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空巢青年|要我一生平庸,我寧願一世孤獨

在大城市奮鬥打拼的年輕人。他(她)們遠離故鄉、親人,獨居生活,缺乏感情寄託,沒有家庭生活……

——空巢青年

難得週末,一覺睡到中午,吃完飯一個人在家午睡,一覺睡到六七點鐘……

天朦朧黑的時候醒,心裡空落落的,看著窗外的萬家燈火,有種被世界拋棄的感覺,孤獨在這個時候表現的淋漓盡致。

90後空巢青年|要我一生平庸,我寧願一世孤獨

不知道是自嘲,還是被時代強加的,“空巢青年”這一個詞被廣泛認可。這個群體在我國有5800萬人。

青年獨居的現象,並不只是在我國常見。今年年初,英國首相剛剛任命了一位“孤獨大臣”,以呼籲公眾“看看所有孤獨的人”。

Jo Cox孤獨委員會2017年12月的一份報告顯示,英國有超過900萬人長期處於孤獨狀態。據紐約時報報道,這份報告促使英國首相任命政治家特蕾西·克勞奇為孤獨大臣。

90後空巢青年|要我一生平庸,我寧願一世孤獨

01、每個空巢青年都是一座孤島

孤獨是事實,“無人問我粥可溫”也是事實。每次提起空巢青年,就和“留守兒童”、“獨居老人”一樣,總會帶著苦笑的色彩,而事實看起來的確也是如此:

《北京女子圖鑑》裡,陳可生病了,一個人看醫生,在醫院因為無人幫手照顧,在陌生人面前失聲痛哭。

90後空巢青年|要我一生平庸,我寧願一世孤獨

很多時候一個人待久了,就會潛意識選擇了孤獨,比如說她搬家時,不是叫不起搬家公司,但她更寧願自己一個人蹬三輪搬運傢俱。

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去逛街。第一次是茫然,再一次就熟了。

90後空巢青年|要我一生平庸,我寧願一世孤獨

孤獨像條狗,siri變好友。在沙發上看電視睡著了,醒了發現一切依舊,沒人給我蓋被子,沒人關電視……

一個人逛超市”的一級孤獨,到“一個人做手術”的十級孤獨。

沒有在深夜裡痛哭過的人,都不足以談人生。

90後空巢青年|要我一生平庸,我寧願一世孤獨

02、可每個空巢青年都是超級英雄啊!

英文裡面有兩個詞很有意思,“alone”&“lonely”,大概就是對這一群體最好的解釋。

這個群體很多時候的確是獨自一人(alone),但他們未必就會感到孤獨(lonely)。

日本有一部電視劇叫《孤獨的美食家》播了五年。井之頭五郎一個人吃了五年,大家都覺得挺好,沒曾想給他找個吃飯的對象。

90後空巢青年|要我一生平庸,我寧願一世孤獨

所以,獨自一個人生活,就一定要找另一個人來陪嗎?未必!換句話說,相比那些已經習慣對生活逆來順受的“大人”來說,這個群體才是真正的超級英雄。

羅曼羅蘭說過,“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發現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它。”

說的不就是這個群體嗎?

這群在陌生的城市獨自打拼的年輕人,一百次想要放棄,又一百零一次堅持下來。

03、不要讓夢想敗給所謂的假孤獨

有網友分享了她的故事:

因為在大城市倍感孤獨,加上家人的催促,離開了城市回到了老家。在家人安排下,去到了當地單位上班,過上了之前“夢寐以求”朝九晚五的生活。

90後空巢青年|要我一生平庸,我寧願一世孤獨

可是沒過多久,就發現不方便的城市交通,聊不來的親人同事,還有家人不斷的催婚和沒完沒了的相親......

明明對現在的生活感到不滿意,對自己夢想的放棄心有不甘,卻沒有勇氣重新回到孤獨並且不那麼安逸的大城市。

或許是因為這一路上走得太辛苦,以至於差點忘記了,為什麼會選擇跋山涉水到大城市裡漂泊。

90後空巢青年|要我一生平庸,我寧願一世孤獨

一線城市有失意的靈魂,也有倔強的人生,這就是一線城市的魅力所在。或許,之所以會在這裡漂泊,只是很簡單的兩個字——夢想。

在大城市生活,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的確,無人問你粥可溫,也無人與你立黃昏。或許當你今天下班回到家,等待著的依然是空蕩蕩的房間。

沒有誰能解救誰,能給自己打氣的,除了工資卡日益累積的餘額,還有每日更進一步的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