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行立改 務見實效——天津市推動暗查暗訪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

今年6月,天津市河長辦工作人員在靜海區二級河道增光渠發現了大量垃圾漂浮物,通過詳細調查取證,一紙整改通知很快下達到靜海區河長辦。“壓力非常大,由於事先沒打招呼,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全部暴露出來,對此我們要立知立改,不但把這個河段的問題解決好,還要舉一反三,對其他河段進行檢查。”作為河長的唐官屯鎮鎮長蘇運峰說道。

打破常規 破解“上熱中溫下冷”

2017年以來,天津市始終把推動河長制落地見效作為重要任務,積極健全市、區、鄉鎮街、村四級河長體系,全市所有河湖坑塘水域全部納入管理,實現河長、湖長、溼地長、坑塘長“四長”統管,同時逐級制定實施方案和13項配套制度,6430名河長全部向社會公開,構建起黨政主導、屬地負責、分級管理、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的河湖管理保護長效機制。然而現實工作中,一些基層河長履職不到位、河湖日常管理鬆懈、“上熱中溫下冷”等問題依然存在,成為制約河長制持續深化的瓶頸。

市領導率先垂範,多次深入河東區、靜海區進行暗查暗訪,督促問題河道整改,同時要求在全市開展河長履職和河湖管護情況暗查暗訪工作。市河長辦立即採取行動,於今年6月1日正式出臺暗查暗訪工作制度,打破以往一級查一級的常規做法,事先不發通知、不打招呼,採取直奔基層現場突擊檢查、隨機抽查、“回頭看”複查等方式,深入排查一般性檢查難以發現的問題,堅持對症下藥、靶向治療,倒逼各級河長履職盡責。“暗查暗訪突出的就是一個‘暗’字,檢查人員直接到現場考核真實工作情況,讓基層河湖管理存在的問題充分暴露,真正讓各級河長感受到壓力,提高履職的自覺性,推動全市河長制工作真落地、見實效。”市河長制中心主任李悅介紹。

完善制度 推動暗查暗訪規範化

記者跟隨著市河長辦工作人員深入濱海新區多個河段進行暗訪。工作人員一邊拍照取證,一邊介紹道:“從6月暗訪的情況看,濱海新區發現問題18個,佔問題總數的42.9%,因此在制定7月暗訪方案的時候,要突出重點,增加對濱海新區的檢查點位。”

根據天津市河長制暗查暗訪工作制度,暗查暗訪檢查內容覆蓋水生態環境、河湖水質、公示信息、社會監督舉報等10大類,每月組織開展一次,重要時期、重點時段根據工作需要增加頻次。每次暗查暗訪前,市河長辦要先制定工作方案,明確檢查任務、路線和對象,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開展調查取證,現場錄音錄像,以“一區一單”的形式反饋各區,並進行全市通報。

“開展暗查暗訪必須圍繞河長制工作大局,對工作的方式、組織、內容、程序、要求等進行全面規範,比如整改時限上,市河長辦明確要求對水面垃圾漂浮物、口門排汙、堤岸垃圾等問題在3日內打撈解決,對圍墾河湖、佔壓河道等比較複雜的問題要在10~15日內處置解決,這些規定提高了暗查暗訪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市河長制中心考核部門負責人程志剛介紹。經過不斷摸索完善,全市河長制暗查暗訪已實現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切實起到了防微杜漸作用,成為天津河長制工作做實、做細、做到位的有力抓手。

強化監督 嚴格督促問題整改落實

開展暗查暗訪,關鍵在於督促整改落實。

就在靜海區河長辦因增光渠問題接到整改通知的當天,唐官屯鎮就組織人員對河道垃圾進行全面清理,區河長辦以此為鑑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清河行動,安排專人對全區所有的河道坑塘進行全覆蓋的排查保潔。“暗訪暴露出我們自身工作存在的問題,除了立即開展整改,我們還對履職不力、推動整治進度緩慢的7名鄉鎮幹部進行了約談。”靜海區水務局副局長劉敏賢介紹。

統計顯示,自今年6月暗查暗訪制度實施以來,市河長辦共出動檢查人員196人次,發現問題112處,完成整改處置109處。市河長辦還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回頭看”複查,現場對比整改前照片,對整改問題逐一進行銷號,對履職不到位、整改不徹底的河長進行通報、約談、問責,確保整改落實到位。

市河長制中心考核部門負責人程志剛說:“從整改落實情況看,暗查暗訪的督促效果十分明顯。6月發現問題較多的濱海新區已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問題整改。我們發現寶坻區大口屯街大黑路溝垃圾聚集、靜海區子牙河王口鎮段排汙、河西區四化河寧江道段堤岸圍墾等問題後,當地政府也是第一時間上馬整改措施,並加大了對轄區河湖的巡查力度,杜絕再發生類似問題。”

通過實施暗查暗訪,天津市河長制管理基礎進一步鞏固,水環境質量顯著提升。水質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市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40%,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比例降至25%,同比降低20個百分點。下一階段,市河長辦將進一步加大督查、考核和暗查暗訪力度,督促各級河長真正發揮作用,推動河長制在天津落地生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