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真人:要突破「丹書眼障」,不要在古代丹書的隱喻中打轉轉

要明悟基本原理,揭示氣功奧秘,須突破三個屏障。一是“迷”障,或迷念所學而否定氣功實踐,或受迷惑而以假為真。二是“眼”障,就是不肯點破的‘窗戶紙’。宋代紫陽真人最先提出要突破“丹書眼障”,不要在古代丹書的隱喻中打轉轉。三是“門”障,以一法一術為高,講一法一術之理,難以透過現象看本質。要舍異求同。

紫陽真人:要突破“丹書眼障”,不要在古代丹書的隱喻中打轉轉

全憑意念主導

譬如靜功有意守之法,但意守哪個丹田都有效,則守哪個丹田不是關鍵;不意守丹田,而意守人體其他“內景”也有效,則意守丹田或哪個“內景”也不是關鍵;不意守“內景”,而意守“外景”也有效,則意守內景還是外景也不是關鍵,只要意守就可;而“不意守”也有效,還有數息法、唸誦法、觀照法等等也有效,則似乎是否“意守”也不是關健。

共同之處只是誘導入靜進入類催眠態而已,一入靜,人體便可進入最佳自然調控狀態,開發人體潛能,出現生命奇蹟,但又為什麼要有不同方法呢?因為各有所長。有的只起誘導人靜作用,有的還起內氣誘導作用,有的還起生理導引作用(如深呼吸法),有的還起信息誘導作用。誘導目的不同,信息載體也就不同。

但否定“意守”是一切功法共同的關鍵,又不是否定“意”的關鍵作用。“不意守”也是一種意守,是守“無”,總離不開“意”,只是意有平常之意(平時儲存的信息)、功前之意、功中之意罷了,用一句歇後語來說:“達摩西來無一字,全憑心意下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