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記憶」吳建平與紅色收藏

「王益记忆」吴建平与红色收藏

「王益记忆」吴建平与红色收藏
「王益记忆」吴建平与红色收藏

吳建平,白水縣人,黨校本科學歷,高級物流師。現任陝西儲備物資管理局二五○處黨委辦公室主任。他愛好文學、書法、攝影、根雕、奇石,特別熱衷於紅色收藏與研究,從事該專項30餘年。曾多次被陝西電視臺、銅川電視臺、銅川日報等媒體專題報道。

一、興趣的萌生

吳建平農村老家的大門上,懸掛有兩個牌子:“共產黨員之家”、“革命軍屬”。他的祖父是解放前該村第一批共產黨員,也是第一任村長。從他童年記事時起,祖父就經常給他講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帶領窮人翻身鬧革命的故事;講朱德、彭德懷等共和國元勳指揮八路軍和新四軍驅逐日寇、還我河山的故事;講羅榮桓、陳毅、粟裕、鄧小平、譚震林等開國將帥們在中華大地上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三大戰役”,迎接人民共和國誕生的動人場面……在專心聽故事的過程中,他幼小的心靈深處產生了對毛主席等中國共產黨人的無限崇拜和敬仰,逐步體會到了新中國誕生和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他經常從村裡的小夥伴家裡借閱共產黨打江山、抗日寇等戰爭題材的小人書,如痴如醉地翻閱,增加對中國共產黨的認知和了解。他的父親是儲備系統一名共產黨員,弟弟是一名邊防軍人,部隊復員後在儲備系統上班。在家庭環境的影響和薰陶下,吳建平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萌生了收集紅色文化遺存的念頭,開始了他漫長而艱辛的紅色收藏曆程。

「王益记忆」吴建平与红色收藏「王益记忆」吴建平与红色收藏

二、初涉紅藏

80年代初期,封閉落後的鄉村存有不少文革物品,但是很少有人意識到收集這些文物,這為吳建平搞收藏提供了相對廣闊的空間和有利的條件。

吳建平當時是個上初中的學生,他充分利用週末和節假日時間,深入鄉村同學、本家、親戚家及周邊鄉村,用父母給的上學伙食費節省下來的餘錢,從毛主席像章、紅寶書、紅袖章、黃挎包、印刷品等入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用微不足道的財力挖掘收集存世的紅色文化遺存。年少心熱的他任憑嚴寒酷暑、颳風下雨,即便大雪封路、舉步維艱,也翻山越嶺,東奔西跑,四處蒐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憑藉著祖父在周邊村戶的影響、憑藉著真誠與執著,這些藏品當時“得來全不費工夫”,沒花多少錢。但也有讓他受到挫折打擊的遭遇:主家的冷眼拒絕、囊中羞澀的無奈、飢餓難受的痛苦……這一切困難就像唐僧西天取經一樣,一次又一次考驗著他。每次收穫歸來,他總是顧不上勞累和飢餓,細心擦洗,認真歸類,品味欣賞。即便晚上睡覺,也要放在床上,甚至拿在手裡。歷經幾年的挖掘集藏,高中畢業時,他的紅色收藏系列已顯雛形。

「王益记忆」吴建平与红色收藏

三、範圍的豐富與拓展

吳建平從參加工作開始,耗費了10餘年精力,深入銅川境內各個廢品收購站、舊貨市場、古玩店及周邊區縣,廣泛挖掘本地紅色文化遺存。他又走遍大江南北,每到一處,就利用一切時間和機會,挖掘集藏帶有地域性和民族特色的紅色文化遺存。

這一時期,他的紅藏範圍從橫向講,由一般紅藏家都擁有的主席像、主席像章、紅寶書、紅袖章、黃挎包,延伸到了主席瓷像、石膏像、銅像、半身像、站像、歷史照片、鐵皮像、膠木板像、絲質像、刺繡像、剪紙像、木刻像、石刻像、油畫像、年畫像、素描像等不同材質;延伸到了筆筒、筆枕、硯臺、墨盒、印章、茶壺、搪瓷缸子、瓷盤、碗、筷籠、椅子、臉盆架等帶有紅色標識的文房用品和生活器物;延伸到了報紙、雜誌、畫報、連環畫、單行材料、文件、文學版本、革命歷史名人傳記、筆記本、書畫藝術作品等帶有鮮明時代特徵和痕跡的歷史資料和藝術作品;又從主席本人延伸和輻射到其他開國元勳、革命英烈以及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為國捐軀的國民黨愛國將領和民族英雄。從縱向講,由文革向前延伸到珍寶島戰鬥、抗美援朝、建國初期、解放戰爭、抗日戰爭、長征、建黨初期等不同歷史時期。2000年前後,他的紅色收藏系列漸具規模。

