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問題,同樣是召回,爲什麼廣本比東本「高明」?

“這幾個月來,我一直被機油門事件所困擾……但實際上,我們目前沒有收到一例由於機油異常增多而導致的發動機損害報告”。

就在本月初,東風本田的相關高層在媒體溝通會上,面向來自全國的幾十家媒體,做出上述的表態。

很明顯,事到如今,東風本田仍然不肯承認“機油門”事件對車主利益會造成傷害——哪怕已經在國家質檢總局的“強硬要求”下實施召回,東本方面仍然認為這是“小題大做”。

言下之意,曾經從東北到嶺南,全國數十個城市的東本車主集體抗議,在東本看來,只是車主“頭腦發熱”或是“不夠懂車”的表現罷了。

也正是因為東本在“機油門”事件後的處置方式,讓外界一度認為,在本田看來,也許工程師的觀點,遠比市場的反饋更重要。

一樣的問題,同樣是召回,為什麼廣本比東本“高明”?

然而,就在不久前,本田在華的另一家合資公司——廣汽本田宣佈召回。廣本此次召回的問題原因,與此前東本的問題如出一轍。但人們注意到,此番廣本的召回,並沒有像東本那樣引發如此大的後果。

根據廣本方面的召回公告,將召回部分2017-2018年款冠道系列汽車,共計158,050輛。而召回的原因,是“車輛由於設計原因,車輛長期在低溫環境下短距離行駛時,發動機機油液麵會增高,機油液麵增高到一定程度時可能出現發動機故障指示燈點亮,繼續在上述條件下運行車輛,可能對發動機造成影響,極端情況下可能造成發動機損壞,存在安全隱患。”

一樣的問題,同樣是召回,為什麼廣本比東本“高明”?

我們不妨看看當初東本CR-V的召回原因。東本官方的召回通告:“由於設計的原因,車子持續在低溫環境下短距離行駛時,發動機機油會因為汽油的竄入導致機油液麵的增高,機油液麵增高到一定程度時繼續行駛時可能造成發動機損壞,存在安全隱患。”

很明顯,宣佈召回的廣本冠道與東本CR-V的召回原因,都是“設計原因”導致的機油異常增多。

而廣本對於冠道的解決方案與此前東本召回CR-V一樣,是免費更換空調控制單元、升級FI-ECU軟件,對搭載CVT變速箱的車型同時更換散熱器下水管總成、升級TCU軟件。其目的,在於抑制機油液麵增高,消除安全隱患。

一樣的問題,同樣是召回,為什麼廣本比東本“高明”?

按道理來講,同樣的品牌,又是同樣的問題,廣本應該也被“機油門”搞得焦頭爛額。那為何廣本的輿論壓力要比東本小好多呢?

關鍵因素,就在於廣本面對爆發出來的問題,沒有一味地“壓制”,而是採取主動溝通的方式。

事實上,早在今年初,即東本CR-V機油門事件爆發,全國CR-V車主集體抗議之時,網上關於廣本冠道也出現機油異常增多的消息便不脛而走。

而出問題的車型,也主要集中在1.5T車款——這與東本CR-V的問題極其相似。於是,當時就有網友質疑,這兩款完全一樣的發動機,東本CR-V出了問題,那麼廣本冠道有很大概率“中獎”。

當時,東本方面的應對措施,是“打壓”——一方面,忽悠發現問題的消費者,跟他們講這不是質量問題,不影響使用。另一方面,在網上大量刪帖,並且串通某些內容分發平臺,對相關的報道一律攔下。

一樣的問題,同樣是召回,為什麼廣本比東本“高明”?

而就在事態有可能急轉直下之前,廣本內部出臺了一個政策——暫緩向市場售賣問題車。也就是說,在東本還忙著向外界解釋“這不是我的問題”時,廣本已經在著手準備,而其第一步,就是儘量降低受波及的範圍。

此後,有消息稱,廣本將會採取“內部秘密召回”的方式,對於發現此類問題的車主,進行安撫,而對未發現問題的車主,則暫且不作處理——這與東風本田在面對CR-V機油門問題時第一次發佈的處理方式如出一轍。

這種做法的好處,在於付出儘可能低的成本,就解決了最棘手的問題。畢竟,能夠主動發現問題的車主,佔整個車主群體的比例,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安撫了這些人,那麼危機,就“迎刃而解”。

事實上,正是東本之前想要採取這種處理方式,被輿論指認為“缺乏誠意”,進而為引發更大的危機埋下伏筆。

所幸的是,廣汽本田方面沒有采取這種方式,而是直接報請國家質檢總局,實施全面召回。

如果單從問題本身來說,廣本冠道與東本CR-V一樣,都是因為產品的設計缺陷,導致嚴重的質量問題。而市場和輿論之所以會對二者有區別對待,關鍵在於兩個車企在面對危機時,採取不同的應對方式。

同樣的品牌,一樣的問題,卻完全不同的市場反響,本田雙雄的“機油門”事件,堪稱中國車市危機處理的“教科書”案例。而廣本,則給同門兄弟東風本田,上了生動而深省的一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