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宗祠中懸掛的「水部家聲」「水部胤礽」匾額,你知道其來歷嗎

我曾拜謁許多何氏宗祠,發現有不少何氏宗祠大堂上懸掛“水部家聲”或“水部胤礽”的匾額。部分何氏宗祠的柱子上還鐫有“廬江世澤,水部家聲”,或“廬江世澤,水部清華”,或“中丞山峻,水部梅清”,或“稽山豹隱,水部梅清”等楹聯。

何氏宗祠中懸掛的“水部家聲”“水部胤礽”匾額,你知道其來歷嗎

這些匾額和楹聯都涉及“水部”二字,說明“水部”與這個宗族或支族有關。那麼,“水部”是什麼? 這些匾額和楹聯中的“水部”又何所指?比較瞭解何氏文化的人不難理解,但對於何氏文化不瞭解或知之甚少的人來說,有必要贅述一下。

水部,是我國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稱。西漢少府下設都水長及丞,掌管水利;三國魏置水部,掌管航政與水利,主官為水部郎中;兩晉、南北朝時期尚書有水部一曹,主官為尚書水部郎,掌管有關水道政令。歷晉、宋、齊、後魏、北齊並有水部郎中,梁、陳為侍郎。

何氏宗祠匾額和楹聯中的“水部”,指的是南朝梁時期的文學家何遜,他曾出任尚書水部郎,主管過水利工作,習慣上把何遜稱為“何水部”。

何氏宗祠中懸掛的“水部家聲”“水部胤礽”匾額,你知道其來歷嗎

何遜(472年-519年),南朝梁文學家,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省蘭陵縣長城鎮)人,僑居丹徒(今江蘇鎮江丹徒區)。父親是南朝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祖父是南朝宋員外郎何翼,曾祖父是南朝宋著名思想家和天文學、御史中丞何承天。何遜八歲能作詩,20歲在州舉秀才。他的詩與當時的陰鏗(約511年-約563年,南朝陳文學家)齊名,世稱“陰何”;其文與劉孝綽(481年-539年,南朝梁秘書監)齊名,世稱“何劉”。何遜的詩善於寫景,工於煉字,受杜甫推崇,沈約也很欣賞他的詩。何遜出身貧寒,仕途上很不得志。南朝梁武帝天監中,何遜曾任建安王蕭偉的記室(掌管文書之官),並隨蕭偉去江州(今江西九江)。後回建康(今南京),又任安成王蕭秀的幕僚,還兼任尚書水部郎。晚年在廬陵王蕭續幕下任職,再度去江州。

何氏宗祠中懸掛的“水部家聲”“水部胤礽”匾額,你知道其來歷嗎

網絡圖片。

何遜一生酷愛梅花,到了“嗜梅成癖”的地步。他在揚州任法曹(掌管司法的官吏)時,官衙中有梅樹一株,每當鮮花怒放時,他常吟詠於梅樹之下。後來他到了洛陽為官,因思梅若渴,竟向“組織”申請返回揚州任職。被批准後他回到了揚州官衙,到達治所時,正值梅花盛開。何遜對梅樹彷徨終日,不肯離去。此事後來成為典故。唐代杜甫有詩云:“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宋代趙蕃亦有詩云:“梅從何遜驟知名。”

何遜有一首著名的《早詠梅》,現抄錄如下:

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

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

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臺。

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

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

何遜的這首詩的基調還是積極向上的。作者以司馬相如自喻,借詠梅來表現自己堅定的情操和高遠的志向。

何氏宗祠中懸掛的“水部家聲”“水部胤礽”匾額,你知道其來歷嗎

網絡圖片。

何遜於519年病逝,後葬於今山東省蘭陵縣長城鎮。有集八卷,今失傳。明代有人輯有何水部集一卷,後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

瞭解了“水部”與何遜,上述匾額和楹聯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

水部家聲:水部指何遜,家聲即家族的名聲。

水部胤礽:胤,本義為子孫相承;礽,是為福。

廬江世澤,水部家聲:廬江,何姓的發祥地;世澤,祖宗的恩澤;水部,指何遜。

廬江世澤,水部清華:清華,指清高顯貴的人;景物清秀美麗。

中丞山峻,水部梅清:中丞,指北宋何慄。何慄(1089年—1127年),字文縝,仙井監(今四川仁壽)人。政和五年(1115年)狀元。歷官秘書省校書郎、御史中丞、泰州知府、尚書右丞、中書侍郎、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金兵破京城,陷北庭,絕食而死。

梅清,像梅花一樣清秀美麗。

稽山豹隱,水部梅清:稽山,指會稽(在浙江)。南朝梁代的何胤,棄家隱居會稽,屢徵不起。(2017-9-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