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向西」(一)這支部隊是「四大」名師

“我們部隊是騎兵,下連隊就分配了戰馬,武器,馬刀是日製的 。”陳老說 。

陳老當年入伍,加入解放軍騎兵第一師,部隊駐地在甘肅省夏河縣。

騎兵第一師有著非凡的征戰歷程 ,先一起了解下這支部隊的歷史 。

騎兵第一師是一支“具有光榮戰鬥傳統的部隊”,其歷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32年謝子長、劉志丹領導的西北紅軍陝甘游擊隊騎兵大隊,隨後發展成為陝甘紅軍26軍42師騎兵團。1935年,陝北紅軍與先期長征到達的徐海東、程子華紅25軍會師後, 該團編為紅15軍團騎兵團。

這一時期,騎兵團編制不過四連,人馬不過數百,多次遭到優勢敵人的圍剿,但屢挫屢戰,敗而不潰,經過艱難的發展,配合主力擊敗了陝軍、陝北土皇帝井嶽秀及東北軍等部,取得奔襲長武、設伏勞山、攻擊榆林橋等戰鬥的勝利,對陝北根據地的創建可謂勞苦功高。

西北紅軍發展騎兵,是出於戰爭環境所迫,一是西北曠野千里,二是東北軍、晉綏軍、馬家軍及大大小小的地方勢力遠近環伺,騎兵眾多,土匪武裝也常常乘馬呼嘯而來,必須建立一支機動性強大的騎兵與之周旋 。

「騎兵向西」(一)這支部隊是“四大”名師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紅15軍團騎兵團調歸中央軍委直接指揮,參加了直羅鎮戰役、東征西征。在西征中,紅15軍團在與寧夏馬鴻賓馬鴻逵部作戰中,再次感到建立騎兵機動力量的重要,這時正好繳獲了500多匹馬,遂以軍團手槍連和配屬的軍委騎兵團一個連,組建了新的紅15軍團騎兵團 。

1936年10月,紅十五軍團騎兵團奉命奔襲100多公里,繞過敵佔村鎮,佔領會寧,8天后,在這裡舉行了歷史性的紅一、二、四三個方面軍大會師 。

三大主力與陝甘紅軍會師後,敵人尾追而至,這時的紅軍已被逼到了絕境,為徹底扭轉戰局,決定集中兵力專打中央軍,紅15軍團騎兵團配合紅軍主力,吃掉了胡宗南一個旅另一團,贏得了對紅軍具有重大意義的山城堡戰役的勝利 。

中央軍委騎兵團,紅15軍團騎兵團,紅軍僅有的這兩個騎兵團,都是騎兵第一師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前身。

下面,梳理一下騎兵第一師的歷史沿革: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紅15軍團騎兵團縮編為129師騎兵營,開赴抗日前線,相繼在129師師部所在地和順縣城、冀西北馬村等地打擊了日軍,隨後,越過平漢路,挺進冀中平原,擴編為129師騎兵團,參與開闢冀南、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抗戰期間,騎兵團頻繁轉戰冀南、魯西北、豫北、蘇北、湖西等地,予敵偽以沉重打擊,多次衝破日軍封鎖線,掩護根據地領導機關、129師部脫出敵人包圍,被冀魯豫軍區授予“藝高膽大”、“哥薩克騎兵”等稱號,是抗戰期間在冀魯豫平原上享有很高聲譽的一支騎兵團隊。

解放戰爭中,這個騎兵團隨著隸屬關係的變動,依次改為晉冀魯豫野戰軍7縱騎兵團、1縱騎兵團、中原野戰軍1縱騎兵團,參加了邯鄲戰役、隴海路戰役、定陶戰役、巨金魚戰役,並擔負右路軍後衛,掩護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 。淮海戰役中參與殲滅黃維兵團,並在戰役後期擔負中原野戰軍司令部的警衛任務,之後開赴河南確山、信陽一線,保障中野、華野部隊過江。1949年春,全軍統一編制番號時,脫離中原野戰軍建制,整編為中原軍區河南省軍區騎兵團。南下的第四野戰軍警衛團騎兵營編入該團 。

日軍全面侵華後,綏遠(今內蒙古中部)是其主要進攻方向之一,日軍沿平綏鐵路快速突進,佔領了鐵路盡處的包頭。為防敵西進,附平綏線之敵側背的大青山地區,戰略位置凸顯重要,1938年,李井泉、姚喆率領120師715團和師直騎兵連組成的大青山支隊(對外稱李支隊),挺進綏遠,開闢了大青山抗日根據地。

太原有所抗戰中非常有名的中學,在日軍迫近太原城垣時,在校長劉墉如帶領下,400多師生扔下書本,舉校從軍,編為二戰區動委會四支隊,劉校長親任支隊長兼政委,隨李支隊進入大青山開展抗日武裝鬥爭。(劉墉如解放後曾任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北師大黨委書記。)

「騎兵向西」(一)這支部隊是“四大”名師

綏蒙地區的敵偽,不僅偽蒙軍都是騎兵,土匪都是騎匪,日軍更是以騎兵機械化混成部隊出動掃蕩,步兵在這裡堅持不了敵後游擊戰。後來715團主力去了冀中,按照總部“化步為騎”的指示,留下的部隊通過襲奪敵馬,募集民間馬匹,並請當地精於騎術的蒙胞給予訓練,很快上馬變為一支騎兵,1939年改稱大青山騎兵支隊,先成立的三個騎兵營,經過不斷髮展,1940年擴編為騎兵團 。在日軍頻繁的掃蕩中頑強生存下來 。

