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房東坐地收租反遭「套路貸」

多名房东坐地收租反遭“套路贷”

在把自己的房子交給租賃機構,一次性出租5年、租金一年一付後,林華(化名)當上了“甩手房東”,感覺很省心。

但沒想到的是,8個月後,她突然收到一條保理公司的“追債”短信,驚覺自己變成了“借款人”。

進一步追查之下,林華髮現,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租賃機構以她的名義,簽訂了租金年付保理合同和裝修貸,如今自己名下不僅有兩筆總計超過10萬元的欠款,還面臨保理公司的起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發現,讓林華陷入糾紛的是上海易貸網旗下一款叫做“房樂分”的租金貼現產品,牽涉其中的機構不僅有宜貸網、紛融資產,還包括天宸匯力商業保理(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宸)和湖南允和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允和)。這幾家機構通過複雜的融資交易,最終使林華從房東成為被追債對象。

近期一線城市租金大漲,其背後租客的租金貸,形成了租賃運營機構的資金池,被指為金融風險點之一。而林華的這個案例,則是房東層面的租金貼現業務,該產品結構涉及租賃、保理、P2P,且數量和規模龐大。

值得關注的是,這類租金貼現業務,是以房東的租金收益作為還款來源,一旦無法獲取足額的租金收益,則後續還款無法進行,房東和P2P的投資者,將承擔巨大的風險。

從“甩手房東”到被告

2017年12月12日,經中介介紹,林華與湖南允和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允和)簽訂了《房屋租賃合同》,租期5年,房租年付,每月2300元,第一年免除兩個月房租。從2019年起每年漲5%的租金,五年租金一共近15萬。

據林華回憶,簽約7天后,她收到了兩條手機驗證碼,允和解釋,這是總公司需要驗證收款人信息,要求林華提供該驗證碼。林華聽從了。第二天,她收到了第一年的租金加一個月的押金,共25200元。

林華沒有懷疑。直到8個月後,2018年8月10日,她突然收到一條來自天宸的短信,要求還款49175元,並支付逾期違約金2978元。

一頭霧水的林華按照短信內容聯繫上客服。客服出示了三份電子合同,分別是《託管/租賃合同補充協議》、《租金年付保理服務合同》、《借款合同》,稱依據這個三個合同林華應還款。

林華這才驚覺,自己的驗證碼被用於簽訂合同了。緊接著,她在成都法院司法公開網查詢到,2018年8月17日,自己和其他多名房東成了被告,共同被告還有允和物業的法定代表人王鑫,原告則是天宸保理,案件目前在審理狀態。

根據成都法院公開網,天宸作為原告,分別起訴了69人,案由是合同糾紛。

從“甩手房東”到被告,林華聯繫上了10位與她有共同經歷的房東,均被允和物業騙取驗證碼簽署了三份電子合同,並收到了追債的短信。據林華統計,11位房東名下欠款金額總計為58.8萬元。

房樂分的金融套路

林華想起,當時自己收到的驗證碼短信,來源是房樂分。

房樂分是紛融資產的主打產品,據紛融資產官方信息,這是一款租金貼現的租賃金融產品。“為房東提供房租提前回流,幫助公寓運營商低成本拓展房源,提升市場競爭力。”

王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天宸最初找上他,推薦房樂分這款產品,說是可以幫助允和解決租金年付的資金來源。

於是,在天宸的協助下,允和要來林華們的驗證碼,簽訂了多份合同。王鑫承認,這三份電子合同全是在房東不知情的情況下籤署的。“當時天宸表示需要以房東名義簽訂這三份合同。”王鑫稱。

記者仔細查看了林華提供的租賃合同以及三份電子合同發現,在真實的租賃合同基礎上,允和引導林華等房東,以租賃託管(補充)合同為基礎,進行了租金年付保理和裝修貸的融資。

其中,天宸保理、林華和允和物業三方簽訂了保理合同,天宸擬通過受讓租賃合同下的應收租金權益,可使林華和允和提前一次性獲得56200元租金收入;林華負責還款,一旦逾期,天宸可向林華追償,並要求允和承擔連帶責任。

