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有沒有可能國家之間進行自願合併?

Old文先生


這個顯然是可能的。


一戰二戰結束後簽訂的和平協定中,都有一個很奇怪的條款:德國和奧地利不允許合併。是不是覺得很奇怪?從國家和民眾的意願來說,德國和奧地利合併,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民間層面,都是沒有任何阻力的,真正的阻力,源自外國的干涉。為什麼呢?

這就不得不談到德國和奧地利的歷史淵源了。德國的前身普魯士和奧地利都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雖然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鬆散的諸公國聯合體,但是畢竟也是在同一個名義的皇帝的統治下生活了很多年,而且奧地利在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上,長期居於主導地位,是當之無愧的霸主和領導者。在近代,普魯士這個原本一個偏遠地區的小公國逐漸以武力崛起,最後一躍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霸主,並於1871年擊敗奧法意的干涉後,建立了德意志帝國,基本上囊括了除奧地利之外的原神聖羅馬帝國的土地。可見,德國和奧地利,可以說淵源極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實是很難分開的。隨後隨著德國在世界範圍內的崛起,而奧地利則慢慢的衰落下去,德奧合併的話題其實早有討論,雙方高層和民間也並沒有特別大的排斥。

唯一的阻力,來自於外部國家。德國已經夠強大了,如果再合併奧利地,那麼歐洲大陸,法國更不是對手,德國就會真正意義上實現一家獨大,這無疑是英法都不想看到的,所以一戰二戰之後,在對德國的處理中,都增加了這樣的一個條款,從法律上禁止德國和奧地利的合併。


很顯然,如果將來國際局勢有所變化,德奧的合併是很正常的。




實際上,包括伊斯蘭國家,突厥語系國家,都有可能實現這種國家之間的合併的,因為文化,歷史淵源都相似。這在歷史上也有例子。

1958年2月,埃及與敘利亞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雖然這個合併後的國家很快就解散了,但是這至少證明了在具有共同信仰和歷史淵源的國家中有合併願望的,是存在的。

16-17世紀較為強大的波蘭-立陶宛聯邦,也是國家直接通過自願協商合併的例子。


可以說,樓主的問題在未來是肯定有可能的。

無論是突厥語系國家,還是伊斯蘭系國家,又或者是日耳曼系國家,又或者東亞大中華系的國家,都有可能在某些情勢演變下,通過合併來實現統一的。


張子曰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是規律,而是現象。從世界範圍內來說,日後有可能合併的應該還是那些在文化、歷史、種族上同源的國家,比如朝鮮與韓國、蘇丹與南蘇丹等。接下來,隱語就歷數一下最有可能合併的那些國家。

首先當然是朝鮮與韓國。眾所周知,這兩個國家自“統一新羅”時代以來就是統一國家,直到二戰之後分裂成南北兩個國家。近年來,兩國在科教文衛尤其是體育方面經常打著一面朝鮮半島旗出現,所以在未來朝鮮半島統一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然後是蘇丹與南蘇丹。南蘇丹一直是蘇丹的一部分,直到2011年才獨立,但國號與蘇丹一樣,只是加了一個“南”。南蘇丹擁有石油,但沒有出海口,其鄰國除了剛果有一段微乎其微的河口外都是內陸國,南蘇丹如果想要發展,最好還是能與蘇丹重新成為一個整體。兩國曆史上有淵源,經濟上互補,也存在合併的需求。

之後有可能合併的是阿拉伯地區的一些國家。其實阿拉伯各國之前就有合併的嘗試,比如伊拉克與約旦曾合併為阿拉伯聯邦;埃及與敘利亞曾合併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然後再與北也門合併為阿拉伯合眾國;利比亞、埃及與敘利亞曾合併為阿拉伯聯邦共和國;此外利比亞和突尼斯也曾計劃合併為阿拉伯伊斯蘭共和國。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阿拉伯地區是有可能出現合併趨勢的。

