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11年,這個紮根大學校園的外語夏令營,究竟哪裡不一樣?

走過11年,這個紮根大學校園的外語夏令營,究竟哪裡不一樣?

這天中午,在北外食堂,TBO和於茲志的採訪,是從“數盤子”開始的。

近一個半月來,除了學期末的教務收尾工作,於茲志幾乎全程參與到自己所負責的夏令營項目中。而此次TBO前來就該項目進行採訪,其邀請我們親自體驗營地活動,這才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但要吃上這頓午餐,並不那麼容易。於茲志告訴TBO,營地每頓餐食需按人頭計數——如若這頓飯加上我們2個人,至少需要提前半個小時級級報備,才能讓生活老師預留出餐盤。不僅是就餐,於茲志向TBO展示的有關統計表格中,每瓶水的發放、每個衣架的去處都有著明確的記錄。

據其介紹,這是為了嚴格控制每一項流程的細節及支出。“規則越細緻,服務質量越高。我們不怕開放後臺和底稿,規範和思路可以抄襲,但有序的管理是抄不出來的。”這不禁讓人好奇,於茲志的底氣來自於哪裡呢?作為一個生髮於以培養外交官為特長的北京外國語大學,其與教育機構或者旅遊業者所開發的營地產品又有何不同呢?

產品簡介

產品名稱:北外“未來外交官”夏令營

產品描述:該夏令營項目開始於2008年,是北外EDP中心針對基礎教育階段的語言、領導力學習及跨文化理解所推出的教育產品。以“外交官職業體驗”為主線,該產品在語言及領導力學習的基礎上,增加了多項與外交官工作內容相關的體驗活動。

適合年齡:10-15歲

營會地點:北京外國語大學校園

本期受訪者:

於茲志,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EDP中心主任;“未來外交官”夏令營項目主要負責人。北大博士畢業後,曾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學,並參與北外國際商學院EDP中心組建工作。

目前,“未來外交官”夏令營產品分為兩種模式:標準化產品及定製產品。前者是由北外EDP中心相關課程研發團隊,依據外交官職業體系的七大範疇:政務、商務、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軍事等,自主設計並研發的常規性產品;後者則是在標品的基礎上,根據合作方需求或者營員要求定製設計。

走過11年,這個紮根大學校園的外語夏令營,究竟哪裡不一樣?

孩子缺的到底是什麼?

藉助哥大訪學的經歷對比中西方教育現狀後,於茲志認為,中國的應試教育並非完全失敗,但孩子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會迷失自我;很多家長將“國際化教育”等同於語言學習本身,也多少有些盲目和片面。在其看來,面向未來的國際化教育核心本質應該喚醒自我、發現自我,並通過創新昇華自我。

Q

TBO:11年前,中國營地教育行業遠未有當下這般火熱。您當初為何想要開辦這個夏令營?

於茲志:我想在中國,營地教育是最能實現教育理想的教育形式之一。首先,我們應該瞭解孩子到底需要提升哪些方面。一方面,相比國外的孩子,中國孩子的學習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們被保護得太好了;所以,他們真正缺乏的,不是填充式的知識教育,而是對真實社會的瞭解,尤其是對未來人生規劃的思考。

國內的家庭教育普遍過於溺愛,孩子的自主能力在早期未得到完全開發;學校教育則設置並要求遵守相應規則,孩子日常生活中應該經歷的社會性摩擦,已被校方過濾掉大半;而後孩子就要直接進入社會。但在高中及之後的教育階段,對孩子價值觀的改造效果會越來越有限,因此對於小初階段的孩子來說,提前進行相應的社會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營地教育則可以創造一個半封閉的社會化環境,從而對其進行補充。

其次,我們也應該瞭解國內營地教育到底缺什麼。第一,夏令營產品的季節屬性強,因此服務人員流動性很大,而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人員培訓的合規性很難得到相應保障;第二,從產品內容來看,大部分的夏令營產品缺乏專業理論體系支撐,社會化教育內容缺乏,這也導致其教育效果停留於表面;第三,不少夏令營產品的場地過於開放,很多不必要的安全問題隨之產生。

綜上,結合現實條件的可操作性,我們“倒推”出了“未來外交官”這個方向——既能整合北外在語言教育和外交官培養方面的優勢,加深孩子語言學習和職業性體驗的效果;同時還能夠藉助校園場所及其基建設施,提升營地的安全指數。最重要的是,通過“未來外交官夏令營”,我們希望孩子能發現自我、提升自我。

走過11年,這個紮根大學校園的外語夏令營,究竟哪裡不一樣?

Q

TBO:在課程設計方面,“未來外交官”夏令營如何設置學習內容?

於茲志:北外在外交官培養方面,已經有一套成熟的操作體系。但面對小初階段的學生,我們將這套課程體系簡化為:外語及跨文化學習兩大部分。語言是溝通的基礎,而掌握不同國家在歷史、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信息,才能言之有物。為此,我們設置了與世界各地留學生交流的世界文化茶話會、參觀多國文化中心等等環節。

針對外交官職業體驗的部分,我們主要以聯合國事務體系為核心展開課程。其內容包括,對聯合國基本知識的學習,對外交官在聯合國體系中職責和業務的瞭解,並由此延伸到對熱門國際議題的關注,並引導學生通過演講、辯論等形式模擬職業體驗。

同時,我們也會根據學生的外語水平,設計階梯式教學內容。舉例來說,參加政務外交官夏令營的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讀寫說的基礎即可,課程中運用英語及其他外語的難度並不高;而文化外交官夏令營則要求相對嚴格——由於涉及全英文戲劇的學習,我們需要提前通過面試、對學生的英文水平進行測試,達標者方可參營。

標準化的問題如何解決?

