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開學第一課,那些面容精緻的「娘炮」,該不該被羣嘲

這幾天,關於“娘炮”的討論一下子密集起來。

痛斥者有之,理解者也有之。

有評論認為,由“嫩”到“美”進而“娘”,這種病態審美的遞進耐人尋味。

也有評論指出,關注男性氣質的構建,更應該發揚內在的勇氣、堅強和擔當等諸多品質。

事實上,這樣的話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

那麼,“娘炮”究竟指的是哪個群體?

當有人批評“娘炮”時,他們到底是想批評什麼?

傲慢與偏見|開學第一課,那些面容精緻的“娘炮”,該不該被群嘲


傲慢與偏見|開學第一課,那些面容精緻的“娘炮”,該不該被群嘲

英國女演員艾瑪·沃特森在一次聯合國的演講中說:

男人和女人都可以敏感;男人和女人都可以強壯。是時候把性別理解為光譜,而不是南轅北轍的兩派。如果我們不再把對方定義為自己的對立面,而是把對方定義為我們的一員,我們都會更加自由。

隨著時代越來越開放,傳統的僵化的男女界限慢慢消融。

女人開始從事過去只有男人才乾的工作,男人也穿著過去只有女人才能穿的衣服。

這個過程,叫性別的中性化,是現代文明不斷走向開放、多元的普遍現象。

羅素說,世界因參差多態而美麗。

這些年,一些形容性別中性化的正面詞彙也豐富起來,比如,女漢子、女強人、暖男、漂亮男孩、帥氣女生等等。

當然,從過去到現在,也依然有大量黑化性別中性化的詞彙,比如,娘炮、軟蛋、男人婆、娘娘腔等等。

時代的進步體現在:人們以更多正面積極詞彙形容性別中性化,拒斥那些黑化詞彙。

傲慢與偏見|開學第一課,那些面容精緻的“娘炮”,該不該被群嘲

所謂“娘炮”之爭,其實是過度擔憂的結果。

這種過度擔憂,導致了另外一個過激的表現,就是許多人在討論中,有意無意地刻意混淆了“男性氣質”和“男性氣概”。

簡單來說,前者是外表,後者是內裡。

一個妝容精緻、外表柔弱、多情、溫柔的男生,並不意味著他沒有勇敢、擔當、責任這些品質。

一個文身、體格健壯、力量大的男生,也不意味著他在遇到不平之事時,會選擇勇敢地挺身而出。

男性的外表氣質和男性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氣概,完全是兩碼事。

傲慢與偏見|開學第一課,那些面容精緻的“娘炮”,該不該被群嘲

性別偏見,主要指的是性別固化觀念,無關男女。

但“娘炮”這個詞,實際卻是在貶低女性:它背後的假設是,當男性擁有女性的特質之後,就會被認為是矮化、弱化了,或變差勁了。

比較有意思的是,許多網友也問了一個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可以寬容“女漢子”,卻不能容忍所謂的“娘娘腔”?

有一個語言學現象是比較清楚的:相對於那些普遍形容女性男化的詞彙,那些形容男性女化的詞彙,貶損的含義普遍更為強烈。

比如,娘娘腔、娘炮,普遍比女漢子、男人婆有著更為強烈的貶損含義?

“娘炮”之爭最令人不齒的,不是偏見本身,而是那些肆意煽動偏見的人,就是惡意放大人性之惡的人。

帶著偏見看世界,我相信沒有人能逃得過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