至於歐洲,從其多極化的傳統、經濟、民族來看,更可能保持聯盟或是邦聯的狀況,倒不太可能出現合併的局勢。與此相似,東南亞、拉丁美洲也是如此,不過玻利維亞與秘魯合併的可能性還是不小的,兩國本就是印加帝國的繼承國,歷史上也組成過邦聯,當下玻利維亞又沒有出海口,兩國吞併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隱語


2018年俄羅斯的總統大選投票日期是在3月18號進行的,為什麼選在這一天呢?因為四年前的這一天是克里米亞迴歸俄羅斯的日子。選在這一天,就是為了紀念克里米亞迴歸四週年,同時氣一氣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


克里米亞雖然不是一個國家,但是它從烏克蘭的自治共和國變成俄羅斯自治共和國的過程,可以看成是一個典型的國家合併的一個案例。


後來因為俄羅斯拿下了克里米亞,導致俄羅斯遭受了歐洲和美國的經濟制裁。但是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普京拿下克里米亞既不是通過非法的手段,也不是用武力強佔,而是克里米亞人自己要加入俄羅斯。


在2014年,克里米亞的議會發起了全民公投,投票決定克里米亞是否要選擇加入俄羅斯聯邦,最終的投票結果表明90%的克里米亞人同意加入我羅斯。於是乎一個願意去,一個願意收,這兩個就算是合併了。


唯一在法律上的瑕疵是,之前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的自治共和國,它這種投票按道理需要烏克蘭議會的同意。烏克蘭那邊當然是不會同意這種投票的,但是當時烏克蘭發生內戰,政府沒有能力去約束克里米亞的分裂行為,再加上有俄羅斯的保護,所以克里米亞就變成了俄羅斯一個自治共和國,這個全世界很多國家至今不承認。


從這個例子我們就可以看出,兩個國家之間只要彼此樂意,不影響別人,合併在流程上沒有任何問題的話是完全可以合併的。只是現實當中,國與國之間總是存在著民族矛盾、文化矛盾、歷史問題,所以很難發生合併。


局勢君


有的,最可能的就是塞浦路斯和希臘。

塞浦路斯和希臘以前都屬於土耳其領土,所以塞浦路斯和希臘都有大量土耳其人,而土耳其也有大量希臘人。後來奧斯曼土耳其解體,獨立後的希臘和土耳其進行了人口置換,所以希臘沒有土耳其人,土耳其也沒有希臘人了。

但是塞浦路斯沒有從土耳其獨立,而是被割讓給了英國,所以塞浦路斯沒有進行人口置換,同時生活在希臘族和土耳其族,但土耳其族佔多數。

二戰後獨立的塞浦路斯本來是兩族共同治理,比如規定總統是希臘族,副總統是土耳其族。但民族、宗教不同,各種矛盾不斷積累,於是希臘族就發動軍事政變,打算併入希臘,緊接著土耳其出兵塞浦路斯,現在塞浦路斯被分為南北兩個,南邊是塞浦路斯共和國,希臘族,北邊是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



現在南北方雖說也在談判,但重新統一的可能性為0,所以有一天南北塞浦路斯會分別和希臘、土耳其合併。


上丞工作室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無論是分還是合,都是用武力來實現的,但這樣的模式只適用於二戰結束前的時代。在21世紀,如果不是通過戰爭的方式,兩個或者數個國家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克服民族、文化、權力分配等等的巨大障礙而合併成一個國家的,而通過武力實現國家間的合併,將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抵制,遭到西方發達國家的嚴厲制裁——碎片化的世界更有利於西方國家維護霸權,維繫世界規則的制定權、解釋權、使用權,攫取更豐厚的利益。未來,也就是西方仍然主導世界的時代,不僅不可能出現國家間的合併,而且還將會出現更多類似南斯拉夫、蘇丹等國家那樣的分裂。另外,每個國家跟每個人一樣,都有濃厚的寧為雞頭,不做鳳尾的思想,以及現實利益也無法調和,促使國家間的合併成為美好的空中樓閣。

