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戰略戰術」思想

中醫給人治病,常有一種比喻,治病如打仗,用藥如用兵。雖是兩種事物,但是道理確實有相通之處。在軍事理論中,有戰略戰術的區別。那麼在中醫臨床中,是否也存在,這種所謂的“戰略戰術”呢?作者以為確實存的,只是解釋不同而已。

軍事上的戰略,常常指所制定的宏觀的大的軍事策略,往往望眼於全局,為達目的,甚至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戰術,往往指具體軍事行動與操作執行力,只對眼前眼下勝敗負責。二者的關係是戰略更宏觀,並指導全局,指揮戰術的應用,而戰術則顯得微觀,並受戰略指導。也就是能執行戰術的是將軍,而能指定戰略的則是帥才。

中醫學的特點,可以用八個字概括,即: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

中醫的整體觀念思想是,無論是人還是世間的萬事萬物,每個個體的存在都是一個整體,都是一種動態的、一種平衡的體現。每個個體之間又可以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甚至相生相剋從而又形成一個更大的整體。與整體觀念相比,辨證論治則更能凸顯中醫的特色,中醫的辨證論治思想認為,由於每個個體的不同,所患的疾病也會所差異,而要想治療這些疾病,就需要對每個人的不同症狀進行辨別,從而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這種治療方法也叫做個體化治療方案。

由於中醫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的特點。臨床具體在治療疾病時,才會得出:

方從法出,法隨證立,以法統方的觀點。仔細研究以上這12個字,我們就會不難發現,中醫在治療疾病上,確實跟戰爭中所用的“戰略戰術”思想有相似之處。

比如上三句話中,最基本的前提是要辨證論治,也就是法隨證立,只有先辨別清楚疾病的證型與原因(疾病的診斷),才能制定具體的治療方案與方法,這相當於在戰爭中要認清戰爭形勢與分清戰爭態勢(戰爭的綜合研究)。而治療方法方案的確立更像是戰爭中制定的宏觀戰略,比如戰略上有“以退為進,以守為攻,圍點打援,圍魏救趙”等等方法(各種軍事理論),而中醫治療上一樣也有“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補三攻七,攻補兼施”,“上病下治”,“冬病夏治”,“以軸運輪”“培土生金”等等指導思想(中醫各種治療理論),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

理解了以上, “方隨法出”也就很好理解了,疾病具體的治療方法、方藥,直接受治療方案指導。也就好比在戰爭中,戰術的具體應用一樣。這些具體的治療方法方藥(戰術),受辨證的指導(戰略的指導),二者相輔相成,統一存在,不可分隔。一旦其中任何一個環節(任何戰爭因素)出現問題或方式方法不恰當(錯誤的計劃),都會影響到最終的治療效果(戰爭結果)。瞭解了以上這些共同點後,我們也就不難理解“

治病如打仗,用藥如用兵”這句話了,而中醫的“戰略戰術”思想,在實際的中醫學習與臨床應用中,也確實是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的。

個人以為,中醫學是一種生活智慧的結晶。中醫思想,可以處處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小要一花一草一木,大到四季變幻、戰爭、宇宙運動,只要細心認知與體會,我們都能從中發現事物的變化規律,發現事物的美好,並從中汲取生命的智慧。沒錯,中醫學就是生命智慧的具體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