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計局長3年駐村扶貧,被迫把病重父母「分家」


8月的前10天,是公務員進入輪休的第一階段。龍懷軍也休假了,但早上他照顧好母親,又跑到二哥家照顧父親。剛想坐下來休息,村民找他有急事。他剛趕到村委,發現兩輛大貨車在村門口相撞……

龍懷軍,是全國成千上萬名扶貧幹部中的一員,原是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衛計局的副局長。3年前,他被派到龍勝瓢裡鎮上塘村當第一書記。之後他幫村裡發展產業、脫貧致富,又被迫將病重的父母“分家”,輾轉三地照顧父母,就像一個永不停歇的陀螺,跑這跑那,故百姓給他取了一個“龍跑跑”的外號。

2015年底,龍懷軍來到上塘村上任之初,心裡很沒底:全村共49戶貧困戶,無產業、無明顯經濟來源,有的甚至是老弱病殘。想脫貧,怎麼脫?

駐村幹部,一定要變成“住”村幹部。龍懷軍先把人和心沉下來,與另兩名扶貧工作隊員在村裡找了3間房住下,開始走村串戶,一家家摸情況。最終,除了修路外,他們決定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柑桔和羅漢果種植。

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又或是嚴寒酷暑,龍懷軍都在村裡,與大家擼起袖子一起幹。

可一個現實問題一直困擾著他:自己的父母年邁,又體弱多病,哥姐又在外打工,二老一直住在離縣城70多公里以外的平等鎮的深山中,無人照顧。

“那時只能週末往老家趕!”龍懷軍說,直到去年,已年過九旬的父親患上腦梗,智力回到2歲,“父親被送到醫院時,我還在山上搞扶貧工作,晚上趕到醫院,看到痴呆的父親,心裡……” 

原本,龍懷軍想帶著父母去村裡搞扶貧工作,可村裡僅有一間房,吃、住、辦公都在裡面,哥姐也一致反對。最終哥姐決定:借錢和貸款,在縣城買房,把父母接出大山。

龍懷軍同意了,結果今年92歲高齡的父親,住進龍懷軍二哥家,在鄉衛生院工作的二嫂辭職,回家照顧老人。85歲的母親住在大哥家,而大哥大嫂一直在外打工,僅有侄女下班後回家照顧奶奶。父母住處相距約3公里。

都說自古忠孝難兩全,龍懷軍一直覺得愧對父母,只好平時住村裡,週末跑大哥和二哥家。今年6月,他母親從沙發上不慎跌落,也癱瘓在床,不能動彈了。按他的話說,“心碎滿地!”

一談到龍懷軍,他二嫂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她說:“老弟實在太辛苦了,我們都是到處打臨工的,也沒經濟能力,只要父母有點不舒服,或是住院,就全靠老弟了,平時又忙,週末又要擠時間來照顧父母,你說哪有不累的?”

記得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父母同時住院,龍懷軍白天入村搞扶貧工作,晚上才趕到醫院,預交好住院費,請侄女幫忙照顧老人,又馬不停蹄地趕回村裡……圖為他們駐村幹部的房間,這是辦公室,又是臥室,還是廚房。

3年來,上塘村修了約16公里道路,種了1000多畝柑桔和2000多畝羅漢果。49戶貧困戶,已脫貧41戶。“我們駐村幹部確實很忙,只要用心去做事,總有做不完的事。但我和全國千千萬萬扶貧幹部是一樣的,有信心把扶貧工作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