1、西德與東德的合併是二戰結束以來最成功的,並且沒有解體的國家間的合併案例,有著特殊的背景與情況,不具備複製、參考的價值。地處西歐的德國是西方傳統的列強之一,是西方陣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因為二戰戰敗了,被美蘇為首的兩大對立陣營佔領,分別成了西德與東德兩個國家,成為美蘇爭霸的前沿陣地。

蘇聯入侵阿富汗,曠日持久的戰爭不僅把蘇聯打虛弱了,還激化了許多特別尖銳的矛盾,蘇聯末代總統的解決之道是讓蘇聯西方化,並且實質性地退出了美蘇爭霸的序列,才同意受蘇聯控制的東德脫離蘇聯的控制,與由美國、法國、英國控制的西德合併,重新實現德國的統一。

西德與東德能夠合併成新德國,主要原因是:1、西德本身就是西方陣營的重要成員,東西德的合併是美國為首的西方主導的,意在增強西方陣營的實力;2、虛弱不堪的蘇聯實質性地退出了美蘇爭霸序列;3、蘇聯末代總統戈爾巴喬夫權力將蘇聯西方化,對西方化敵為友,成為最受西方歡迎的蘇聯領導人;4、西德的實力遠超東德,有能力消化合並帶來的種種挑戰,名為兩德合併,實質上是東德融入西德,恢復成大一統的德國。

2、與東西德合併成新德國的成功相反,是主張泛阿拉伯主義的埃及與敘利亞、也門的失敗合併,用苟合來形容更準確。具有強烈的泛阿拉伯主義思想與反以色列主張的埃及著名總統納賽爾,一直為一盤散沙的阿拉伯國家的再度統一鼓與呼,多年的努力終於得到了敘利亞的相應,1958年,埃及與敘利亞合併成一個新的國家——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沒過多久,阿拉伯半島的也門也加入進來,於是,更名為阿拉伯合眾國,成為類似美國的聯邦制的國家。

幾個國家合併成一個新國家,看上去很美好,但現實往往很殘酷。埃及、敘利亞不僅都是阿拉伯人,同一個民族,又都是伊斯蘭教國家,民族、宗教、文化等等都沒有什麼障礙,但權力分配、利益分配等等的矛盾卻不容易擺平,很容易激化矛盾,並且不可調和。1961年9月,敘利亞憤怒地退出阿拉伯合眾國,3個月後,也門也退出阿拉伯合眾國,阿拉伯合眾國僅僅維持了三年便壽終正寢了,敘利亞、也門、埃及恢復為獨立的主權國家,他們之間的合併更像是一場露水的婚姻,苟合一些時日後過不下去了,吃回頭草,說一聲拜拜,各自打道回府,獨立過活。

結語: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國家的分裂,總是比國家間的合併容易,在西方主動世界秩序的時代,更是如此。非西方陣營,國家間的合併不符合西方的利益,必然會遭到西方的干涉與反對。更重要的是,無論是西方的,還是東方的,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都有著濃厚的寧為雞頭不做鳳尾的思想,這裡面浸透著無邊無際的利益訴求,因此,在21世紀,國家間的合併比登月、上天更難,基本上都是美好的想象而已。


飛狼


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從二戰以後,國家主義和名族主義就逐漸成了邪惡的東西。

自古以來亡國奴是最可憐的,賣國賊是最可恨的,名族英雄是最可歌可泣的,毫無疑問任何一種道德觀念都有它的歷史背景原因。因為國家滅了,名族淪落了,就要遭到屠殺,受到欺凌。忽必烈是蒙古族的英雄,一定是其它名族的惡魔。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四人種劃分和欺壓,直到二戰德國對猶太人的屠殺,發生在我們家園上的南京大屠殺。為了避免屠殺和奴役,更好地團結本名族的力量反抗侵略,名族和國家成為最高的道德準則。

