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57戰鬥機的實力怎麼樣?

白虎堂


眾所周知,俄羅斯是軍事大國,與此同時俄羅斯還是經濟大國。有媒體報道,俄羅斯稱自己很窮,只能買得起12架蘇-57戰機。但是這12架蘇57真的能夠應對日益增多的西方隱身戰機麼?如今日韓等國都開始接收最新的F35戰機、美軍也將強悍的F22部署到亞太地區,去取12架蘇57真的很難起到什麼作用。

俄羅斯當局對僅僅購買12架蘇-57戰機的問題做出來解釋,俄羅斯當局聲稱由於經濟危機使得俄羅斯的經濟面臨嚴重寒冬,再加上諸多海軍擴充計劃和海外軍事行動都需要資金供應。因此,俄羅斯沒有大量的資金來購買蘇-57戰機。而且五代機蘇-57戰機的價格十分昂貴,購買一架蘇-57的錢能購買兩架蘇-35戰機。俄羅斯為了三軍全面均衡的發展,只能放緩購買蘇-57。

另一方面,俄羅斯當局也考慮到蘇-57的發展前景並不是很好。因為蘇—57戰機剛剛進行生產,飛行員對其各項性能均不熟悉,可能會在戰場上貽誤戰機。並且,蘇—57戰機的造價太過昂貴。目前,俄羅斯僅僅只有12架,用來對飛行員進行訓練完全是不夠的。因此,俄羅斯當局便決定暫停購買蘇—57戰機。

俄羅斯之所以有信心在放棄蘇—57戰機之後還能保證自己的空軍實力足以保衛國家安全,原因在與俄羅斯還有一款性能僅次於五代機的蘇-35戰機。這款戰機集合了近幾年最成功的航空技術除了隱身性能不及五代機之外,其他各項性能都不落後,再加上俄羅斯飛行員對蘇-35戰機十分熟悉,能夠保證在戰爭中出色完成任務。

俄羅斯面對經濟危機不得已做出停止購買蘇57的決定,但是俄羅斯對於蘇—57進行了改進,可以對200公里外的敵機進行攻擊,即使是最先進的F-22也難以逃脫攻擊。因此,俄羅斯的軍事力量還是十分厲害的!


利刃軍事


T-50原型機在早期試飛中曾暴露出結構裂紋的嚴重問題。T-50-1原型機在參加了2011年莫斯科航展的表演後被檢查出結構性損壞,於是該機在隨後一年多的時間裡被停飛大修,機身表面被補上了多個加固補丁。

T-50的產品117發動機也不是很可靠,該機在試飛中曾遭遇數次單發故障,不得不緊急降落。2011年的莫斯科航展令該機顏面全失,T-50-2在起飛時發生壓氣機失速,從尾噴管裡噴出幾米長的火焰,不得不放棄起飛。更令人尷尬的是,第五架原型機T-50-5在2014年6月10日為印度代表團表演降落後在跑道上起火,隨後在共青城大修了16個月。

T-50原型機之前試飛中暴露的結構強度問題目前已經得到了解決,蘇-57初始生產批次將具有改進過的機身結構。目前蘇霍伊公司還在繼續對蘇-57進行改進,內容包括換裝的產品30發動機和航電系統。從T-50-6-2開始的後續原型機都具有了加強過的機身結構。

T-50-9原型機是首架安裝了蘇-57生產型全套航電和傳感器套件的原型機,之前的原型機只具有部分傳感器。

蘇-57的航電和傳感器系統都通過一臺中央計算機進行接入和控制,蘇-57的傳感器套件包括Sh121雷達系統和101KS光電系統。

由茹科夫斯基的提赫米洛夫儀器製造研院(NIIP)研製的Sh121雷達系統由N036雷達和L402電子情報和電子對抗(ECM)套件組成。N036“松鼠”雷達有五個有源相控陣天線陣列,其中三個是X波段,兩個是L波段,組合在一起後能掃描飛機前半球270度(左右各135度)的空域。蘇-57在空戰中依靠L波段天線作為探測隱身目標的主要手段,通過波長較長的雷達波可發現只能針對X波段隱身的空中目標。