由於鬥爭環境惡劣,大青山被稱為全國最艱苦的根據地之一,1942年日軍在華北發起了殘酷的大掃蕩,給冀中、晉察冀等抗日根據地造成了巨大破壞,大青山根據地也經受了最嚴峻的考驗,部隊嚴重減員,軍政幹部大量傷亡,成成學生兵前後犧牲了300多名,支隊主力被迫向外線轉移 ,1943年又回師大青山,隨後整編為塞北分區騎兵第1、2、3團,繼續堅持抗戰。

在延安的另一支騎兵團,中央軍委騎兵團,縮編為120師騎兵營,120師開赴前線後,該營回防邊區,恢復騎兵團番號,隸屬留守兵團,擔負保衛邊區和剿匪護路任務,1938年,該團進入伊克昭盟,協助中共綏蒙工委,團結蒙漢群眾,打開了當地的抗日局面 。1941年,陝甘寧邊區遇到了嚴重的經濟困難,該團響應毛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在隴東合水縣葫蘆河墾荒生產,到1942年,農副業獲得了全面豐收,這個騎兵團一邊生產,一邊剿匪反頑,鋤頭和槍口,一直都是熱的。

1943年,按照精兵簡政的要求,與陝北保安司令部騎兵團(由三邊騎兵營和伊克昭盟騎兵營編成)、359旅騎兵大隊合編為陝甘寧晉綏聯防軍騎兵旅,全旅670人,500匹馬。1944年10月,359旅南下後奉命接替南泥灣防務,完成秋收冬藏。1945年,隨著大反攻的到來,陝甘寧晉綏聯防軍騎兵旅奔赴綏遠,與塞北分區三個騎兵團(原大青山騎兵支隊,抗戰勝利前塞北軍區改為綏蒙軍區)會合,參加對日反攻,收復陶林、武川、察素齊、畢克奇、旗下營多座重要城鎮 ,迎來了抗戰的勝利 。

日軍投降後,騎兵旅與綏蒙軍區2、3團(即原大青山騎支2、3團)合編為綏蒙軍區騎兵旅(簡稱綏騎)。

「騎兵向西」(一)這支部隊是“四大”名師

平北根據地,平北指平綏鐵路以北,張家口以東,冀熱察交界的地區。1939年八路軍挺近平北,開闢了以龍關赤城地區海陀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在壩上草原開展抗日鬥爭。1941年後,建立了平北分區騎兵連、騎兵大隊,發展為龍崇赤區隊、龍源支隊,通過從晉察冀騎兵團抽調幹部給予加強,於45年7月挺進察北,改編為察蒙支隊,日寇投降前,為了多路鉗擊日本關東軍,蘇蒙軍的混合騎兵機械化集群進入張北,綏蒙支隊成為與蘇軍會合最早的八路軍。

察南分區成立了路北支隊,切斷平綏鐵路,配合主力部隊收復了張家口。察蒙支隊和路北支隊後改編為察北騎兵第1、2、3團。

在解放戰爭中,綏蒙騎兵旅和察北騎兵多次協同作戰,參加了一系列重要戰役戰鬥,並在察綏兩省進行了長時間的剿匪 。1948年,綏蒙騎兵旅改隸晉綏野戰軍8縱,與察北騎兵一同參加了平津戰役。1949年3月,全軍統一整編,8縱騎兵旅脫離軍建制,整編為騎兵第一師,隸屬華北軍區綏遠省軍區,5月,察北三個騎兵團整編為騎兵第三師,隸屬華北軍區察哈爾軍區。

1949年10月1日,騎兵第三師奉命代表全軍騎兵部隊參加開國大典。

「騎兵向西」(一)這支部隊是“四大”名師

1950年11月,綏遠軍區組成剿匪指揮部,指揮騎兵第一師、騎兵第三師及其他步兵師,進行了大規模的剿匪作戰,徹底根除了綏遠匪患。

1952年5月,騎兵第一師、騎兵第三師、河南省軍區騎兵團,合併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第一師 。

這只是部隊沿革一個粗略的介紹,實際上,用下面這八個“四大”,很容易記住騎兵第一師的歷史和特點,不知歸納的準不準確,歡迎補充:

四個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建設。標準的紅軍老部隊。

四支前身:聯防軍騎兵旅,129師騎兵團,大青山騎兵支隊,察北騎兵團 。

四大閱兵:作為騎兵的兵種代表,參加了開國大閱兵及其後的三次國慶閱兵。

四大高原:征戰足跡遍及內蒙古高原(大青山)、黃土高原(陝甘寧)、青藏高原(青海)、雲貴高原(老山) 。

四大剿匪:三邊剿匪,綏遠剿匪,1952年、1958年兩次甘青川邊剿匪平叛。

四大根據地:參與創建並長期戰鬥在陝甘寧根據地,冀魯豫根據地,大青山根據地,平北根據地。

四個民族地區

:在四個社情複雜、環境艱苦的少數民族聚居省區駐防,並執行重要任務: 內蒙, 甘肅, 青海, 新疆 。

還有,非常巧合:

四次西進:

1952年萬全整編成軍後,駐地西移大同;

年底西進甘南剿匪;

1958年從平涼、固原駐地西進臨夏平叛;

1962年鐵騎進疆 。

抗戰時,騎兵第一師前身各部隊,一路向東,那裡是民族解放的戰場。

建國後,騎兵第一師一直向西 ,為了什麼,大家都知道。

每一個大,都凝結著血性和歷史的厚重。

下一篇:打狼的勇氣從何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