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年齡的稱謂,太有文化了!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中國古代年齡的稱謂,太有文化了!

1.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稱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2.孩提:兩三歲的幼兒,亦作“孩抱”。顏師古注:“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兒笑也。”本詞中“提”的本義是“抓住小孩兩腋將其向上抱起”這個動作。“提攜”等為其衍生詞。

3.齠齔:(tiáo chèn)兒童換齒年齡。《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齠齒。”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4.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5.幼學:十歲左右。《禮記·曲禮上》:“人生十歲日幼,學。”鄭玄注:“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6.總角:八九歲到十三四歲的少年兒童。《禮記·內則》:“拂髦,總角。”鄭玄注:“總角,收發結之。”後因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7.金釵之年:女子十二歲。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即指古代女子十二歲開始戴釵梳妝。

8.垂髫:三四歲到八九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因此以垂髫指兒童或童年。

9.舞勺之年:男孩子十三到十五歲期間。據《禮記》記載:勺,一種樂舞,古未成童者習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學習勺舞。

10.及笄:女子十五歲。古代女子滿十五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十五歲為及笄。

11.志學之年:十五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後稱十五歲為“志學之年”。

12.束髮:男子十五歲。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為成童的代稱。

13.破瓜: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14.加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成年。漢代劉向《說苑·修文》:“冠者,所以別成人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禮,加冠以厲其心。”後因以“加冠”指男子滿二十歲。

15.弱冠: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經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後也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用於女子。

16.其他: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人生七十古來稀;八十中壽;八九十耄耋之年;一百歲期頤之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