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軍閥劉湘和劉文輝本爲一家人,爲什麼互相大開殺戒?

歲月都江堰


說起四川軍閥混戰,那真是一個奇葩的存在。白天戰場上殺得你死我活,晚上可以在一起打麻將抽大煙,其樂融融,睡一覺,第二天起來接著打。四川軍閥混戰的潛規則是不殺俘虜,還要厚待,曾經出現過某人一天被楊森俘虜三次,楊森自己都不好意思,只能打趣道:老同學,你怎麼又來了?那人也是皮厚,呵呵一笑:你這裡飯菜好,招待周到,我不捨得離開。


好了,我們來說說正題——劉湘和劉文輝。他們確實是一家人,按照輩分來說,年長劉文輝8歲的劉湘反而是侄子。他們是典型的小叔叔-大侄子。

四川軍閥經過幾十年內戰,大浪淘沙,到最後剩下二劉競川。不是說四川沒有其他軍閥,而是指實力強大,有資格有條件統一四川的,就剩下這二劉了。

先看二劉的派別。劉湘畢業於四川陸軍速成學校,簡稱速成系。劉文輝畢業於保定軍校,是保定系。就全國來說,速成系遠遠不如保定系,但在四川範圍來說,速成則是第一大派,川籍將領大部分是速成的。保定系劉文輝的校友只有兩個,一個是外號“冬瓜”的田頌堯,一個綽號“水晶猴子的鄧錫侯。

然後看看各自的地盤。劉湘的地盤以重慶為中心,沿著長江分佈,很像一條壁虎趴在長江上,所以人稱劉湘為“爬壁虎。劉文輝的地盤則是今天的成都平原,糧食不缺,物產豐富。劉湘佔據長江航道,劉文輝佔據成都平原,雙方都有自己的優勢。

再來看實力。劉文輝的勢力略強於劉湘,成都平原畢竟是天府之國的命脈所在。劉湘對這個小叔叔忍讓多一些。比如,劉文輝曾派出殺手去重慶刺殺劉湘,結果被劉湘一鍋端。劉湘對這些殺手,一不打二不殺,全部送回成都,還給劉文輝,還讓家裡的長輩帶話,都是一家人,沒必要這麼搞,有什麼事不能坐下來談?

不過,劉湘的忍讓並不能換來劉文輝妥協。面對劉文輝的強勢,劉湘只能積極備戰。同時,因為劉文輝強大,他的兩個老同學田頌堯和鄧錫侯也感受到了威脅,於是和劉湘達成軍事同盟,一致對付劉文輝。

不久,二劉之間的決戰終於爆發,榮威大戰打響。劉湘擁兵10萬,劉文輝12萬,後者略佔優勢。正當劉文輝在前線越戰越勇的時候,好同學田和鄧出兵偷襲其老窩成都。劉文輝不得不退兵先打老同學,而劉湘則開始步步緊逼。就這樣,在對手兩面夾擊的情況下,不可一世的劉文輝敗了。

要說劉湘還真的寬厚大度,打敗劉文輝以後,不僅不殺他,還從四川劃出一塊地盤,以今天的雅安為中心,成立西康省,保舉劉文輝出任西康省主席,允許小叔叔帶著軍隊和官員去西康上任,終於結束了場曠日持久的二劉競川的遊戲。

匡珊吉、楊光彥:《四川軍閥史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劉湘和劉文輝是民國時期四川軍閥的代表人物,劉文輝還是劉湘的堂叔,但兩人間的爭鬥卻異常激烈。

要了解劉湘和劉文輝這種相愛相殺的情況,悅史君認為,要從兩人的軌跡來起步。

劉湘雖然輩分上比劉文輝小一輩,但他的年齡卻比劉文輝大7歲,曾四川陸軍講武堂就讀,到1917年時,已經是陸軍少將,川軍有一定影響力的將領。

劉文輝則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就讀,1917年畢業後到成都拜會堂侄劉湘,從此進入川軍,發展一帆風順。