但現代文明的國家已經很少可能有這種情況了,比如香港,即便沒有迴歸之前,也不會有屠殺和奴役,不比現在只比當初的話肯定比在沒有租借好很多,再比如後期自願加入美國的各一些州,再比如英屬各聯邦。現在的世界恰恰是強烈的民族主義成為戰爭和的主要源頭,南斯拉夫種族屠殺,伊拉克庫爾德大屠殺,五次中東戰爭等等。

只要適用同一憲法和法律,公民享有同樣自由和平等的權利,同在一個民主化程度很高的大集體裡,民族屏障,國家界限,貿易壁壘等等都是越少越好,最終的結果是人類大一統。


lgp3651


我小時候(七十年代)家裡牆上貼著世界地圖,那時拿辨認國家當成遊戲。和當年相比,現在世界地圖上的國家數量超出近五成!起碼給現在的學生增加了學習負擔:)

當年流行的口號是“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先是殖民地紛紛獨立,然後獨立的國家再分裂(比如蘇丹與埃塞俄比亞)。接下來蘇東轉型又導致一波獨立。

如果說當年那段口號還有積極意義的話,現在已經基本沒有了。國家分裂的災難性後果盡顯。

第一,人為割斷經濟聯繫。這主要體現在非洲殖民地與宗主國之間。當年殖民地在經濟上是宗主國的依附體,個別國家如法國,乾脆把殖民地劃成海外省,當成國土,所以都做了不少現代化建設。七十年代非洲人均GDP超過中國一倍,即使除去種族之間的不平等,當時非洲很多黑人生活水平超過中國人。

獨立以後他們精神上爽了,經濟上幾乎沒有成功的例子。特別是基礎設施,宗主國建什麼樣,幾十年過來還是那個樣。

還有一個例子是俄羅斯和烏克蘭。蘇聯時代兩地很多工廠互為配套廠和總裝廠,工人跨境上班。解體後十幾年間兩國還能維持這樣,但畢竟都是獨立國家。後來烏克蘭因為國內政治原因先翻臉,雙方經濟聯繫就打破了。

實際上,國家本來就是封建小農經濟的產物。工業化以後經濟逐漸全球化,資本和技術到處走。國家在經濟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小。

第二,國家太小,抵禦災難的能力就小。經常有國家經濟一衰退就是十幾個點,原因在於國內只有一兩個支柱產業,趕上波動週期國家就支撐不住。蒙古就是典型例子,礦產一賣不動,整體都受影響。

另外小國家遇到大型自然災害就得求助於國際援助,因為本國沒有那麼多積累。

第三,國家太小很難搞法制化,極容易成為犯罪堡壘。現在國際上幾個著名避稅地都是微型國家,只有幾萬到十幾萬人,靠著灰色避稅經濟維持。但因為是獨立國家,就是美國看著本國企業紛紛跑過去註冊,也不能隨便入侵。

基於這些原因,國家不斷獨立的歷史可能要告一段落,以後會開始一波國家合併的浪潮,主要是小微國家向巨大國家靠攏。


科技文化鄭軍


國家和國家之間合併有可能,甚至全世界合併也有可能。但有兩個前提:1.世界出現末日級別大災難,人口急劇減少,比如達到50-80百分比人口死亡。2.倖存的國家有足夠強大的技術可以提供生存保護,庇護,發展,那麼其他國家的人民自然嚮往來投。


上海怡歌


當然有可能,只要有國家存在,就存在各個方面的不均衡,明顯落後的鄰國肯定願意併入明顯富裕的國家。比如現在,美國跟墨西哥,只要美國願意要,墨西哥一百個願意併到美國。

如果將來,中國真的復興了,保不準很多國家也想並進來,比如蒙古,自古就是中華帝國的一部分,現在受美俄的影響比較大,討價還價,有點不對付。但是等中國復興了,很多情況也會變。


淮東居士


如果世界大同,沒有國家的概念,那麼國家首腦,軍隊武器,政府機關就都沒有存在的需要了,那麼就會出現各種社會矛盾,屆時各種職能部門將會重新出現,還是需要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