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雲邪神」梁小龍:走過悽酸,珍惜眼前


 梁小龍從15歲開始,從武行打到電影界,浮浮沉沉四十年,連他自己都感慨,時間似乎眨一眨眼就過去了。從初入武行被人欺負著要倒茶遞水,到成為香港最年輕的武術指導,再到轟動一時的《陳真》橫空出世,他站到了最高峰,卻遭遇了突如其來的變故。浮沉過後,他時常告誡徒弟:能活著就應該感恩了。他的人生也正如打擂臺,一直拼命地打,一直揮灑一腔熱血,而後在擂臺外笑看風雲。

 梁小龍15歲進入武行時,經常要被人指使去倒茶捶腿。這些欺侮傷害到了年少氣盛的梁小龍的自尊心,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他一邊忍耐著,一邊勤奮學習。他真的做到了,當上了香港最年輕的武術指導,深受眾多導演的信任。

吳思遠捧他做主角,《生龍活虎小英雄》《神龍小虎闖江湖》、《香港小教父》奠定了梁氏剛猛不知疲倦的格鬥風格,同時也在海內外取得巨大成功。在1970年代,他在香港演藝圈和李小龍、成龍、狄龍並稱為香港演藝圈“四小龍”。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主演的《陳真》、《霍元甲》等電視劇轟動了整個中國,他因應邀到大陸,遭到臺灣影壇的排斥。當時香港電影幾乎完全依賴臺灣市場。為此,梁小龍幾乎是立刻就被推到了所有電影的門外,就算是還沒拍完的那三部電影也不敢讓他再拍下去,連朋友都因為怕被連累而開始遠離他。

 他那時候事業剛上巔峰,才30多歲,一時之間無法接受如此之大的變故。他也想不明白,自己做了那麼多公益事業,修建老人院、醫院,“無功都有勞”,但是大家卻這樣輕而易舉且殘酷地拋棄了他。就這樣,感到孤獨無助的他患上了自閉症,淡出了娛樂圈。在這期間,他也有到外國去開個小餐館,或者回大陸做點小生意來養家餬口的想法,還留在他身邊的幾個知己都勸他忍著,勸他堅持。耽誤了七八年,才真正被解封。

 梁小龍的真實個性和戲中有點像。火爆脾氣,只要路見不平,就會出拳對付。有一次在外國,梁小龍被十個外國人大聲挑釁,說什麼“你們中國人不就是熨衣服,不都留著長辮子嗎?”梁小龍聽到後非常的憤怒,自知嘴上跟他們不可能說得通,乾脆用拳頭說話,讓他們十個人一起上,一個人單挑他們。


  網上謠傳他開了武術學校,但他澄清說他只是收了過千個徒弟,沒辦學校、沒開武館。那些徒弟是他在各地的朋友、影迷的兒女,梁小龍也沒教他們什麼功夫。教功夫,他短時間內教不了多少。所以,他選擇教一些更長遠的東西,那就是武術的精神。看到年輕人總是站在十字路口,他就會教導他們:“一個人一輩子,每一次睜開眼的時候,如果感到自己還活著,那就是最重要,也是最應該珍惜的事情了。因為很可能下一次閉眼,我們就要死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