1921年,劉湘成為川軍總司令、四川省長,劉文輝則擔任川軍第九師師長,全力配合劉湘。

1922年,劉湘被熊克武等人擊敗,被迫辭職回鄉,劉文輝一路跟隨左右。

1923年,劉湘東山再起,劉文輝全力支持,得到劉湘一再提拔,獲得了更多的地盤和軍隊。

1926年,劉湘主動參與北伐,蔣介石任命他為第二十一軍軍長,劉文輝為第二十四軍軍長,叔侄二人地位開始接近,矛盾也多起來了。

1928年,劉湘被任命為四川軍務善後督辦,劉文輝則擔任四川省主席,兩人明爭暗鬥不斷。

1932年,劉湘與劉文輝正式開打,劉文輝一敗再敗,只能退往西康。

1933年,劉文輝反攻失敗辭職,劉湘沒有趕盡殺絕,給他留了一部分軍隊,大獲全勝,就任四川省政府主席。

1935年,劉文輝逐步在西康站穩腳跟,與劉湘盡力避免衝突。

1938年,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劉湘去世,劉文輝雖然沒能入主四川,但在1939年成為新設立的西康省主席。

1949年,西康省主席兼第二十四軍軍長劉文輝起義,西康解放,先後擔任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林業部部長,直到1976年去世。

應該說,到這裡脈絡已經很清楚了,劉文輝原本是靠堂侄劉湘的支持上位,但在他實力越來越強大後,一山難容二虎,兩人開始大打出手,最終劉湘獨佔四川,劉文輝在西康立足。

說到底,這也是軍閥鬥爭的必然,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啊。


作者:悅史君(資深媒體人,文史專家,作家,多平臺簽約作者,觀止讀書會發起人,書評人,文學專欄主編 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歷史上,一家人之間打開殺戒的事情多了去了:

漢武帝劉徹在巫蠱之亂中,逼死了自己的親兒子太子劉據;

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了同父同母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

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逼得自己親侄子朱允炆引火自焚;

雍正即位後,為確保皇位無憂,對自己的兄弟大開殺戒。

究其原因,無非“權利”二字在作祟。在“權利”面前,親情只能靠邊站。


相比起以上事例,劉文輝與劉湘叔侄之間的亂鬥只能算是小兒科了。人家爭得是偌大的天下,而這兩叔侄爭的只是一川之地。

再者,劉文輝與劉湘之間只是堂叔侄,血緣較之以上的父子、親兄弟、親叔侄又差了不少!

在說劉氏叔侄四川爭霸前,我們先來理一下他們的關係:

清末,四川大邑有一大戶人家,當家人名叫劉宗賢。劉宗賢有四個兒子,其中老大叫做劉公敬,老三叫做劉公贊。

先說老大劉公敬。這劉公敬也是不得了的人,中過清末的武舉人,但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四個兒子,其中老大叫做劉文剛。劉文剛又有三個兒子,分別是老大劉元勳,老二劉元樹,老三劉元聰。劉元勳後來改了一個不得了的名字:劉湘。

再說老三劉公贊。劉公贊這一支發跡的速度比較快,第二代就發家了。劉公讚的有兒子中,有兩個比較有名的,一個就是劉文輝,另一個就是劉文彩。

所以,從輩分上說,劉文輝是劉湘的堂叔。但在年紀上來說,劉湘反而要大劉文輝幾歲。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劉氏叔侄的發家歷史

劉氏叔侄雖然血緣比較近,但兩人之間的發家軌跡卻是不一樣的。

年紀比較大侄子劉湘是土生土長的四川軍閥。17歲不到的劉湘先是考取了四川武備學堂,然後依次就讀於四川陸軍講習所、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四川陸軍講武堂。畢業後的劉湘一直在川軍裡面任職,地位一步一步爬升,到了1918年,劉湘已經是一軍之長,到了1921年,劉湘更是成為了川軍總司令兼四川省長。

年紀較小的堂叔劉文輝則是出省進修。13時,劉文輝就讀於成都陸軍小學,畢業後被保送到了西安陸軍中學、北京陸軍第一中學就讀,直至從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1917年,保定軍校畢業的劉文輝回川,投靠了自己堂侄劉湘。在劉湘的庇佑下,劉文輝很快成長起來。



叔侄爭霸

本來,在四川軍閥的亂鬥中,劉氏叔侄始終都是站在一條戰線上,相互幫助,互為盟友。但是隨著劉文輝和劉湘兩人的勢力都不斷膨大之後,叔侄之間開始有了裂縫。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兩人都想把四川收入囊中,容不得他人染指。


這個時候,北伐戰爭的爆發,加速了叔侄之間的分裂。

北伐戰爭爆發後,隨著北伐軍節節勝利,四川大小軍閥紛紛倒向國民政府,劉文輝和劉湘叔侄也不例外。

我們知道,北伐戰爭中,國民政府一分為二,形成了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政府和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這個時候大小軍閥們就要開始掂量了,究竟是要投靠蔣介石還是投靠汪精衛。

