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我們的化學感覺(辣、麻、澀的實質是什麼?)

小侄子9個月,又軟又萌,特別可愛。我帶他的時候,發現他幾乎把一切東西都往嘴裡放。用精神分析心理學家話說,他正處於口欲期,用嘴來認識世界,感知世界。

其實,不但是一歲左右的孩子愛用嘴來探索世界,大人也一樣。在沒有科學知識的古代,人們碰到一個新東西,除了看、摸,就是用鼻子聞一聞,用嘴嘗一嘗。現在人們的方法多了,知識豐富了,知道用嘴嘗東西有危險,所以才不愛這麼做了。

談談我們的化學感覺(辣、麻、澀的實質是什麼?)

那麼,人為什麼要用嘴來認識世界呢?這就要說到我們的化學感覺!

吃東西,我們嚐到酸甜苦鹹鮮。你會問,那辣呢?那麻呢?用科學的態度告訴你,辣、麻、澀等,都是人的化學感覺,不是用舌頭上的味蕾嚐出來的,而是特定的化學物質作用於人體特定的感受器而產生的。

所謂化學感覺,就是人體對化學物質的刺激所產生的感覺。具體地說,是化學物質刺激到感受冷、熱、疼痛等神經系統而產生的敏感性反應。

以我們最常見的辣來說,是辣椒素對應的痛覺纖維上的受體蛋白,它被刺激到以後會激活離子通道,產生的灼燒感,就是我們體會到的辣的感覺。但實際,我們吃辣椒,並沒有在舌頭、食管、腸道等位置上產生高溫。

談談我們的化學感覺(辣、麻、澀的實質是什麼?)

這個痛覺纖維上的受體蛋白,不但舌頭上有,胃裡有,腸道有,肛門有,皮膚上也有。所以,辣椒素到了哪裡,哪裡就有火辣辣的感受。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辣椒吃多了,胃難受,腸道難受,拉大便的時候肛門也疼。辣椒弄到手上,手也疼。(不過,手上的皮膚不太敏感,你弄到手臂、眼睛、鼻孔試試?)

可是,為什麼有的人能吃辣椒愛吃辣椒,且感覺不到難受呢?原因包括:他們從小就吃辣椒,身體耐受度高,習慣了辣椒素的刺激;或者是他們體內的辣椒素受體蛋白較少,比較遲鈍,感覺不到辣。像我就不行,一吃辣椒就拉肚子。有的人,辣椒素的刺激還會引起油脂等分泌失調,臉上長痘。

(至於四川湖南等地的人為什麼愛吃辣椒,我在另外的文章中有述。有興趣可以找找)

除了辣,我們經常體驗到的化學感覺還有:喝葡萄酒的苦刺感,吃薄荷的清涼感,吃蘿蔔大蒜及洋蔥的辛辣感,吃花椒的麻酥感,吃柿子的澀感,等等。究其實質,辣是一種痛覺,麻是一種肌肉振動的感覺,澀則是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質凝固時而產生的一種收斂感覺。

談談我們的化學感覺(辣、麻、澀的實質是什麼?)

人的化學感覺,首先要有外界刺激,即特別的物質。辣椒的痛覺來自辣椒素,椒樣薄荷的清涼和蜇刺感源於薄荷腦,肉桂的灼燒感源於肉桂醛,檸檬的蜇刺感源於檸檬酸,蘿蔔、洋蔥和大蒜的辛辣源於異硫氰酸酯。

光有“化學物質”還不足以產生化學感覺,這裡還需要相應的受體。要體會到辣,除了辣椒中要含有辣椒素,還要有痛覺纖維上的特定的受體蛋白。像鳥就沒有這種蛋白,所以鳥吃辣椒就不感到辣。於是乎,辣椒的生存策略就實現了:哺乳動物不要吃,鳥可以吃,鳥吃了之後,隨鳥糞把辣椒種子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人的嘴是進食的通道,感受器非常多,所以特別敏感。把東西放進嘴裡,體會一下它給我們帶來的刺激,就可以大致判斷它是否對人體有利。甜代表著糖,鹹代表著微量元素,它們都是對人體有用的物質。而苦、澀則代表著有毒,要遠離它。不過,人類存在這麼久,哪些東西好哪些東西壞,已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不必完全靠它們帶來的“感覺”來判斷 了。苦的東西、澀的東西、讓人產生痛感的東西,也可以吃。

談談我們的化學感覺(辣、麻、澀的實質是什麼?)

不過,小孩子沒有這些經驗,也沒有科學知識,但祖先遺傳的本能還在,所以,他們要把各種東西向嘴裡塞。並不是要吃它,而是“嘗”它,感知它。除了小孩子,動物們也愛添東西,原因也是在探索世界。

另,我的那個小侄子口水很多。這當然有生理學上的解釋,但也有這樣一個隱喻,口水多,嘴巴里更溼潤,也就更敏感,更能嚐到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