在於茲志看來,之所以需要制定嚴格的規則制度,是為了在秉持產品設計的教育理念之外,實現產品的高度標準化,從而構建一套高效有序的管理體系。從教師培訓材料到教學教案,從安全手冊到報備體系,為每一個細節規定統一的執行標準,這也是未來外交官夏令營雖然有較大比例兼職老師,但產品質量卻仍舊得以保證的重要原因。

Q

TBO:相比其他營地場所,大學校園作為營地的獨特性有哪些?

於茲志:從學生安全性上來看,校園的安保措施和基礎設施是最系統、最有經驗的,校園生態在健全性和穩定性上具有一定優勢,在反饋機制和應急響應方面的效率也相對較高。

更重要的是,校園環境本身就是一種安全的背書。不僅是對於家長,這一點對於我們團隊的意義也十分重大。舉例來說,之前的夏令營住宿都是安排在校園宿舍,但今年在開營前1個多月,我們突然接到校園多處施工的通知,必須更換住宿場地。而我們最終選擇了同屬於北外體系的外研培訓中心,雖然其價格並不具備優勢,但是在北外一體化管理模式下,雙方溝通的效率和服務標準的統一性,可以得到進一步的保證。

當然,這也並不等同於,鼓勵任何夏令營都在大學校園中展開;除了考慮安全性和成本控制,營地的選擇與夏令營資源需求的匹配程度,也是必須要考量的維度之一。

例如,模擬聯合國的活動,我們可以藉助北外模聯協會的學生及場地資源;外國文化交流環節,我們可以利用北外校內豐富的留學生資源等等。

從餐食方面來講,大多數學生就餐被安排在食堂——一方面,食堂在處理集體性飲食需求的經驗更為充足,靈活性更高。食堂的師傅還會根據學生年齡段,變換刀工和菜色。另一方面,藉助校園食堂的規範化管理,我們也許無法保證飯菜是最美味的,但一定是最安全的。

走過11年,這個紮根大學校園的外語夏令營,究竟哪裡不一樣?

Q

TBO:師資力量具體如何構成?

於茲志:我們有專門的全職老師負責每年的夏令營的統籌工作,助教、生活

老師、攝影師等,主要以兼職大學生為主。

為此,我們每年都會在開營前,舉行面向全國的學生兼職徵集和選拔活動。實際上,大學生們對於類似活動的熱情很高,今年大概是十中挑一的比例。另外,對於本校的學生,我們可以有更多渠道對其進行更為詳細的考察,這種信任機制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優勢。

被選中之後,我們會對這些學生進行嚴格的培訓和考核;在開營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定期要求其彙報工作情況,並不定時地進行抽查。

此外,外地跟團而來的隨隊老師,也會相應負責日常的營地管理。

Q

TBO:在師生配比方面,我們的標準如何?

於茲志:對於夏令營而言,如果保證不了高質量的師生配比,那麼課程質量必然會受到影響。

如果只算我們招募的全職老師和兼職學生,則師生配比要求必須至少維持在1:6;如果算上隨隊老師等全部師資,師生配比則可以達到1:4.5;今年全部9期活動,最高的一次達到了1:3的師生比例。

走過11年,這個紮根大學校園的外語夏令營,究竟哪裡不一樣?

未來是否要擴張規模?

雖然將大學校園作為營地有著天然的優勢,但由於校園資源體量的限制,“未來外交官”夏令營的規模則較為穩定。據於茲志介紹,每年夏令營所接待的學生數量,基本維持在幾百人的規模。

Q

TBO:目前“未來外交官”夏令營主要的獲客渠道有哪些?

於茲志:我們的獲客主要集中在B端——合作機構負責生源,也包括一些旅遊行業的代理商渠道。

對於C端的散客,我們一般都會再推送給我們的B端合作伙伴;畢竟我們主要團隊人數有限,要想自己實現一對一的客戶服務,還有些困難。

實際上,對於B端和C端,我們都沒有進行過多的宣傳。這方面我們比較謹慎,一是不想過度商業化,二是一旦學生增多,能否保證服務質量是我們最大的顧慮。

Q

TBO:有沒有想過擴大夏令營的規模呢?

於茲志:目前來看,繼續擴張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很多家長之所以選擇我們,也是看中了校內營地環境的安全性。在校園可提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繼續擴張勢必要引入更多商業性資源,家長能否接受這種轉變並自願承擔相應風險,還有待觀察。

從我們自身來說,辦夏令營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賺錢;相比成人高管的培訓課程,夏令營的利潤有限且事務繁雜。如若犧牲服務質量獲取規模增長,實則得不償失。

Q

TBO:對接下來的夏令營發展有什麼計劃?

於茲志:明年開始,我們計劃對參與的學生人數進行嚴格的限定,對男女學生的比例也要進行一定的控制。同時,我們也會對學生的年齡段加以細分,現在10-15歲的年齡要求仍有些寬泛,由此會影響課程內容的安排及其效果。

此外,我們也將繼續完善包括夏令營在內的青少年教育體系,進一步提高夏令營課程及服務的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