劉湘權衡之下,選擇了蔣介石的作為自己的大靠山;而劉文輝則是選擇了汪精衛作為自己的靠山。

很明顯,劉湘押寶押隊了,蔣介石在寧漢之爭中最終獲得了勝利,劉湘在四川佔據了主導地位,開始瘋狂的打壓劉文輝的勢力。

劉文輝自然是不能坐以待斃,不斷的擴充軍備,準備反擊。甚至,還派出了刺客去刺殺劉湘。兩人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

1932年10月,二劉之間的戰爭終於爆發了。當然,劉湘在川的經營甚久,根基遠非後起之秀的劉文輝所能撼動。再加上劉湘有蔣介石的支持,幾場大戰下來,劉文輝的地盤丟失殆盡,退縮到了四川西部的一個角落。

劉文輝知道自己已經無法和劉湘抗衡,只能趕緊低頭認錯,保住了自己在川僅有的一點地盤。同時,劉文輝將自己的勢力往西康一帶延伸,最終成為西康省最大的軍閥。


小鎮月明


劉湘(1888-1938年)四川安仁古鎮人,民國一級上將,四川省主席。此人一生中總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比如1913年二次革命時他力挺袁世凱,1917年護法戰爭時他擁護北京政府,1926年願意出師北伐,1930年中原大戰積極響應蔣介石,在這些風波當中,劉湘都能選對陣營,官越當越大,但劉湘千算萬算沒算到對他威脅最大的是自家人,他的么爸劉文輝。

四川安仁古鎮民國年間有句古話叫:三軍九旅十八團,營長連長數不完。這裡的三軍指安仁古鎮出過三個軍長,劉湘,劉文輝,劉元瑭。

劉文輝(1895-1976年)四川安仁古鎮人,民國陸軍上將,四川軍閥混戰的主角之一,後主政西康,送外號“西康王”。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劉文輝按輩份是劉湘的么爸,也叫堂叔,但實際年齡比劉湘小6歲,劉文輝多次受劉湘幫助扶持,靠著劉湘的引見才有機會進入到四川軍界,在20年時這叔侄倆的關係非常好,緊密攜手。

民國年間的四川軍閥因為實行“防區制”,所以每個防區相當於獨立的諸侯,這也導致了四川軍閥為搶地盤而大打出手的原因,據統計民國時期四川軍閥為搶地盤爆發過300多次混戰,二劉大戰只是其中一仗而已。圖左鄧錫侯,圖中劉湘,圖右劉文輝。

1928年北伐成功後,劉湘被蔣介石委任21軍軍長,劉文輝委任24軍軍長,兩人差不多平起平坐了。一個坐鎮成都,另一個重慶,叔侄倆形成了分四川的局面,關係微妙,時間長了樑子就多了。兩人打天下本說好了收入要分成了,但劉文輝自己獨佔了,有一回劉文輝花了200多萬買了2架飛機和一批軍火被劉湘扣下了,就是不還,後來兩人相互猜忌,互相提防,各不買帳,1932年爆發了“二劉大戰”。

劉文輝因為年輕氣盛,人緣不好,而劉湘會做人,所以戰爭一開始四川大小軍閥一邊倒向劉湘,氣的劉文輝的部隊在打急時,喊口號:龜兒子,連你么爸都不認了。圖為劉文輝一家在西康合影。

本來劉湘和劉文輝不想火拼,但他倆手底下的人想互相打垮對方,來擴大自己地盤,於是在1932年10月1日劉湘部將羅澤州襲擊了劉文輝在順慶的部隊,打響了二劉大戰的第一槍,大戰過程很複雜,總的一句是劉湘一路凱歌,劉光輝節節敗退,後來在蔣介石的調解下戰爭結束,劉湘主政四川,劉文輝退到西康,雖然表面上劉湘勝利了,但蔣介石借二劉之戰事宜,調中央軍成功入駐四川,其實最後漁翁得利的是老蔣。


圖文繪歷史


劉湘,字甫澄,四川大邑人。大邑劉家可以算民國川中第一望族了,出了三位鼎鼎大名的人物,其中第一位是劉成勳,他是大邑劉家第一個當上軍長的;第二位就是劉湘;而第三位,就是劉文輝,他是劉湘最小的叔叔(四川話叫做么爸,所以劉文輝發跡後被稱作劉么爸)。

