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區檢察院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市中區檢察院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市中區檢察院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元宵佳節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在此,市中區人民檢察院全體幹警祝大家元宵節快樂!闔家歡樂!

市中區檢察院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關於元宵節的這些知識,

你知道嗎?

正月十五為何稱為“元宵節”?

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陳平掃除了呂氏家族的勢力,擁立漢文帝劉恆登基。因為漢文帝登基的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紀念,因此劉恆大赦天下,與民同樂。以後每到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宮遊玩,張燈結綵,與民同樂,以示慶賀。因為那時人們把正月還叫“元月”,把夜晚叫“宵”,所以叫“元宵節”。

到後來,司馬遷創立《太初曆》時,把元宵節定為重大的節日。

“星月當空萬燭燒,人間天上兩元宵。”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花燈,猜燈謎,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呢?

根據史書記載,吃元宵的習俗最早見於唐五代,那時稱這種食品叫“面繭”或“圓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夾糖餡,與今天的元宵相似,後來因為是在元宵節吃的特定食品,乾脆就叫“元宵”了。

元宵節吃的這種特定食品,北方人稱元宵,在南方則稱湯圓。專家表示,不論是元宵還是湯圓,這些名字與“團圓”音近,取團圓和美之意,又逢十五月圓之夜,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來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今年元宵節為啥比去年“晚”19天?

同樣是元宵節,為何陽曆日期時早時遲呢?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最主要是由農曆閏月所致。中國目前同時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曆(陽曆)和中華民族傳統的農曆兩種曆法。為使農曆年與陽曆年能基本對應,中國採取了“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加上7個閏年,即閏年增加一個月

這樣,如果上一個農曆年沒有閏月,那麼下一年的元宵節就會比上年提前11天左右;如果上年農曆有閏月,下一年的元宵節就會比上年推遲19天左右

天文年曆顯示,元宵節最早發生在2月4日,恰逢“春打六九頭”;最遲出現在3月6日,時值“九九豔陽天”。就本世紀而言,最早的元宵節為2月4日,最晚的元宵節則是3月5日。

“不論來得早,還是來得晚,元宵節只有一個,這是春節後的高潮,因為過了這天,人們就要真正進入新一年的生產生活,所以人們在元宵節歡暢消閒,全民歡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