「王益记忆」吴建平与红色收藏

四、特色和亮點

吳建平的紅色收藏力求“人無我有,人有我精”,講求富有特色、突出亮點。

為了彰顯個性,他先後拜訪了省內外數十名較有影響的紅色收藏家,同時利用網絡平臺和眾多紅色收藏家相互交流。在此過程中,看到了共性,也留意到了精品和個性,更多地考慮如何完善提升自己的藏品質量、突出特色和亮點。為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真實客觀地還原和再現歷史的本來面目,從2000年後,潛心翻閱和研究了大量有關書籍、資料,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回到理論,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梳理歸類了所有紅色收藏品,注意到了個別門類精品的缺項,決心用多餘的紅藏品、民俗藏品以及自己近年來的書法、根藝作品、本地奇石等在現實和網絡中與同行或者愛好者進行交流互動,力求彌補紅藏精品和珍罕品缺項。經過一番努力,吳建平在原有紅藏類別的基礎上添加了:手錶、鋼筆和主席詩詞手跡印刷品等門類;同時也相應交換了一些諸如:抗戰資料、解放初期革命歷史文獻資料、珍稀革命歷史照片等精品。為了在精品的基礎上彰顯個性,吳建平在反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重點突出帶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紅色陳爐瓷和本地奇石偉人圖像。歷經近10年徒步走村串巷,跋山涉水,目前吳建平的紅色陳爐瓷已基本成規模;奇石偉人圖像儘管難以探索發現,但已經挖掘集藏了近30方。吳建平已經並將繼續孕育個性化、唯一性、不可複製的紅色收藏品序列。

「王益记忆」吴建平与红色收藏「王益记忆」吴建平与红色收藏

五、門類和數量

對於吳建平來說:搞紅色收藏只有進行時,沒有結束時。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他的收藏品門類和數量約為:像章類近1000枚;紅寶書類300冊150個品種;瓷像、石膏像、銅像(含半身、站像)100件;筆筒、硯臺、茶壺、搪瓷缸子等文房用品和生活器皿100件;紅色陳爐瓷約100件;國產鋼筆約100支;國產手錶、懷錶、鐘錶約100件;紅色銅墨盒約100方;紅色年代或紅色題材書畫作品100件;歷史照片大小500張;不同材質的主席像大小1000餘張;紅色筆記本100冊;紅色歷史文獻資料1000餘冊;紅色題材小人書200冊;紅色題材郵票、紀念幣、書籤等約2000枚;紅色文學、美術書籍3000餘冊;其他紅色雜項100餘件,總計17個門類約10000件。

多少次,省內外紅色收藏家來訪,執意高價收購吳建平的全部或個別紅色收藏品。吳建平總婉言謝絕:我沒錢,也確實需要錢。假如有了錢,首先要收編你所有的藏品。我一旦離開了這個世界,收藏品將歸還它們真正的主人—共產黨。我只是暫存於己而已。

「王益记忆」吴建平与红色收藏
「王益记忆」吴建平与红色收藏

六、利用與研究

對於一個真正的紅色收藏家而言,收藏的最終目的是開發利用和進行專題研究,充分發揮其得天獨厚的社會功能。在開發利用方面,吳建平一是在單位通過搞專題展覽,對全體黨員幹部和廣大職工群眾進行愛黨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反腐倡廉教育。讓大家通過觀看實物,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加倍為黨工作、忠誠奉獻。二是接受在校師生代表來家參觀學習,並親自為師生代表現場面對實物一一詳細講解,增加師生的愛黨愛國情愫,勉勵學生永遠銘記開國領袖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無數革命先烈、愛國名將、民族英雄,永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立志成才,報效祖國;三是敞開家門,熱心為黨史研究人員、專家、學者和部隊、學校編撰資料、進行專題教育提供服務。在開發利用中實現藏品社會價值,在專題研究中體現藏品實用價值,這就是吳建平的紅色收藏觀。

「王益记忆」吴建平与红色收藏

七、紅藏的歸宿和個人的心願

已經耗費了大半生心血的吳建平,對於紅色收藏遠比對自己的孩子付出的要多好多倍。為自己的藏品找到最理想的歸宿一直是他的一個夢想,創辦紅色收藏博物館是他終生的目標。他曾經試想創辦家庭博物館,但畢竟場地有限,無法全方位多視角展示藏品,也不方便接待團隊。他曾和文化商人合作創辦過一個紅色博物館,但是由於種種客觀原因,不到半年時間閉館清場。假如創辦了紅色博物館,紅藏有了理想的歸宿,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成為一名輔導員,義務為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部隊、醫院、學校等進行專題教育,讓愛黨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王益记忆」吴建平与红色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