劉文輝於1917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得劉湘引薦進入川軍陳洪範部,精明能幹的劉文輝一路穩紮穩打,與同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同學鄧錫侯、田頌堯互幫互助,最終做到川軍第二十四軍軍長,與同為軍長的劉湘平起平坐。

應該說這段時間的劉湘、劉文輝叔侄關係是融洽的,在比如劉湘與熊克武爭霸失利後,么爸劉文輝親自派人互送劉湘回家,可謂相親相愛。

但是屁股決定腦袋,四川軍閥在幾經混戰後,劉存厚、熊克武先後退出爭霸無臺,而昔日兵強馬壯的楊森也被打殘,此時的劉文輝表面上與鄧錫侯、田頌堯同氣連枝,暗地裡卻大挖二人牆角。到1930年,劉文輝擁兵20萬,成為川中實力最強的軍閥。此時的劉湘軍事上並沒有與么爸正面衝突的能力,於是劉湘採取合縱政策,聯合被劉文輝挖角挖毛了的鄧錫侯,田頌堯以及楊森、李家鈺、羅澤州等大小軍閥,集體討伐劉文輝。

1932年,劉湘經過艱苦卓絕的較量,力克劉么爸,統一四川。此時劉湘並沒有對劉文輝趕盡殺絕,而是劃出一塊地盤作為劉文輝的防區,這也成為劉文輝日後東山再起的資本。

1937年抗戰爆發,劉湘率30萬川軍出川抗日,一年多後,憂慮成疾的劉湘與世長辭。劉文輝此後東山再起,坐上了西康省主席的位子,解放大西南時,劉文輝拒絕蔣介石的威逼利誘,與鄧錫侯率軍起義,投入人民陣營。1976年,劉文輝去世,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綜上所述,劉文輝與劉湘雖為至親,但在面臨權利誘惑時還是難免會骨肉相殘,但二人也是點到為止,不會對對方趕盡殺絕。畢竟血濃於水啊。


林屋公子


四川二劉之戰起自1932年冬到1933年夏,在四川軍閥大小三百餘次內戰中,這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最後的一次。叔侄二人為什麼大開殺戒呢?歸納總結起來,主要是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是勢均力敵。1932年夏,劉湘是四川軍務善後督辦兼第21軍軍長,全部力約十萬,防地為重慶、萬縣、奉節及川東二十餘縣。在重慶召集的一次戍區教育會議上,劉湘聲稱"我統一四川后,先要發展土產,閉關亦能自守"。劉文輝是四川省政府主席兼川康邊防總指揮、第24軍軍長,全部兵力約十二萬人,防地成都,川南,川東永川、江津,川北遂寧、南充,川西溫江、華陽,以及西康全境。劉文輝認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大有統一四川之勢。

其次是一山難容二虎。二劉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利害衝突日益加劇,先有鹽款糾紛,後又為了江津防區互不相讓。劉湘據守夔關,等於掌握四川的出海口,各軍所購軍需器材及相關物資,都要通過第21軍軍實科審查納稅,發給證件,始能起運。但涉及製造和重要的軍需物資(如鋼料),第21軍一概禁運。目的無他,就是限制第24軍的發展。1931年夏,劉文輝到重慶找劉湘談過一次,彼此猜疑,毫無結果,為了利益,叔侄親親之義既絕。

四川內戰至二劉岷江之役始告結束,中間經過十餘年之久。每次戰後,軍閥們杯酒言歡,往往借梁山泊的弟兄越打越親的話來解嘲,掩飾自己的罪惡。老百姓的生活呢?長期處在戰爭歲月,"如水益深如火益熱"。時人王鰲溪曾作打油詩諷刺軍閥混戰:"四川五將領,名稱備五行;水火木金土,驕貪狡詐橫。害人終害己,相剋不相生;統一成虛語,大家搞不成。"

最後解釋一下"四川五將領,名稱備五行"。劉湘的湘字,從水;楊森的森字,從木;劉文輝的輝字假借為煇字,從火;鄧錫侯的錫字,從金;田頌堯的堯字,從土。又有民間笑語:劉文輝防地多,錢多,稱為金龍。劉湘為爭防地,以侄犯叔,稱為孽龍。鄧錫侯綽號水晶猴子,稱為水龍。田頌堯綽號冬瓜,看上去傻頭傻腦,稱為悶龍。楊森自己沒有防地,到處亂擠,稱為滾龍。