101KS“環礁”光電套件由葉卡捷琳堡的拉爾光學和機械廠(UOMZ)研製,能對飛機周圍全向空間實施光電監視,並能用於防禦導彈攻擊。“環礁”由101KS-V紅外搜索和跟蹤(IRST)裝置、四個紫外線導彈接近警告傳感器(MAWS)、兩個101KS-O紅外定向干擾傳感器、一個用於低空飛行和降落的101KS-P小型前視紅外傳感器組成。目前與蘇-57配套的101KS-N導航和瞄準吊艙正在研製中。

該機還具有L402“喜馬拉雅”電子對抗套件,該系統有自己的發射天線,但當系統工作在與雷達相同的頻率時,就使用N036的天線陣列。

由於項目的嚴重拖延,俄羅斯國防部大幅削減了第一批蘇-57的採購數量。到2020年,俄空軍可能只會裝備一個蘇-57中隊(12架),而不是之前承諾的60架。

導致蘇-57採購數量減少的原因除俄羅斯經濟惡化外,還有蘇-35S的直接競爭。作為俄羅斯最新型的4++代戰鬥機,蘇-35S除了不具備隱身能力外,和早期型蘇-57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為了挽回頹勢,蘇霍伊公司目前正在積極研製第二階段蘇-57,該機將換裝新型產品30發動機。第一臺產品30發動機樣機在2016年11月11日進行了地面試車。2017年12月5日,俄羅斯人期待已久的“產品30”發動機終於裝上蘇-57戰鬥機開始試飛。這架飛機是蘇-57的第二架原型機T-50-2。

產品30是一種全新設計的戰鬥機發動機,最大推力16-17噸級,大幅超過產品117的14.5噸,而且重量更輕,零件更少,操作成本更低。產品30將納入隱形設計,發動機冷段具有一級風扇和三級風扇(產品117是4級);熱段(發動機核心)具有五級壓氣機(117是九級)和單級渦輪。

蘇-57這個項目能否最終成功就看2.0版的研製是否能順利進行了,只有在整合了產品30發動機發動機後,蘇-57才能達到計劃中的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性能。此外這種新型發動機的鋸齒尾噴管也將增強飛機的隱身性能,最終讓蘇-57成為一種真正能與F-22相抗衡的戰鬥機。


飛豹科普秀


我們已聽到它的呼嘯多年,一次次,俄官方宣佈這就要來了,

理想與現實又有多遠,不知道,今年正式發佈編號蘇-57,飛去敘利亞進行環境測試,開啟了一種新型發動機測試,“它就像剛出生的嬰兒”,俄空天軍司令邦達列夫這樣說,它的確很漂亮,已然試飛了8年,今年說明年裝備,印度好飯也怕晚,等得急了,直說不要了。不要拉倒,上趕著的不是買賣,並且開三哥的玩笑道,那你去買中國殲-20好了。殲-20是買不到滴,急也沒用,現在轉回頭去求購F-35,美國也歡迎,只是有個先來後到,得等著,猴年馬月成軍不知道。世上五代機,中美俄,別無分店。印度搞不出來,一會FGFA,一會又AMCA的,甚至名字都起好了,維摩那,計劃五年內搞出來,我得個神呀,這簡直是要逆天的節奏啊,旋即兩年過去,絕不見動靜,四代機不是誰想搞就可以搞的俄羅斯也努力,持續在推進,應有可期,世人都願意相信。

