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袁紹不奉天子,不襲許都,不用持久戰所以輸!我說:全錯

有人說:袁紹不奉天子,不襲許都,不用持久戰所以輸!我說:全錯

袁紹和曹操的官渡之戰,是三國的第一場重要戰爭。在這場袁紹敗而曹操勝的戰爭中,袁紹犯了很多錯誤。

有人說:袁紹犯了三個錯誤,第一沒有早早迎奉天子,被曹操搶佔了先機;第二沒有采用田豐的偷襲許都的計策,趁曹操南征劉備的時候,一舉攻克曹操大本營;第三沒有采納田豐、沮授的持久戰策略。

其實都未必正確。

有人說:袁紹不奉天子,不襲許都,不用持久戰所以輸!我說:全錯

先說第一個,奉迎天子。當時袁紹正在和公孫瓚爭奪河北,難以脫身,想要迎接天子,非常困難。大敵當前,要是貿然棄北向南,有很大的風險。

而且那個時候,天子已經沒什麼號召力。董卓、李傕、楊奉都曾經挾天子,也沒見他們能夠號令諸侯。曹操軍中有很多人都暗通袁紹,也能看出,挾天子在實際作戰中並沒有作用。

如果挾天子真的有用,為什麼官渡之戰,曹操沒有贏呢?說到底,戰爭的勝負最終還是看臨場發揮。

說袁紹在奉迎天子這件事上有所失策,可以理解,但要是認為,這是官渡之戰袁紹戰敗的原因,那就有點事後諸葛了。

有人說:袁紹不奉天子,不襲許都,不用持久戰所以輸!我說:全錯

第二個要說的是袁紹沒有采納田豐的偷襲許都的計策。

曹操重兵南征劉備,此時是大舉進兵的良機,但袁紹卻藉口說小孩生病了,不予採納。

看似袁紹猶豫不決,失去良機,實際也未必。原因有四個。1劉備的兵都是新徵的,難以持久。2曹操雖然重兵進攻劉備,但後方未必就一定空虛。官渡之戰本身就是例子,曹操火燒烏巢後,袁紹認為曹操親自帶兵進攻烏巢了大本營必然空虛,於是全軍猛攻。但是曹操的大本營固若金湯,最後崩潰的是袁紹軍。3袁紹軍和公孫瓚在北方連年征戰,疲憊不堪,沒有完全做好打突擊戰的準備。4曹操南征劉備實際上是非常危險的冒險行為,但很明顯的是,只要袁紹大軍一動,劉備不過是烏合之眾,曹操權衡利弊,肯定還是會立刻回救根本,不會放任他偷襲許都。

所以,說袁紹不採納偷襲許都的計策,也未必就完全正確。

有人說:袁紹不奉天子,不襲許都,不用持久戰所以輸!我說:全錯

第三個說田豐沮授的持久戰之計策。在戰爭之前,田豐、沮授就為袁紹獻計,用持久戰跟曹操對敵,派輕兵迂迴騷擾曹操,打消耗戰。但袁紹沒有采納。

實際上也未必全對。實際作戰過程中來看,袁紹從建安五年二月兵進黎陽,到四月的時候到達延津,七月到達陽武,列陣幾十裡,兩軍相持了半年,最終把曹操軍的糧食全部消耗殆盡。這實際上就是做到了打消耗戰,沒法說袁紹未採納持久戰。

而且袁紹令劉備到許都的南面響應,又派韓荀進攻曹操的後方輜重,迫使曹軍護糧,這也是遵從了田豐沮授的迂迴襲擾的戰術。

所以,說袁紹未採納田豐沮授的持久戰戰略,也未必正確。或許,袁紹只是實施得不徹底而已。

有人說:袁紹不奉天子,不襲許都,不用持久戰所以輸!我說:全錯

實際上,官渡之戰,曹操一直都是岌岌可危的,而袁紹則一直從容不迫,佔盡優勢。所以,曹操不得已,只能以僥倖心理,冒險採納敵軍陣營投降過來的許攸的計策,以作致命一搏。

赤壁之戰中,曹操用盡智和力,同樣運氣極佳。而袁紹雖然剛愎自用,但說他沒有遠大宏略,戰略失策,卻不一定正確。

讀歷史,思人生,歡迎關注,我是:劉弘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