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科學記憶,這是告別死記硬背的好方法

記憶是人最基本的一種心智活動,是人的大腦對體驗過的事物進行認識、保持、貯存和再現的過程。

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科學記憶,這是告別死記硬背的好方法

有關專家曾對成功人士進行了一項調查統計,結果發現:100位科學家中,只有1位的記憶力不太好;100位演說家中,只有3位的記憶力不太好;100位成功商人中,只有4位的記憶力不太好;而100位普通人中,卻有79位的記憶力不太好。可見,記憶對一個人的學習以及學習效果,甚至未來都起著非常重要的決定作用,也正因此,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說:“一切知識的獲得都是記憶,記憶是一切智力活動的基礎。”

記憶對我們如此重要,我們卻常常對記憶產生誤解。很多人認為一個人的記憶力是天生的。其實不然。每一個嬰兒都是媽媽生的,但是,沒有一個嬰兒一出生就認識自己的媽媽。他後來之所以能夠認識自己的媽媽,是因為媽媽經常出現在他的眼前,他能從媽媽那裡獲得最基本的食物。當然,這並不是說孩子的記憶力與先天條件沒有關係。孩子的記憶力與遺傳因素有關,但更重要的是與後天的記憶方法有關。

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科學記憶,這是告別死記硬背的好方法

石油工程師佐治·烏希林有著驚人的記憶力,他是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創造者。1989年,他記了30副牌共1560張牌的點數,可以允許記錯8張,但他只記錯了2張。當人們好奇於他超強的記憶力的時候,他說:“有一次,我去聽一堂課,發現自己老是記不住。於是,我就去圖書館找來一些可以幫助提高記憶力的書看,從中總結出了記憶規律,再通過訓練,才有了這麼好的記憶力。”

從佐治·烏希林的經歷來看,記憶力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訓練來提高的。對於孩子也一樣。孩子本身就處於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如果我們從他小的時候就培養他科學記憶的習慣,那麼既會讓他遠離死記硬背,也會對他的記憶力和學習效果產生非常好的幫助作用。

幫助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科學記憶,這是告別死記硬背的好方法

由於孩子的經驗少,理解力不夠,所以我們常常讓孩子機械記憶一些知識,如一些詞句、公式或者課文。但我們發現,孩子死記硬背後的東西非常容易忘記,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背得快,也忘得快”,這其實是機械記憶的普遍結果。前蘇聯教育家蘇姆林斯基說:“你對問題考慮得越深入,你的記憶就越牢固。沒有理解之時,不要試圖去記憶,這會浪費時間。”這說明科學的記憶是理解之後的記憶。所以,對於需要孩子記憶的材料,我們要先耐心地給孩子講解,幫孩子理解其含義,然後再讓他記憶,我們會發現他記得又快又準,而且不容易忘記。

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科學記憶,這是告別死記硬背的好方法

教孩子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記憶

有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曾在兒童中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心理學家將兒童分為三組,對每組孩子採用不同的方式展現10幅畫,然後觀察他們對這些畫的記憶程度。對第一組孩子使用的方法是告訴他們每幅畫都畫了些什麼;對第二組孩子使用的方法是隻給他們看這些畫,並不講解;對第三組孩子使用的方法是不但給他們看這些畫,還給他們講解畫的內容。過了一段時間,心理學家測試孩子記住了多少幅畫以及畫上的內容,其結果是,第一組孩子記住得最少,只有60%;第二組記住了70%,第三組記住得最多,達到了86%。

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科學記憶,這是告別死記硬背的好方法

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孩子在記憶時單純使用視覺或者聽覺,其記憶效果不如既使用聽覺也使用視覺好。所以,我們可以教孩子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記憶。如背誦一篇課文時,既看著書上的文字,又在大腦中回憶老師對課文的講解,這樣背誦起來就要容易一些。另外,我們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在腦海中構想一幅場景,這樣也能使文字更加生動形象。

給孩子介紹科學記憶的方法

對於任何事情,只有掌握了規律、方法,才能將它做得更好。提高孩子的記憶效率也是一樣,如果我們給孩子介紹一些科學記憶的方法,孩子在記憶方面就會主動拋棄死記硬背。對於孩子學習的知識而言,他有很多可使用的科學記憶方法,這裡簡單列舉幾種,可以讓孩子參考使用,或者選用真正適合於自己的。

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科學記憶,這是告別死記硬背的好方法

聯想記憶法:這是借用一種事物和另一種事物相類似的特點來記憶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讓孩子把記憶的材料與自己體驗過的事物聯繫起來,由體驗過的事物聯想到記憶材料,從而達到對記憶材料的深刻記憶。如孩子在識記漢字“且”時,可以讓他聯想自己認識的“目”、“自”,這樣既能幫助記憶,也能起到區別形近字的作用。分類記憶法:這是一種對記憶的內容進行分類的記憶方法,經過分類之後,記憶的內容就顯得明晰了。

王穎放學回家後,有些不高興。媽媽問她怎麼了,她嘟囔道:“今天老師上課提問背誦杜甫的《絕句》,我沒背會,被老師批評了。”媽媽想了一下說:“我有一個絕招能讓你快速背會。”王穎一下興奮起來:“真的嗎?”“當然了,”媽媽笑著,“你去拿書來。”

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科學記憶,這是告別死記硬背的好方法

王穎拿來了書,媽媽指著《絕句》說:“我小時候是這樣背的,前兩句中的‘兩個’、‘一行’都是數量,‘黃鸝’、‘白鷺’是兩種顏色的動物,‘鳴翠柳’、‘上青天’是動物的動作。後面兩句開頭分別是咱家的‘窗’和‘門’,‘西嶺’、‘東吳’都與方向有關,‘千秋雪’、‘萬里船’又是數字開頭,開頭是數字,結尾也是數字,是不是很有趣?”王穎聽得津津有味,然後開始試著背,結果很快就背下來了。

諧音記憶法:這是利用諧音來幫助孩子記憶的一種方法,通常用於年代、統計數字等,如記甲午戰爭爆發的年代1894,就可以用它“一把揪死”的諧音,這樣孩子會覺得既有趣也容易記住。

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科學記憶,這是告別死記硬背的好方法

口訣記憶法:這是將記憶材料加工成口訣來幫助記憶的方法,這種記憶法不僅有趣味、記得牢,還能減輕大腦的負擔。如孩子在記多音多義字“拗”時,就可以用這樣的口訣:這幾句話寫得太拗(o)口了,但他卻執拗(niù)不改,氣得我把鉛筆都拗(ǎo)斷了。這句話中包含了“拗”的三個讀音以及用法,孩子記憶起來比死記硬背要輕鬆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