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這些崗位正在被「搶走」飯碗

目前,我國港口多項指標位列世界第一,為了提升港口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各大港口紛紛打造智慧港口。在智慧港口的建設中,著力提高指揮調度效率,改變傳統的作業流程,推動無人化和自動化的發展,成為重要課題。在這樣的趨勢下,港口的多個傳統崗位,正進行新一輪洗牌調整。

1、岸橋和場橋司機

港口這些崗位正在被“搶走”飯碗

2017年5月,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碼頭開港,集裝箱岸橋司機被“取代”,由坐在中控室的人員遠程操控完成。

2017年12月,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開港,遠程操控讓駕駛人員可以在辦公室內通過遠程操作檯控制岸橋和場橋。在洋山四期,5名遠程操作軌道吊的女司機已經“上陣”,1個司機可以管理6臺場橋。

兩大自動化碼頭相繼投產,對岸橋和場橋司機原有的作業模式提出了挑戰。目前來看,寧波舟山港、天津港、唐山港等大港後續都將在碼頭自動化上有所投入,但是自動化碼頭的建設依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於岸橋和場橋司機的崗位衝擊亦不會勢來如山倒。

2、理貨員

港口這些崗位正在被“搶走”飯碗

根據港口圈瞭解,目前全國包括寧波舟山港、廣州港、廈門港等港口已經採用智能理貨系統,這也就意味著,通過眼看、手寫、腦記等純體力方式對進出港船舶的集裝箱進行記錄的理貨人員,作業方式發生了極大改變。

目前,工作人員可以在後方,通過看攝像頭的畫面識別船箱位、箱號等進行精確的理貨工作,一方面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有效降低人機混雜帶來的不安全概率。

3、內集卡車司機

港口這些崗位正在被“搶走”飯碗

對內集卡司機來說,對他們的衝擊,一方面來自自動化碼頭的AGV,另一方面則是西井科技、圖森未來等科技公司相繼在港口試水的無人集卡。

以洋山四期為例,碼頭裝卸作業採用“遠程操控雙小車集裝箱橋吊+自動導引車+自動操控軌道式龍門起重機”的生產方案,內集卡車已經被AGV小車替代。另外一部分碼頭,從資金投入、工期時常、碼頭現狀考慮,則採用了無人集卡。內集卡能夠有效替代人力,解決司機短缺、疲勞駕駛等問題。但不可忽視的是,無人集卡對於港區複雜環境的研判,仍需要不斷迭代升級。

4、閘口工作人員

港口這些崗位正在被“搶走”飯碗

傳統的集裝箱碼頭閘口在運作時,集卡車在閘口進行箱檢、過磅、數據錄入等工作,有賴於人工識別車號和箱號,人工錄入數據,作業效率低,勞動強度大,造成過閘速度較慢。

新一代的智能閘口,可以實現對集裝箱箱型、箱號、車牌、空滿集卡前後箱門面朝向、單小箱壓車位置、雙小箱壓車位置判斷、鉛封有無等關鍵數據的識別,而且達到超高的識別準確率。同時,可通過視頻流自主識別車輛是否離開,實現道閘智能落杆。

5、解扭鎖工人

傳統的集裝箱解扭鎖,是集裝箱船到達碼頭後,由人工在船上用特製的拉桿將扭鎖解開,這時扭鎖與下面的集裝箱脫離,隨後岸橋將集裝箱逐一吊起,一個集裝箱一般需要2名工人同時進行摘鎖工作。

自動化碼頭目前已經可以實現自動解扭鎖,在靠泊過程中不需要依靠人工拆裝鎖銷,徹底實現了岸橋上的無人化作業。一起來看一組自動解鎖視頻:

港口圈認為,智慧港口的建設,將對傳統的碼頭崗位提出新一輪挑戰。在港口不斷革新往前的進程中,基礎崗位將首當其衝。面臨新挑戰的時,一部分人選擇自怨自艾,還有一部分的人則不斷進修學習。而所謂鐵飯碗,並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裡都有飯吃。智慧港口時代,你做好準備迎接挑戰了嗎?你認為還有哪些崗位將受到新一輪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