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紅檀與大葉紅檀 詳解

按照國家標準規定,只有5屬8類33種木材可稱紅木。

5屬是以樹木學的屬來命名的,即紫檀屬、黃檀屬、柿屬、崖豆屬及鐵力木屬。8類則是以木材的商品名來命名的,即紫檀木類、花梨木類、香枝木類、黑酸枝類、紅酸枝木類、烏木類、條紋烏木類和雞翅木類。

“紅檀”只是一種市場俗稱,並非學術名稱,也被俗稱為黃檀。因為它的結構、材色、紋理、密度等很多特點都類似於紅酸枝,所以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曾為誤認為是紅酸枝,至今在市場上仍有“非洲紅酸枝”的俗稱。

小葉紅檀與大葉紅檀 詳解

在2001年底以前,一些院校和林科院將其鑑定為黃檀屬紅酸枝木,2002年初已正式確定其不屬於紅酸枝,而是非洲的鐵木豆。

另外,非洲的鐵木豆屬的兩個樹種在1997年被另立新屬:Bobgunnia(鮑古豆)。包括俗稱小葉紅檀的馬達加斯加鮑古豆Bobgunnia madagascariensis和俗稱大葉紅檀的管狀葉鮑古豆Bobgunnia fistuloides。不過國內更多的還是沿用更改前的學名。

 小葉紅檀

學名:1826年被命名為Swartzia madagascariensis[馬達加斯加鐵木豆],1997年被更改為Bobgunnia madagascariensis[馬達加斯加鮑古豆]。

小葉紅檀與大葉紅檀 詳解

俗稱:紅檀,小葉紅檀

樹木與分佈:豆科,蝶形花科植物,小喬木,廣泛分佈於熱帶非洲的半乾旱區,從塞內加爾-岡比亞向東直至中非共和國,赤道雨林地帶以南從剛果民主共和國至坦桑尼亞,向南直到納米比亞卡普里維地帶、博茨瓦納北部至莫桑比克,南非有引種。這個樹種在馬達加斯加島沒有分佈。

散孔材,心材暗紅褐色至紫色,有多種顏色的條紋,從黃色到暗褐色,邊材黃色,寬2-3釐米,與心材區別非常明顯。

氣幹密度:0.89-1.0克/立方厘米。(數據來源:進口木材原色圖鑑)

木材生長輪常出現扭轉情況,因此花紋美觀,極具裝飾效果,紋理會出現水波狀或交錯。結構質地中至細,乃至甚細。

溼材至爐幹徑向收縮率3.5%,弦向收縮率5.8%。

小葉紅檀雖然不是國標紅木,但隨著國標紅木的日漸稀缺以及國際瀕危保護的限制,一些業內人士將目光投向了小葉紅檀。

作為一種紅木替代用材,小葉紅檀除了收縮較大,對廠家的烘乾處理要求較高,其它無論從密度、材色還是紋理方面均有上佳表現,受到了很多傢俱廠和消費者的喜愛,在市場上有著不錯的口碑。

大葉紅檀

學名:1826年被命名為Swartzia fistuloides[蔥葉狀鐵木豆],1997年被更改為Bobgunnia fistuloides[管狀葉(蔥葉狀)鮑古豆]。

小葉紅檀與大葉紅檀 詳解

 俗稱:紅檀、大紅檀、大葉紅檀

大葉紅檀,中等大小的喬木,分佈於非洲西部科特迪瓦、加納至尼日利亞和喀麥隆等幾內亞灣沿岸國家,並向南延伸到安哥拉,在剛果(布)、剛果(金)、赤道幾內亞、加蓬和中非共和國同樣也有分佈。

氣幹密度:0.89-1.04克/立方厘米(數據來源:進口木材原色圖鑑),從溼材至全乾,徑向收縮率3.8%-4.8%,弦向5.7%-6.2%。目前,大葉紅檀的市場知名度及價格均低於小葉紅檀,國內的用量較少。

 後記:隨著國標紅木的日漸稀缺以及國際瀕危保護的限制,紅木行業無奈之下不得不選擇替代用材。現在各種替代用材不斷湧現、不斷升溫,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終將沉澱下一批經過時間和市場檢驗的優秀紅木替代用材,成為紅木行業的主力用材隊伍中的新成員!

瞭解更多紅木資訊,歡迎訂閱“一點紅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