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政府爲什麼在緬甸不能實現統一?

緬甸自1948年脫離英國殖民獨立以來已經有70年的光景,可是卻至今沒有實現國家統一。在統一的問題上,緬甸政府曾多次與民族武裝舉行洽談,但基本沒有什麼收效。那麼,阻礙緬甸統一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緬甸軍政府為什麼在緬甸不能實現統一?


時至今日,諸如果敢族、克欽族、撣族、佤族等少數民族武裝還在與緬甸政府軍作戰。這些少數民族武裝在對抗緬甸政府軍的衝突中雖然不佔優勢 ,但他們善於利用緬北地區山高林密的優勢,大力發展游擊戰爭。

緬甸軍政府為什麼在緬甸不能實現統一?


眾所周知,緬甸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分散的多民族國家。目前,其國內已經擁有130多個少數民族,有近三分之一的緬甸人口都屬於少數民族。然而緬甸軍政府在處理民族問題時始終奉行沙文主義,排斥和打壓少數民族,導致緬族與其他少數民族的矛盾徹底尖銳化,成為阻礙緬甸統一的重要原因。

時間回到1947年2月,當時的緬甸獨立運動領導人昂山與克欽族、撣族等少數民族簽署了《彬龍協議》,承諾會在建國以後賦予少數民族高度自治、相互平等的地位。可是後來由於昂山被殺、政局動盪、軍政府掌權等原因,這個協議的內容未能實現。民族武裝為了爭取生存空間,不惜與緬甸聯邦政府火拼到底。

緬甸軍政府為什麼在緬甸不能實現統一?


(動盪的緬北)

最可怕的是,這種民族武裝還不只一支,諸如果敢同盟軍、佤邦聯合軍、克欽獨立軍、撣東同盟軍、克欽自衛軍、巴奧民族軍等勢力,堪稱一個又一個的“獨立王國”。他們不僅在自己的地盤內保持著各自的文化傳統,還建立了獨立的政權形態,擁有獨立的武裝、獨立的行政、獨立的司法,儼然成了緬甸治下的“國中之國”,只是沒有得到緬甸政府的承認而已。

緬甸軍政府為什麼在緬甸不能實現統一?


除此之外,國際社會也在干涉緬甸的國內問題。早在上個世紀,就有美國以國際警察的身份干涉他國內政的先例(波黑戰爭、科索沃戰爭)。北約指責緬甸政府在對待少數民族的問題上不講人權,並對緬甸政府進行經濟和政治制裁,迫使緬軍放鬆了對少數民族武裝的圍剿。因此,造成緬甸無法統一的真正原因是來自於國內的歷史遺留、民族矛盾和來自於國外的政治干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