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一檔、二檔、三檔的退休工資一樣嗎?

神農小龍女


社保一檔、二檔、三擋的退休工資一樣嗎?

既然參保的時候會分為檔次,那麼不同檔次繳費的標準肯定是不一樣的,最終也會根據不同的繳費標準計算待遇,退休工資也不一樣。

單位參保的人群,繳費的標準都是繳費基數*繳費比例。而繳費基數則是按照本人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進行申報的,沒有檔次的選擇。可以選擇檔次的,一般都是個人身份參保的時候可以去選擇繳費的檔次。

比如重慶地區個人身份參保,就有五個檔次進行選擇,分別是社平工資的60%-100%,計算下來最低的是繳納732.8元/月,最高是繳納1222元/月。

職工養老保險退休待遇的計算,是有其特定的公式的。除了社平工資、人均壽命等客觀的因素之外,主要影響退休工資的就是自己的個人繳費檔次、以及個人賬戶。遵循的原則就是多交多得,所以檔次越高以後退休待遇肯定是不一樣的。分享一下重慶地區待遇的計算公式,大家可以從這個公式中看出,主要影響自己待遇的是哪些因素。


嘮嗑職場


社保一檔、二檔、三檔的退休工資一樣嗎?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72900011f26b085906d\

天笑講職場


社保一檔二檔三檔退休工資一樣嗎?(養老金)


答:肯定不一樣

社保繳費原則:繳的多,拿得高;繳得少,拿得低;繳費指數高比繳費指數低,養老金相應多拿一點;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拿得多。都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投入才能收穫。

例如:甲繳費一檔指數是0.6、乙:二檔指數是0.8、丙:三檔指數是1。同等繳費30年限,他們的繳費指教不同;個人每年所繳納的社保費不一樣,“個人賬戶”記賬數同樣有差別;退休時養老金就不相同。

甲:0.6,乙:0.8,丙:1

其反應出來的個人賬戶餘額是:

個人賬戶養老金:

丙>乙>甲(依次大於)

基礎養老金:上年度在職職工月平工資6000元,繳費年限為30年,算一下基礎養老金的得數。

丙:

[6000×(1+100%)÷2]×30×1%=1800元

乙:

[6000×(1+80%)÷2]×30×1%=1620元

甲:

[6000×(1+60%)÷2]×30×1%=1440元

從以上數據就能看出:

丙:是1800大於乙:1620大於甲:1440元/月

這就是區別,供參考。


樹下酒仙


你好,社保一檔、二檔、三檔的退休工資一樣嗎?為了回答你這個問題,先做個假設案例: 老李和老王兩個人同一年參加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養老保險,老李的經濟條件更好,一直繳納的是社會平均工資100%檔的,而老王經濟條件更差些,一直繳納的是社會平均工資60%檔的。等到兩個人到了60週歲辦理退休時,老李領的是高檔養老金2000元,而老王領的是低檔1200元。當兩人退休20年之後,假如老李的高檔是5000李元,那麼老王的低檔是4200李元。也就是說兩個人領取的養老金的差額還是800元。由此你可以看出,養老保險繳費的高低,與養老金的多少是有一定關係的。 在我國現行政策下,由於個人的經濟能力不同,社會保險把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分為一檔丶二檔和三檔,一般是社會平均工資的100%丶80%李和60%,由參保人員自行選擇。如果兩人的繳費年限相同,繳一檔的永遠是一檔(100%),繳三檔的(60%)永遠是低檔。因為養老金是根據參保人員辦理退休時個人的養老保險賬戶儲存額、繳費年限、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等因素來計算的。希望你能幫上你。


葉公來幫忙



老頑童1686666


社保一檔、二檔、三檔這個概念,一般指的是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基數問題。

一般是按照百分之六十,百分之八十和百分之一百的社會平均繳費基數繳費。

檔次不同,繳費基數也不一樣。

也有的地方是指農村養老保險的檔次,不過它是從100元到2000元甚至更高,一般分為13個檔以上。

還有一種是指醫療繳費檔次,深圳市將醫療繳費分為一檔,二檔,三檔。

一般來說,我們看繳費數額交費數額越高,待遇就越好。

如果是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檔次導致的退休待遇不同差在哪裡呢?

