,20世紀初還有人來此垂釣,其遊記稱:“池水極深,其底為沙,深陷不可測”。在1960年以前,泉水基本沒什麼變化,最深處達9米,湖水面積23畝。

但是在1975年,當地墾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來周邊植被被破壞,水土流失,導致敦煌的地下水位下降,從而導致月牙泉的水位急劇下降,在1985年,月牙泉幾乎乾涸,水位最深處只有不到1米。

在1985年以後,月牙泉也形成了兩個小水泉不在成月牙形,這使得“月牙泉是否會消失”成了當時社會的焦點,次年,敦煌市不得不採取多種方式來給月牙泉補水。

專家在綜合各種因素後,決定採用“節水”、“補水”、“引水”等多種方式來解救月牙泉。敦煌市投資4000多萬元在月牙泉周圍修建了四個滲水場向地下滲水,通過提高月牙泉的地下水位,來保持月牙泉的水位。

回灌補水的治理措施,也只能解燃眉之急,並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就有人提出了“引哈濟黨”的設想:從哈爾騰河的蘇幹湖調水入黨河,將黨河水引入一個沉澱池內,在用管道將河水輸入月牙泉。

現在每年蘇幹湖有著1.2億立方米的水被調入黨河,4000萬立方米的河水將專門補給月牙泉。

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方法真的好嗎?一旦蘇幹湖的河水乾涸,月牙泉也就不復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