馮傑


劉湘和劉文輝都是四川大邑人,兩人是堂叔侄關係,劉文輝是叔叔,但是劉湘年齡卻比劉文輝大六歲。兩人都是川軍將領,身為軍閥,自然是利字為先。兩人最終發展到兵戎相見,跟四川獨特的軍閥割據現象有關,當然也跟軍閥的野心有關。這場戰爭在歷史上被稱為二劉之戰,又稱二劉爭川,從1932年10月打到1933年8月,持續了將近一年。這場戰爭是四川軍閥混戰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戰爭原因主要由以下幾點。

一、權力之爭

四川的軍閥混戰在辛亥革命之後就開始了,起源就是那個奇葩的防區制度。1916年,熊克武由於無力控制各部,就下令在四川的軍隊各部就地駐防,自行籌餉。防區制就這麼產生了,每個防區都變成了一個獨立王國,混戰也就不可避免了。

劉湘和劉文輝叔侄倆在混戰中互相提攜,不斷髮展壯大。到了30年代初期,兩人成為四川諸多軍閥中實力最強的兩支。劉文輝的實力比劉湘稍微強一些。劉文輝控制著川康一帶81個縣,其中包括成都平原這種富庶之地,擁兵12萬。他還擔任著四川省主席的職務。劉湘控制了川東南和鄂西一帶,共計四十六個縣,地盤雖小,但他控制著重慶這個四川水陸交通的樞紐,兵力約11萬。

從這個形勢我們可以看出,劉文輝這個四川省主席的頭銜有點名不副實,而他野心又很大,不僅僅是想當四川王,還想控制雲南、貴州,當西南王。而劉湘同樣野心勃勃,仗著自己的兵力跟劉文輝差不多,也在暗中籌劃如何一統四川。為了爭奪權力,父子想殺、兄弟相殘的事例比比皆是,更不用說這種有點遠的堂叔侄關係了。因此奪取整個四川,當上真正的四川王,便引發了二人的衝突。

為了爭奪四川王的位子,兩人明爭暗鬥。1931年,劉文輝花了200萬大洋進口了一批軍火,這批軍火在經過重慶時被劉湘扣押。劉文輝親自去找劉湘交涉都無果。劉文輝懷恨在心,遂還以顏色,暗中收買劉湘的部下範紹增和藍文山,讓他們切斷重慶的糧道。劉文輝的兄長劉文彩還利用袍哥身份,收買刺客,準備暗殺劉湘。矛盾不斷積累,直至戰爭爆發。

二、軍閥的野心

除了劉湘和劉文輝的野心,別忘了四川還有其他軍閥,像楊森、鄧錫侯、劉存厚、田頌堯等人。他們只是在之前的混戰中失敗,因此暫時失勢,無力跟二劉相抗衡。但這些人無時不刻不想著恢復自己的防區,奪回自己失去的地盤。對這些人來說,如果二劉相爭,自己就可以漁翁得利。因此他們在暗中極力挑動。

由於這些軍閥還有那麼一點力量,二劉為了壯大自己,也在拉攏他們。劉文輝仗著自己有錢,不斷用錢去拉攏鄧錫侯等人的屬下。而劉湘卻私下同意,一旦擊敗劉文輝,可以恢復他們的防區。對劉湘來說,反正是原來劉文輝的地盤,只要自己沒損失就行。因此,劉湘得以拉攏了那些相對弱小的軍閥。從實力來講,劉湘就超越了劉文彩,足以一戰了。

三、校長的考量

30年代初,對於蔣校長來說,可謂是喜憂參半。喜的是他剛剛打贏了中原大戰,擊敗了那些強有力的對手,強化了自己的地位。憂的可就多了,馮、李、閻這些大軍閥雖然敗了,但是小軍閥多如牛毛。江西的蘇區在軍閥混戰期間實力迅速增長,直接威脅南京。此外,九一八事變發生,國府的軟弱,引發全國一片抗議。日本又步步緊逼,甚至直接在上海開戰了,也就是著名的一二八抗戰。

