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後期,即使五虎上將+臥龍鳳雛法正全復活,蜀漢也不能吞魏!

三國時期蜀漢是三個政權中最弱小的勢力。但是,最好戰的似乎也是他們。

劉備死後,諸葛亮成為了蜀漢的軍政大權領導人,他堅決伐魏。三國演義中稱諸葛亮的北伐是六出祁山,實際上沒有那麼多,但諸葛亮頻繁北伐卻是事實。而且,從成果來看,只能說是徒勞無功。

三國後期,即使五虎上將+臥龍鳳雛法正全復活,蜀漢也不能吞魏!

諸葛亮死後,蔣婉、費禕等成了他在政治上的接班人,而姜維成了諸葛亮在軍事上的接班人。但是諸葛亮的這幾個接班人之間卻不能密切合作。因為姜維要做的是繼承諸葛亮的遺志,北伐曹魏,復興漢室。而蔣婉、費禕們則完全不支持,甚至不斷給姜維的北伐製造困難,要讓他知難而退。

諸葛亮的北伐稱之為“六出祁山“,姜維的北伐叫做“九伐中原“。“六出祁山“是徒勞無功的,而對於“九伐中原“的評價則是:空耗國力。也就是說他兩實際上差不多。

那蔣婉和費禕們反對北伐是什麼原因呢?很簡單,他們很正確地認識到三國之中蜀漢的國力最差,難以獲勝。

這個基本的判斷,應該是非常正確地。即使如諸葛亮之強,仍然難以在北伐中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姜維就更加不可能了。

既然無法取勝,為什麼還要去做呢?那不是窮兵黷武嗎?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沒有國力的支持,經濟、糧食、人力的支持,戰爭怎麼能打的贏?而這些經濟支持又由誰來提供呢?還不是老百姓嗎?那麼這樣的戰爭就會加重老百姓的負擔。蔣婉們基於大勢做出判斷,非常精準。

三國後期,即使五虎上將+臥龍鳳雛法正全復活,蜀漢也不能吞魏!

我在這裡提出一個更加激進的觀點:即使把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和諸葛龐統法正全部復活,蜀漢也不能北伐成功!

為什麼敢這麼說?因為一個國家的成功不取決於這個國家有多少能臣猛將,而取決去最高決策人的領導水平。

袁紹和曹操在官渡之戰的時候,孔融就認為袁紹很強大,因為文有田豐、沮授、沈配,武有顏良、文丑、張郃。而荀彧、郭嘉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顏良文丑不過是一勇之夫,田豐沮授雖然聰明但是不得重用。

實際上最最重要的原因是最高決策人袁紹不行。因為袁紹不行,所以猛將顏良文丑只能是一勇之夫,因為袁紹不行,所以田豐沮授這樣的頂級謀士難以施展抱負。

夏侯惇、曹仁們難道就不是一勇之夫嗎?當然也是,但是領導人的水平高,就使得他們能成為合格的統帥。

繞了一大圈,我想說的是,劉禪太差,再厲害的手下給他也沒用的。

三國後期,即使五虎上將+臥龍鳳雛法正全復活,蜀漢也不能吞魏!

細細想想,岳飛厲害不厲害?可以堪稱中國古代最強的名將之一了,他完全有能力把金國趕回北方。但是沒用,領導人宋高宗太坑。

宋高宗的父親宋徽宗也一樣。靖康年間,真實實力真的那麼差嗎?可以說只要李綱在,金人就永遠難有作為。但是領導人宋徽宗太坑。

他們的祖先宋真宗同樣如此。澶淵之盟簽了屈辱條約。真的那麼慘嗎?未必。寇準已經基本把局面穩定。宋朝已經成關門打狗之勢,而遼國孤軍深入,犯了兵家大忌。局面對於遼國是不利的。但是領導人宋真宗太坑。

能臣猛將再多都無用,領導人一坑,要麼擔心你擁兵自重,要麼擔心你功高震主,要麼你被奸佞小人誣陷,總之,跟一個不行的領導,是難以成事的。

所以,不僅僅是姜維,即使五虎上將+臥龍鳳雛齊上,也別想北伐成功。

有人會說,諸葛亮的北伐好幾次已經接近成功。

是的,所以劉禪一看諸葛亮要成功,馬上下令讓他退兵,並斷了他糧草。

跟著這樣的領導人,可能贏嗎?

讀歷史,思人生,歡迎關注,我是:劉弘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