俄羅斯也挺著急的。無非晚一點早一點的事,科學實驗嘛,急不得。戰鬥機項目說到底關係國運,多少成果出自前沿科技,不只一架戰鬥機,比如蘇-57配裝的Sh121多功能雷達系統,就有5部,由“提赫米洛夫”儀器製造研究所提供,已順利完成測試,包括一部N-036前視X波段雷達、兩部N-036B側視X波段雷達、兩部可動前緣襟翼上的N-036L型L波段雷達,N-036“松鼠”前視主控雷達,達到了1526個單元,其計算能力是蘇-35所配備的“雪豹”-E的兩倍以上,進步提升明顯,在T-50初始階段,其存在T/R模塊可靠性不高,總出問題,現在一切搞定,不得不說俄軍工人的努力。從“祖克”到“松鼠”,俄羅斯完成了一次相控陣雷達技術的重要躍升。據悉,五部雷達,輔之以OLS-50M光學雷達,“可使美軍F-22和F-35的所有隱身創新失去效用”,俄軍事專家這樣說,語帶自豪。如此一步步走來,唯求堅實,定能成功。

產品-30發動機。蘇-57再難,也是俄羅斯創新科技的集大成之作,今年又有一款名為產品-30的發動機開始了裝機實驗,帶有軸對稱矢推系統,偏轉速度可達60度每秒,推力18噸,有過F-22的F-119,推比不及,在10一級。完成了一次重大技術跨越,我說的話,就是蘇-57不成,僅此一項成就,也值了。鹹說俄美航發二十年差距,產品-30能使俄航發進步十年,舍此何求。不求第一,力爭做得更好,應該說這個技術發展路線是對的,從AL-31、117S到產品-30,不斷向前掘進,進步實實在在看得見,魚鱗狀的尾噴口,帶來的是隱身能力的提高,過去的責議瞬間口風為之一轉,不開加力亦可實現超聲速巡航了,壽命更長,燃油經濟性提高,改善的蘇-57的航程和機動性能

武器設計。飛機只是平臺,武器才是戰鬥力生成的重要基礎,有射程超過193千米的K-77M,有射程超過140千米的Kh-58UShKE高速反輻射導彈,早已完成了外掛測試。鹹說沒開過內置彈艙,這還用說,4代機內置彈艙是標配,現在的問題可能出在了發射方式還不夠成熟,你懂得,無論F-22,還是F-35,武器發射彈艙都得開著,不利隱身,可見此項技術並非容易。個人看法,俄羅斯導彈技術沒問題,內置掛載與發射方式,並非太難,因為保密許多技術細節並不為外人所知,現在不過猜測而已任何國家制造的作戰飛機,無不是其軍事思想產物,也許現在的蘇-57隱身能力不足,但俄有俄的考慮,不出境作戰,依託其強大的國土防空體系,蘇-57空中作戰正有其威風


魂舞大漠


可以說蘇57從出生的那天起就伴隨著巨大的爭議,由於蘇霍伊公司在蘇27上的大獲成功,和之前推出的極為科幻蘇47金雕驗證機,認為對於俄羅斯下一代戰鬥機充滿期待!


可是當2010年蘇57原型機T50出現在人們視野的時候,人們不禁大失所望!因為這架戰鬥機和蘇27有著很多相似之處,甚至有人稱它為拍扁的蘇27!
和蘇27一樣採用了中央升力體佈局,將個巨大的直通式進氣到沒有做任何隱身化處理,發動機葉片直接暴露在在,粗糙的系列處理,都讓人對這架戰鬥機隱身能力打上大大的問號?


