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1688的「全球化」事業

如何把內貿的事業做得全球化?阿里1688做了一個嘗試。

在跨境電商圈子,1688並不是“生面孔”,因為絕大部分賣家或多或少都有在1688進貨的經歷。在去年,1688正式上線“跨境專供”,更加有體系地去做“全球化市場”。

在過去,對於跨境電商賣家來說,1688更多是作為一個貨源平臺的角色存在,而現在,1688跨境專供開始成為一個涵蓋貨源、金融、物流、培訓等服務的生態圈,把這些內容串聯起來的關鍵則是數據。

日前,億邦動力與阿里巴巴副總裁、中國內貿事業部聯繫總經理汪海、阿里巴巴中國內貿事業部聯繫總經理楊猛、阿里巴巴B2B事業群增值業務事業部總經理李多全進行了深入的訪談,希望藉此瞭解1688全球化生態圈的搭建歷程。

跨境電商跟內貿並不一樣

跟內貿相比,跨境電商整個進貨模式和產品需求都有所差異。

阿里1688的“全球化”事業

(阿里巴巴中國內貿事業部聯席總經理楊猛)

阿里巴巴中國內貿事業部聯席總經理楊猛告訴億邦動力,從客戶需求來說,內貿交易更多偏現貨,跨境電商在找貨源時,有時需要工廠定製加工。此外,內貿主要呈現的特徵是多季節化、行業化、專業化,而對於跨境電商採購商來說,他們需要的是熱門化產品,所以會基於熱銷榜來進行選品,並根據各個地域流行的元素進行選品。

“總體上看,跟內貿市場相比較,跨境電商採購商的訴求更接近於C端終端的採購習慣。”楊猛指出,內貿採購更依賴傳統經驗,而跨境賣家採購更多是依託線上,如1688這樣的貨源平臺。為了支撐整個跨境電商貨源領域,1688需要依託阿里基於全球大數據的支持,包括全球熱銷品、全球行業的一些商機。

對此,1688所搭建的跨境電商服務體系也跟內貿優勢不同。據楊猛介紹,目前1688提供的服務體系分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培訓體系。今天跨境還是一片藍海,並不像內貿競爭如此激烈。商戶要成功,需要的是對國外買家畫像的瞭解、國外買家的需求把握以及學習國外當地法律法規和跨境電商操作。1688會提供阿里巴巴商學院一整套體系,幫助跨境電商賣家(也是1688跨境專供採購商戶)更好地管理國外買家。

另一方面是基礎服務支撐。包括支付、賬期賒賬、承兌匯票等,阿里本身就擁有完善的金融體系。

大數據驅動解決財務陽光化難題

而對於跨境電商賣家來說,一個完整的金融服務體系恰好是剛需。

跟一般出口貿易不同,部分跨境電商賣家高頻、小批次的採購行為,讓其自身很難擁有相關憑證實現出口退稅、結匯操作,此外,因為很多跨境電商財務無法實現陽光化,對其融資甚至IPO也會造成一定障礙。

阿里1688的“全球化”事業

(阿里巴巴B2B事業群增值業務事業部總經理李多全)

阿里巴巴B2B事業群增值業務事業部總經理李多全向億邦動力網分析道,對於跨境電商賣家而言,最先關心的是外匯如何結匯回來,如果不合規,外匯監管會有很多麻煩。

第二,即使外匯可以合規回來,因為錢要轉到自己銀行卡上,而銀行卡往支付寶轉錢的時候也會有限額。

第三,儘管能用支付寶轉賬,但可能整個通道成本仍是稍高,這對於跨境電商賣家來說使用並不方便。

對此,1688通過一個名為“跨境寶”的產品解決上述難題。“通過1688跟螞蟻金服的合作,打造一個金融服務,讓外匯合規、陽光地進來。外匯進來後,可以直接進入支付寶賬號,並不需要自己去操作。”李多全說道。

