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開口,用眼神也能「說」愛

前幾天看了一個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網上討論最多的,就是郭曉東程莉莎這一對了。倆人都是很傳統的人,程莉莎為了他放棄了演藝事業一心在家帶娃;老公每次回家必然親自接送;郭曉東甚至表示這麼多年自己從沒帶過鑰匙,因為無論他什麼時候回來,老婆都在家。

不用開口,用眼神也能“說”愛

看到程莉莎去接機,望見郭曉東出來時候的眼神,即使結婚這麼多年了還是滿眼的愛意。雖然郭曉東是個內斂的人,但只一個眼神,觀眾也能看出兩個人有多恩愛。

雖沒有言語,但愛意就這麼蔓延出屏幕了。

1

眼神示愛

我不知道動物裡面有沒有這種眼神的愛意表達,但戀人之間真的可以不需要語言,只需要看著對方的眼睛就能會意。我記得《三體》裡面,地球處於智子的監控之下,語言被監聽,人類沒有了隱私。羅輯和妻子試圖創造出一套只用眼神交流的語言,防止三體人破譯。

所以眼神交流對人們是有特別的含義的。長時間的眼神交流可以表達對TA的關心和感情,甚至可以比語言更有效地傳達思想。研究證明,有5秒鐘以上的眼神交流是傳達愛意最有效的方法。眼睛可以直接地說出心聲。因此如果伴侶其中一人說謊或有所隱瞞,從眼神中馬上就能拆穿TA。如果原本溫柔的眼神突然變得尖銳,或者視線遊移不定,另一方即刻就能有所察覺。而他人對自己的厭惡,我們也可從對方的眼神中獲知。

不用開口,用眼神也能“說”愛

不過,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普通人之間的眼神交流時間實際上非常短暫。一般在整個對話過程中,眼睛望向對方的時間佔61%,而真正四目相接的時間佔其中的30%,也就是佔整體的18.3%。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普通人之間眼神交流其實並不多。我們經常聽說與他人對話的基礎就是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而相反如果看的時間過長的話,說不定還會讓對方產生誤會。

事實上,在對話當中每次看著對方的時間大約是3秒,而眼神真正接觸到的僅有1秒鐘,這應該是非常短暫的。可1秒鐘也足夠讓我們看清楚想要觀察的東西了,況且長時間的眼神接觸不免讓對方產生誤會。

而對於喜歡的人,就不自覺地會把眼神落在TA身上挪不開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上學時候,暗戀某個人,總是忍不住時不時地看TA,就算在操場上,人群中,也能快速鎖定他的背影;如果有人也是時不時地看自己,也會懷疑對方是否喜歡自己。

不用開口,用眼神也能“說”愛

2

非語言交流的神奇效果

為了維持戀愛關係,有人會去主動提高說話的能力和豐富話題內容,而非語言性(語言以外用來傳達感情的方式)交流能力卻常常被很多人忽略。非語言性交流研究者認為,與外人接觸時可用以下公式判斷對方是否有好感:語言(0.07)+聲音(0.38)+面部表情(0.55)=對方的好感(1.00)。

這就意味著,你嘴上說什麼內容,不是最重要的,真正能表達自己的,其實是表情和聲音!

舉個例子,如果你和一個女孩相親,快結束時候你問她對自己感覺如何,如果她嘴上說“挺好的,我覺得你這個人還不錯,下次有機會還可以再見個面”但是表情疏離,語氣並不熱情,雙手交叉呈現自我保護的狀態,那多半是沒有下文了,約下次見面就只是客套話而已。

但如果一個女孩子在一群人裡面下意識地更願意和你接近,說話時認真聽,傾向你這一側,對你講的一個有點無聊的笑話都配合的笑出聲,甚至你表達了一個觀點之後她會附和你,找更多證據豐富你的結論等等,那即使嘴上不說,這個女孩也為你動心了。

所以,如果你多多留意,沒有語言的肯定,通過這些非語言細節,也可以判斷對方對你的態度。同時也可以巧妙利用非語言表達自己的態度與愛意。

很多人說,愛一個人,不是看他說了什麼,而是看他為你做了什麼。愛不能只掛在嘴上,還要放在心裡,在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之中。有愛的藏不住,沒愛了裝也裝不像,眼神中是堅定還是慌亂,也逃不脫愛人的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