全面戰爭的爆發是遲早的事情,但在戰爭爆發前總得做點準備。縱觀全國,東北已經丟了,華北和東南沿海不利於防守。未來戰爭爆發了,只有西南地區可以立足,主要是四川,其他地方太貧瘠。如果不解決四川的地方割據勢力,勢必影響將來的抗戰。只是這時候,蔣校長對四川也是鞭長莫及。不過蔣校長曆來擅長權術,他一貫的做派就是鋤強扶弱。既然劉文輝現在是四川實力最強的,那就把他打下去。而且劉文輝這個人確實可恨,在中原大戰時,他居然加入了反蔣陣營。因此,當劉湘來信徵詢校長的意見時,正在江西剿共的校長心裡別提有多開心了。校長親筆回函,讓劉湘自己看著辦,同時又說了一大堆勉勵的話。當然了,錢是肯定不會給的。

就這樣,劉湘等於是“奉詔討賊”,加上其他軍閥助陣,他便決心開戰了。

戰爭的經過就不細說了,打了將近一年,死傷數萬。最終劉文輝慘敗,退到了當時西康省會雅安。劉湘本來想乘勝追擊,不過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的慣例,就是不趕盡殺絕。再說了,還有一層叔侄關係在呢。另外,西康太窮了,劉湘也看不上。就這樣,劉湘成了四川省主席,成了四川王,但他這個四川王也是名不副實,之前答應給其他軍閥的防區恢復了。劉湘頂多算是四川軍閥聯盟的盟主,一直持續到抗戰爆發。而劉文輝從四川省主席變成了西康省主席。


迷蝶夢文史社


軍閥的本性使然,別說是堂叔侄,即便是親兄弟又怎樣,歷史上父子之間,兄弟之間互相攻伐的事不勝枚舉,沒有為什麼,只有利益,地盤,權利。


東方敏鑫


1928年劉文輝便當上了四川省政府主席,1931年改組後留任。至此,劉文輝與劉湘一道成為四川的最高統治者,四川完全成了大邑劉氏的天下。這時的劉文輝,已擁有7個師、20多個旅、14萬軍隊、81縣地盤。

從1930年前後開始,川內隱隱形成了二劉爭霸的格局,但這時的對峙和算計,都在暗處,使出各種手段互相擠兌、削弱,但還不到刀兵相見時。



二劉開始直接衝突,是從1931年開始的。
這一年,劉文輝以200萬元巨資,從英、日等國購進武器和飛機散件,從上海起航經萬縣港被劉湘扣留。多次協商無果。劉文輝赴重慶交涉,劉湘拒絕發還。
5月,劉文輝以弔唁劉湘母喪名義赴渝,以30萬元和15萬元收買劉湘屬下師長範紹增、陳蘭亭。範紹增將實情告劉湘,賄款被劉湘當場發回當做獎勵。密受不宣的陳蘭亭被劉湘撤職查辦,淪為階下囚。
白扔45萬塊錢的劉文輝不動神色,命其兄弟劉文彩派了一個叫胡文鵬的刺客到重慶行刺劉湘。胡文鵬潛入劉湘宅第,在樹上躲了三天三夜,始終沒有找到機會下手,第四天餓昏了,從樹上掉了下來被活捉。



事情敗露後,劉文輝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命令駐防江津的部隊截斷重慶糧源。二劉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到了惟付諸武力方可解決的邊緣。同是大邑劉氏子弟的劉文輝與劉湘開始為了爭奪對四川的全面統治,發動四川歷史上的最後一場軍閥內戰。

持續半年的戰鬥,劉文輝敗落,雅安地盤也未保住,第二十四軍和川康邊防軍被劉湘收編、改編,吃掉了大部,一部分自找出路了。
這裡還要說下劉湘的抗日經歷,抗日戰爭爆發。當劉湘到達南京的時候,出席了當時的國防會議,當時會上主戰主和的各抒己見,都猶豫不決。劉湘直接說出瞭如果抗日四川可以提供的兵員和物資。共產黨的代表周恩來、朱德等還曾親臨劉湘的住所訪問,高度讚揚他積極抗戰的決心。



八月底的時候發表了《高川康軍民書》,號召四川的士兵和百姓要做好準備,為了抗日鬥陣做出巨大的犧牲,記得當時是這麼說的:“全國的抗戰現在已經處於發動時期了,我們四川人民所要承擔的責任和其他各個省份比較起來更加的重大!我希望我們四川軍民能軍民一心,全部調動起來。”此書一出,川軍各個將領都紛紛請纓出戰。在八月的二十九號,四川的各個軍隊都已經整編完畢了,重慶行營組織點驗委員會以夏鬥寅為主任,派人出發去各軍點驗。9月1號這一天劉湘率領他的軍隊出了四川準備開始抗戰。