針對結匯難題,1688主要採用採購訂單數據來解決。在跨境B2C出口過程中,如果1688的採購訂單和銷售訂單相結合,就能實現結匯合規化。如果賣家跟1688的採購沒有打通,要結匯要不就不夠合規,要不就只能走“地下通道”,這樣監管會面臨巨大壓力。“資本市場不會認可線下數據,沒有1688數據去做融資時會變得非常困難。”李多全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結匯僅是跨境寶最先開始的跨境電商金融服務項目之一。據李多全透露,在今後,1688跨境寶還將推出“未結匯先採購”、“多采多賒”、“多采多貸”等金融服務,而這些服務全都基於整個金融閉環體系產生的大數據來實現的。

“過去跨境電商走盲採數據,因此很多金融機構是不認的,因為他們不知道真實情況。而通過跨境寶,阿里擁有外匯數據,相當於銷項的數據,也有采購數據,相當於進項的數據,兩項數據可以進行比對。因此阿里對跨境電商賣家的貿易情況有比較好的把握,所以可以對其信用做背書。”李多全分析道。

李多全表示,阿里做金融跟傳統金融不太一樣。傳統金融更喜歡通過抵押做融資。但對於跨境電商賣家來說,沒有幾個是生產型企業,廠房也好、設備也好,沒有多少可以第一的。而跨境電商中小企業成長非常快,在合規上剛開始沒有意識,有時候在合規性上會存在一些瑕疵,傳統金融機構看到有一小點瑕疵就會把一個企業否定掉了。

而阿里巴巴做金融,抵押的不是資產,而是信用。阿里會基於阿里體系對這些客戶的認知,基於大數據,給他們提供服務。大數據,正讓融資對中小企業更加“友好”。

“不管是純信用,還是貿易融資服務,還是配套的備貨發貨服務,阿里都在嘗試。而不像傳統機構那樣,要麼進行抵押要麼通過稅務發票流水來判斷。”李多全說道。

依託生態體系應對變化

實際上,不僅是金融問題,通過數據解決全球化過程中各種難題將成為全球商業的主流。

阿里巴巴副總裁、中國內貿事業部聯席總經理汪海指出,現在,中國幾千萬中小企業中,真正實現數字化商業策略的公司是極少的,但是十年後,所以的企業必須線上化和數字化,這樣才能參與到全球的競爭中,在全球開放體系中對接全球的商機。

阿里1688的“全球化”事業

(阿里巴巴副總裁、中國內貿事業部聯席總經理汪海)

當然,跨境電商增長迅速,整個跨境電商體系就會不斷進行迭代升級,如何及時洞察用戶需求,並及時提供服務成為1688等貨源服務平臺的關鍵。

“未來行業怎麼走,肯定不會有先知一個神仙冒出來告訴你,並把路線規劃出來,讓你直接走就好了。”汪海說道。

在他看來,整個跨境電商市場的迭代,是一個生態的演變。所以對未來理想有認同的人,一定會在這個生態之中。他們每個人的腦力、思考、投入,都會推進整個生態往前走。

汪海則認為,阿里巴巴跟這些企業家是在共建生態體一起往前走,這個經濟體裡不僅有阿里巴巴的員工和阿里巴巴體系裡的力量在推動,更大的推動力量在於這個經濟體裡面所有獨立個體。

這些個體對未來有著相同的信念,因此,要抓住行業走向,阿里巴巴要做的是,擁有不要脫離客戶、合作伙伴。不要獨立去設計自己認為對的東西。而是考慮怎麼把大家的智慧合在一起。

“如果有的事情個體很難實現,比如投入大、見效慢、風險大的事情,阿里巴巴可以去做。例如全球物流網絡,作為一個小賣家或者製造企業,是不可能做這個事情的。因此多年來阿里的策略也是為生態圈的商戶搭建基礎設施,鋪路,這樣才能與搭建一起推動經濟往前走,經濟體才更有能量。” 汪海如此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