研發期間不斷的傳出蘇57由於技術資金問題將要下馬的傳言,這些傳言直到去年年底俄羅斯正式將其命名為蘇57並宣佈其將於2019年正式服役才最終消散!那麼蘇57真的如有些人說的那樣不堪嗎?當然不是這樣,既然俄羅斯能允許他進入部隊服役,就說明了蘇57肯定已經符合俄羅斯空軍對其的要求,我們一起來深度瞭解一下這一款俄羅斯航空工業集30年大成的一款第四代戰鬥機!
蘇57延續了在蘇27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中央升力體佈局,這種佈局讓戰鬥機具備了優秀的亞音速機動能力,我們可以從蘇57整體佈局設計上看出俄羅斯人非常注重戰鬥機的機動性,蘇57採用了更扁平的機身設計,機億巨大,而且2個垂尾採用了全動設計,這些都說明了蘇57的機動性將比美國的F22要優秀,可以說在機動性和隱身的取捨上,俄羅斯人選擇了更好的機動性能!由於俄羅斯巨大的國土面積,在蘇57設計之初俄空軍就要求相對F22更大的航程,據推算蘇57最大作戰半徑在1200公里左右,顯然比美國的f22要優秀不少!

由於俄羅斯在雷達上於美國有些明顯差距,俄羅斯為了彌補這種差距,在蘇57上安裝了多部雷達,特別是其在蘇57尾椎上也安裝了一部雷達,讓蘇57具備了後視能力,這種簡單粗暴的處理方法使蘇57具備了和美國f22相當的雷達探測能力!雖然蘇57不完美,但顯然蘇57是最適合俄羅斯的戰鬥機,並且其隱身能力也並沒有外界黑的那麼差。據蘇霍伊公司公開的資料來看,蘇57的正面rcs在0.4和平方雖然不如美國f22的0.1優秀,但是相對於三代機普遍超過3平方的正面雷達反射面積還是優秀了很多,並且隨著蘇57第二階段發動機產品30的試飛,未來裝備上產品30的完全體蘇57完全有能力和美國f22一戰!

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


理性分析事實說話


長久以來,俄羅斯的Su-57因為其直通進氣道而飽受爭議,甚至被很多人說成是4++戰鬥機,那麼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Su-57沿用了Su-27那經典的中央升力體佈局,進氣道採用雷達屏障;上個世紀末JSF計劃的決賽階段,美國的X-32也是採用進氣道雷達屏障,如果說俄羅斯的Su-57用雷達屏障就不隱身,那麼美國的X-32也不隱身?難道美國人是傻子嗎?很顯然不是。雷達屏障在隱身方面固然不及S型進氣道那麼讓人滿意。但是使用雷達屏障還是S型進氣道顯然還要看飛機的整體設計。

中央升力體佈局是一種優秀的設計,其缺點就是無法與S型進氣道太好的匹配,但是單就氣動性能上來說,是遠遠優於其他佈局的。Su-57雖然與中國的J-20同屬重型五代機,但是在具體定位上仍然是有一些區別的。作為將來將在各個局部戰場與F-22直接抗衡的五代機,Su-57對飛行性能的要求要比J-20高得多。畢竟J-20不一定會直接與F-22對抗(而是獵殺預警機和加油機)。

中央升力體那巨大的升力面積將確保Su-57有優秀的亞音速機動性能,而為了超巡,Su-57的機翼面積是重型五代機中最小的,機翼後掠角也是最大的。新一代的產品30發動機加上Su-57本身就相當優秀的氣動設計將確保其頂尖水平的過失速機動能力。倒是如今J-20能不能超巡要打個問號,產品30發動機在加力與不加力下的推力都已經超過了F-22所使用的F-119,綜合其總體設計,儘管其超音速段的機動性能必不及F-22與J-20超音速巡航性能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至於機內空間,Su-57也是中央升力體佈局,看上去好像沒有什麼內部空間,實際上Su-57卻是內油最多的四代機。目前Su-57公開的作戰半徑是1200km,這其中包括了超音速巡航段,比F-22已經高很多了。

說到底,Su-57的缺陷,網絡上相關的闡述太多了,但是設計師就不知道嗎?不可能不知道。

很顯然,在Su-57的設計上,俄羅斯的設計師們通過妥協了部分的隱身性能,獲得了優秀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性能。對於今天經濟日益衰落的俄羅斯,這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