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把黨旗插在扶貧一線

青龍滿族自治縣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和黨員在脫貧攻堅及農村發展中的先鋒模範作用,全縣呈現出黨建工作和脫貧攻堅、農村經濟發展互相加強、互相促進的良好態勢。

“把黨旗插在扶貧產業上”

初秋時節,隔河頭鎮樊家店村海韻農牧專業合作社食用菌產業園內一片繁忙景象。因為“致富帶頭”被光榮地吸收為中共黨員的理事長鮑守海介紹,合作社2017年年產值達到120萬元,其中1/6用於土地流轉、工人工資及貧困戶入股分紅,全村貧困戶全部受益。

該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組堅持“把黨旗插在扶貧產業上!”,支持致富帶頭人發展致富產業,把致富帶頭人發展為黨員,有力地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兩年多來,產業扶貧路上呈現你追我趕的勢頭。

青龙:把党旗插在扶贫一线

貧困戶變身產業工人

樊家店村“以黨建促脫貧”是青龍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縣堅持“一手抓脫貧,一手抓黨建”,打造黨建引領精準脫貧的核心引擎,為打贏脫貧攻堅硬仗、全面建成小康新青龍提供強大動力。兩年來,全縣組織強農惠農政策、市場經濟知識、農業實用技能等各類培訓班78期;組織1700多名貧困村黨員幹部、致富帶頭人赴北京新發地、邢臺前南峪等先進地區考察學習,開闊眼界、拓寬思路、對接京津;從縣鄉機關選派180名黨員科技特派員深入貧困村送科技、送政策、送項目、送信息,幫建項目178個,創業培訓2000多人;選樹蘋果、板栗、食用菌、絨山羊養殖等不同產業標杆村黨支部20個,組織貧困村開展“對標聯誼”活動,深化交流、爭先競進,共同提升產業發展能力。

實施“支部+X”攻堅行動,拓寬貧困群眾致富路徑。推廣“支部+合作社”模式,全縣貧困村黨支部新領辦合作社435個,建立產業基地354個,實行互濟互助、抱團取暖,幫助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實行“支部+股份公司”模式,組建農業產業股份公司15個,讓農民變股民、變產業工人,獲取分紅和勞務雙重收益;推行“支部+特色產業”模式,發展壯大蘋果、板栗等傳統優勢產業,新建中藥材、黑木耳等新型產業示範園,建設旅遊景區、採摘園,發展農家樂,開闢貧困戶“短平快”致富門路。

解決“大事難事”,凝聚民心

“村黨支部能否在群眾中取得威信,贏得民心,關鍵在於能否切實為民辦實事,辦好事。”提起村莊建設中件件“大事難事”,貧困村龍潭村黨支部書記馮繼昌深有感觸。

兩年多來,龍潭村謀劃的野生杏花觀光旅遊、高山漂流、道教仙山觀光、環山觀景路等旅遊項目件件落實,木耳栽培、黑豬養殖,鹿、山雞、孔雀觀光養殖等致富項目紛紛落地,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青龙:把党旗插在扶贫一线

秦皇島市環保局工作組為大巫嵐鎮秦木溝村新修建的生產作業路

為激發群眾脫貧致富內在活力,青龍建立健全結對幫帶機制,引導群眾自覺參與脫貧致富。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幫帶機制,縣級領導幹部分頭聯繫鄉鎮、貧困村;鄉鎮黨政班子成員每人聯繫1個貧困村、5戶貧困戶;駐村工作組、村“兩委”班子成員聯繫所有貧困戶。推行“1+n”工作法,組織千名有能力的貧困村黨員聯繫萬戶貧困戶,組織貧困村致富帶頭人聯繫戶貧困戶,結成幫帶對子,學習政策、轉變觀念、謀劃產業、促進增收。

“黨建+民生”,實現貧困人口幫扶全覆蓋

“自從有了文化服務中心,麻將聲少了,音樂聲多了;遊手好閒的少了,文化娛樂的多了;文化生活豐富了,文明素養提升了!”肖營子鎮高麗鋪村黨支部書記馬玉夫對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深有感觸。

青龙:把党旗插在扶贫一线

高麗鋪村群眾自發組織的廣場舞

青龍堅持實施“黨建+民生”工作模式,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改革發展的重中之重。投資新改擴建村道;安裝路燈;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實施電力提升和網絡覆蓋工程;建設網絡基站;實施易地搬遷和危房改造工程;按照“七個一”標準,全力推進農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

青龍把脫貧攻堅作為激勵黨員幹部把黨建工作融入農村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2016年以來,秦皇島市、縣選派幹部開展幫扶,實現全縣行政村駐村幫扶全覆蓋;明確幫扶責任人,實現所有貧困人口責任幫扶全覆蓋。兩年來,黨員幹部持續開展一對一幫扶,幫助謀劃致富項目,解決就業崗位,幫助困難大學生入學,助大病貧困患者就醫,慰問困難老黨員、五保戶等工作。(田立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