一般來說,相同繳費年限下,如果只有一年交費60%和80%,基礎養老金差距在0.1%社會平均工資。另一塊差距就是個人賬戶養老金,如果是最後一年交費差,是這樣。個人賬戶養老金差距在0.14%社會平均工資。

所以綜合起來,我們的差距在0.24%的社會平均工資,也就是說5000元,社會平均工資的情況下,待遇差距是12元每月。

如果是15年待遇差距可能就在180元每月,但是隻是假設社會平均工資不變的情況下。

大家可以結合著實踐驗證一下。


暖心人社


社保設立不同檔次的目的為照顧不同經濟狀況的參保人群,同時為社保人群全覆蓋作鋪墊。社保繳費檔次,實際上是按百分率劃分的參保繳費基數。如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所選擇的繳費檔次,一般分最低繳費為40%,一檔次60%,二檔次80%,三檔次100%,當中繳費的百分率,即:社會平均工資x參保人所選擇的繳費檔次=社保繳費基數。例如,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為4530元,參保人選擇二檔次80%繳費,那麼,本人繳費基數:4530x80%=3624元,又比如選擇三檔次100%繳費,本人繳費基數將發生明顯變化,4530x100%=4530元,三檔次的繳費基數與二檔次的繳費基數之間的差:4530-3624=906元。計算養老金的主要依據是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參保人退休年齡等,當中任何一計算依據發生變化都將直接影響到養老金最終的計算結果,也就是說,繳費檔次的百分率不同,計算得出的養老金就不一樣。因此,從以上舉例就足可說明,一檔次,二檔次,三檔之間計算得出的養老金是存在較大差異的。


Yifan5


社保一檔,二檔,三檔的退休工資肯定是不一樣的,我去社保局問過,基數應該的60%,80%,100%,對應的交了哪個檔的社保,退休了領哪個檔的退休金,交的多領的多,其實幹什麼事情都一樣啊,付出才會有回報,付出多少就收貨多少。


Flower朵朵媽


勞動者參加養老保險,繳費分為一檔、二檔、三檔等,屆時

退休工資待遇肯定不一樣。

雖然養老保險有統籌互助的功能,但也要體現權利與義務對等原則,即多繳多得,少繳少得,不繳不得。要不然會挫傷全國人民繳納養老保險積極性。

繳費與退休工資關係,是如何體現的呢?請看退休工資計算公式可知:

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A+A×Q)÷2×M×1%+K÷L,其中:
K--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
L--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詳見《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表》)。退休時的年齡超過上一檔不滿下一檔的按下一檔計算。40歲以下的,按40歲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算;70歲以上的,按70歲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算。
A--退休時上年度全市城鎮經濟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Q--平均繳費指數。

Q=(X1÷A1+X2÷A2+X3÷A3+……+Xn÷An)÷n。
X1、X2、X3……Xn分別為首次實際繳費當月直至截止繳費當月的月繳費基數(不含未繳費月數);A1、A2、 A3……An分別為繳費對應上年度全市(城鎮經濟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n為首次實際繳費當月直至截止繳費當月的實際繳費月數(不含未繳費月數)。 1993年3月至1997年12月的月繳費指數不能超過2,1998年1月及其以後繳費指數不能超過3。
M--建立個人賬戶之月至達到規定退休年齡當月的實際繳費年限。M以年為單位,累計滿12個月計算為1年。

從上述公式可以看到Q參數,是與繳費時工資高低正相關的,在其他條件相同時,繳費基數越高,Q值越大,基礎養老金越高K參數(個人賬戶金額),也與個人繳費相關,國家是把本人繳費8%全部計入個人賬戶的,因此繳費越高、繳費越久個人賬戶積累金額越大,退休時個人賬戶養老金越高。

希望該回答能幫助到你。回答不易,如果對你有幫助,或想給更多朋友們看到,給個關注,轉發,跟帖討論,舉手之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