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運用打坐的三要素:專注、放鬆、覺察

專注、覺察、放鬆。

三者順序,先專注,具體:注意力集中於鼻孔,鼻尖之下,兩鼻孔中膈。體會此處空氣進出帶來的感覺,吸入空氣對中膈的摩擦,不要跟隨空氣進入肺部,注意力停留在鼻孔處。等待呼氣的到來,感覺空氣對此處的摩擦。 這感覺較輕微,不集中注意力難有感受。也就是說不專心感覺鼻子部位,就是無法實現的。正如此有利於集中注意力。 隨著注意力的專一程度越來越高,頭腦也變得清醒了,打坐的起始階段完成,

進入打坐下一階段。 放鬆,為了專一,難免造成肌肉緊張,雖然注意力集中是精神活動,和肌肉沒什麼關係。實際的過程是精神緊張,引起肌肉僵硬。根源在精神,但此時卻反著來,先掃描一遍全身,從頭到腳,做法是越仔細越好,按順序操作,尤其眼部、喉部,這裡有可能是集中注意力時的重災區。 打坐坐不耐煩,一個原因專一練習精神有些緊張,通過放鬆身體反作用精神,促使精神在專一的情況下放下不必要的緊張。

鬆弛的坐著,平和的集中注意力,當然沒有壓力,愉悅的感覺會不斷湧出,這是一種輕適,安心,坦然的感覺體驗。 打坐此時進入舒適的階段,一舒服就大腦皮層活躍,神遊八方,這當然爽,但這就不是打坐了。

打坐需要進入下一階段,覺察。掃描全身,在重點部位額外停留,做完這些之後,重新返回鼻尖,注意力關注的對象依然是老朋友鼻子中膈。意識到分心,注意力轉移了,這就是覺察的作用,它能發現分心,正如它知道有人在打坐一樣。

怎麼運用打坐的三要素:專注、放鬆、覺察

1、 為什麼不能先放鬆後專注?打坐之前有可能精神處於散漫狀態,此時甚至感覺不到身體,或者感覺不清楚。打坐是清澈如水的。必須先專注,集中注意力,哪怕因為用意過度引起精神緊張,再放鬆。

2、一舒服就亂想了,感覺沒約束力了?回到鼻尖,覺察是最好的工具。看著鼻尖,注意力就會從舒服上移開,清醒就回來了。清醒的坦然是大舒服大愉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