11月22日,劉湘坐船去了南京,下令各軍堵擊在浙江金山衛登陸的正向浙江境內侵犯的日軍。不想在第二天劉湘的胃病突然發作了,還大口吐著血,在昏迷之中劉湘被送往蕪湖醫院,五天後送到了漢口的萬國醫院就醫,在經過一番搶救甦醒了12月13日南京淪陷了,第七站區被日軍佔領,第七站區已經名存實亡。在1938年1月20日劉湘在漢口去世,留下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就這樣劉湘去世了,曾經的四川王劉湘因為胃病死了。


值得一說的是臺兒莊戰役,為臺兒莊大捷贏得戰機的川軍滕縣保衛戰。可以說沒有滕縣川軍的苦守,就不會臺兒莊的大捷。


喬春雨一個斯多葛


是個軍閥就要打仗,不打仗的軍閥稱不上合格的軍閥。

劉湘與劉文輝

劉湘劉文輝雖然是一家,但是為了利益衝突,往往大打出手,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而且,他們之間的關係,也沒有那麼親。

兩人是堂叔關係,劉文輝是劉湘的老叔,但是劉文輝雖然歲數大,但是卻比劉湘小六歲,等劉文輝從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劉湘在四川已經打下一片天地了。

於是劉文輝選擇投靠劉湘,在劉湘的手下,劉文輝扶搖直上,從上尉參謀到營長、團長、旅長,劉文輝是稱為湘軍裡面重要的人物,可以說劉文輝的發展離不開劉湘的提攜與自身的努力,到20世紀二十年代後,叔侄倆帶領川軍贛州滇軍和黔軍之後,由於川外局勢的混亂,也引起了川內的混亂,各路軍閥紛紛打算在四川謀得一席之地。

但是劉湘與劉文輝始終相互幫襯,在打敗各路軍閥後,兩人就成為四川最大的軍閥。

北伐軍攻佔武昌後,蔣介石任命劉文輝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軍軍長,劉湘為第二十一軍軍長,但是四亂的混戰局面沒有結束,反而有愈演愈惡的局勢,到1928年基本形成了劉湘、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割據的局面。

但是,劉氏叔侄總是佔據上風。

劉湘劉文輝為何大開殺戒

其實,四川混戰的根源並不在於四川,所謂川裡面的文章川外做,四川的割據跟全國的革命形勢息息相關。

劉湘和劉文輝隨著各自羽翼的豐滿,開始對雙方採取提防態勢,尤其是在蔣介石和汪精衛發生對立期間,劉湘是支持蔣介石的,然而劉文輝則反蔣。

其實,政策的差異除了對時局的判斷之外,主要還是誰都想成為真正的老大,想要統一全國,則必須統一四川。

在1931年劉文輝花200萬元從外國進口的武器和飛機散件,半路上被劉湘給扣留了,後來劉文輝乾脆買通劉湘手下的人,準備反劉湘,結果事情敗露,劉文輝受賄的45萬也沒了,劉文輝一氣之下切斷了劉湘的物質供應,後來雙方矛盾走向不可調和的地步,只能以武力來解決。

1932年劉湘和劉文軍徹底開戰,但是經過幾場較量,還是無法撼動劉湘多年經營的地位,加上蔣介石對劉湘的支持,劉文輝部隊被劉湘擊潰並被收編,於是劉文輝開始向劉湘認錯,並且擁護劉湘統一四川。

當然,最後劉湘說,一筆寫不出兩個劉,還是留了一小塊地盤給劉文輝。

川軍在抗戰中的貢獻

雖然四川內戰多年,但是真正抗戰的時候,四川軍閥就不再動干戈,而是齊心協力去打日本人,在整個抗戰中,四川軍人為國家的統一和主權獨立,做出了流血犧牲,根據國民政府統計,川軍在抗戰時期的傷亡人數約為全國抗日軍隊傷亡總數的1/5,居全國之冠!

劉湘是七七事變後第一個主張全國動員的地方軍閥,在戰事一開的時候,劉湘就積極動員川軍和百姓做好準備,為抗日鬥爭做犧牲的準備,並且主動請纓川軍出川抗日。當劉湘到達南京的時候,直接說出瞭如果抗日四川可以提供的兵員和物資。

後來劉湘因病去世,在臨死前留下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