這就是林華為何收到天宸催債的信息。

另一份《借款合同》則顯示,林華作為借款人、宜貸網作為居間服務平臺,發起了一筆裝修借款,金額是56200元,利率為11.9%。出借人則涉及12位個人。

盈科全球合夥人、律師郭韌分析,從上述合同看是形成了兩筆借款,不過具體應該以全部材料包括銀行流水等信息為準。

而在林華等房東看來,實際上只有一筆借款,就是56200元。根據王鑫的說法,天宸的保理相當於給允和的定向授信,幫允和墊付年租金和裝修款。

在這個過程中,都需要房東的配合,以房東的名義發起借款和簽訂保理合同,“也就是說,我自己進行P2P的裝修借款,天宸拿走了這筆錢,再把這筆錢付給我和允和,這不就是個騙局?”林華說。

那麼,以房東名義在宜貸網進行的P2P裝修借款,到底是如何到了天宸那裡再進行租金貼現的?房樂分產品的交易結構究竟是怎樣的?

對此,天宸、紛融資產、宜貸網均未回應。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查詢,推出房樂分業務的紛融資產,是上海易貸網旗下的資管品牌;宜貸網則是其關聯公司,同屬上海易貸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另據媒體報道,去年6月,紛融資產推出“房樂分”,為運營商向房東提前支付1-2年租金,以運營商的房屋租金為主要還款來源。

在郭韌看來,在林華的這個案例中,房東信息被私自挪用辦理了貸款,房東與天宸、P2P平臺的實際出借人形成了借貸法律關係;同時,允和物業擔任了多個角色,既是承租人,又是金融中介,同時還是二房東。

但由於居間地位在整個交易流程中的奠定,導致允和物業規避了很多民事法律責任,同時,通過租金、裝修款代收的方式套現,天宸獲取了套利,卻將還款責任轉嫁到了房東身上。

而一旦允和資金鍊斷裂無法還款,房東和初始的P2P平臺的投資人,都將面臨風險。

一方面,保理公司可向房東追償同時要求允和物業承擔連帶責任;另一方面,根據林華的《借款合同》,在宜貸網上有12位投資人將錢借給了她。她對此也負有還款責任。目前,那12位投資人有沒有收到相應的款項不得而知,如果沒有,投資人也許要自己承擔損失。

郭韌認為,允和物業在整個租房和融資過程中,利用不知情的用戶信息貸款,已經涉嫌詐騙;從貸款及保理融資開始,僅以租金回報作為還款來源,不足以支撐整個交易,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

同時,保理公司和宜貸網與借款人簽訂合同的方式僅通過短信,並未釋明借款人,未盡到提示義務。兩款融資產品涉嫌違規,尤其是認定是否存在借貸的合意,形成基礎的借貸關係存在嚴重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這類租金貼現業務在市場中大量存在。紛融資產官網信息顯示,房樂分業務已為近萬房主提供超過10億規模的資金服務;此外,還有許多類似的金融產品正在與多家公寓運營商合作。

9月5日,記者致電紛融資產客服,對方表示,房樂分產品現已停用;而在紛融資產的官微上,租金貼現業務已無法註冊。

林華現在還不知道天宸為何要起訴自己,收到的還款信息也不知要如何處理。王鑫則發出聲明,相關的保理、裝修借款合同,皆是在房東們不知情的前提下發生,所涉及的各項條款、權益、責任、義務和約定等都與各位業主無關。

他還承諾,2018年8月底前支付各房東的房屋所欠物業管理費,並理清和剝離各位房東與天宸之間的法律或經濟糾紛,如發生任何經濟糾紛或法律糾紛,由王鑫及允和、屋哈(允和關聯公司)負全責。另據王鑫稱,目前允和與天宸正在協商解決問題,且由於訴訟涉及人數眾多,成都法院暫未向林華等房東發出傳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