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臨近結束,日本出現「開學自殺潮」,你怎麼看?

長假過後的第一天上班、上學,往往是一件讓人鬱悶的事情。據西日本新聞8月15日報道,近幾年,暑假後半期已經成為了未成年人自殺的高峰期。

長期以來,日本國內在暑假結束後出現未成年人自殺潮的現象其實並不罕見,甚至有人將9月1日開學這一天戲稱為“自殺日”。而“開學自殺潮”這一現象被人們廣泛認知則是源於2015年內閣府發表一份“自殺對策白皮書”,白皮書中提到:從1972年至2013年,18歲以下的自殺者人數每年在9月1日前後達到峰值。

而東京自殺綜合對策推進中心又通過分析1972年至2015年44年間日本中小學生的自殺數據發現,在近十年間,自殺高峰期逐漸從9月上旬轉移至8月下旬。東京自殺綜合對策推進中心認為,這或許將會影響暑假時間的縮短。

暑期臨近結束,日本出現“開學自殺潮”,你怎麼看?

日本中小學生自殺人數時間推移(1976-2015)圖片來源:西日本新聞

校園“等級制度”—未成年人走向自殺深淵的一把推手

日本內閣府表示,長時間的假期結束後重返校園,生活環境和生活節奏發生了很大變化,未成年人在這種變化中承受巨大的壓力,容易引起精神不穩定的情況。

據BBC中文網分析,這種壓力的來源還有一個極富“日本特色”的原因,即日本人一直以來所秉承的“集體主義”。學生不僅要遵守學校的規則,更要遵守學生“小團體”的規則。每個人都必須小心翼翼地恪守同學間的權力結構,以保證自己不成為“少數派”,而少數派則往往會成為欺凌的對象。如果你選擇不與欺凌者為伍,那麼你便會成為他們的下一個目標。

據此前日本政府發佈的報告顯示,有90%的日本學生都表示他們曾經受到他人或對他人實施過欺凌。在這種“集體主義”的大潮的影響下,學生更容易對上學產生壓力和恐懼心理。

暑期臨近結束,日本出現“開學自殺潮”,你怎麼看?

圖片來源:http://www.riyu365.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24&id=1576

“看不見”的父母們

事實上,對於長假後重新返校懷有牴觸情緒的學生並不少見,日本教育問題研究專家須永祐慈指出,對於那些走上自殺道路的學生來說,父母的忽視也是將他們推向自殺深淵的一個重要原因。

通常,人們認為自殺是比較極端的少數人的做法,很多父母也傾向於將原因歸結於自殺者個人的問題,認為這只是少數“意志軟弱”的人才有的行為,因此並未引起重視。

對此,須永祐慈建議,由於每個人在感受到精神壓力時所產生的反應和表現都有所不同,父母應當儘可能地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主動去思考什麼樣性格特徵的孩子更容易走極端,當孩子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和說話方式時需要提起注意。

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關注不應當“臨時抱佛腳”

東京自殺綜合對策推進中心表示,對孩子心理狀態關注不應當僅僅在新學期開始的階段,應當貫穿整個暑假過程中,以便儘早發現孩子的異常,採取措施。

目前,這一問題也正在逐漸引起社會的重視,暑假結束後對孩子們進行的支援活動不斷擴大。據西日本新聞報道,從2017年夏季開始,日本國內各地區的非營利組織等在9月1日前後展開了免費電話諮詢活動。長崎市也成立了相關支援團體,,為在9月1日當天不願到學校上學的孩子提供溝通的平臺,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原標題:暑期臨近結束,日本出現“開學自殺潮”,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