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元代釉里紅淨瓶觀音坐像

釉裡紅是元代時期創燒的一種高溫釉下彩。用銅紅料在瓷胎上繪畫,施透明釉後在1350℃以上的高溫還原焰氣氛中一次燒成。其中銅分子對窯內氣氛及溫度要求非常高,稍微有所溫差,則易形成次品,從目前存世的元代釉裡紅看,髮色純正的極少,可見其技術難度很高。

最近,深圳雍道文化有幸徵集到一座元代釉裡紅淨瓶觀音坐像,坐像高57釐米。

鑑賞:元代釉裡紅淨瓶觀音坐像


鑑賞:元代釉裡紅淨瓶觀音坐像


名稱:元代釉裡紅淨瓶觀音坐像

年代:元代(公元1206年~1368年)

尺寸:高度57釐米

淨瓶觀音坐像通身施釉裡紅,以白瓷為底,整體通透光潤。

你看她,面頰豐腴圓潤,清秀靚麗。雙目微閉,表情恬淡柔和,端莊慈祥,神態自然,氣質高雅。一張盈盈笑臉散發出迷人的東方魅力。左手執淨瓶,“瓶中甘露常遍灑”,右手現說法印,坐像左腳垂地,彷彿時刻要起身的姿勢,綜合來看,講的是觀音菩薩隨時隨地“隨應赴感”為眾生廣說妙法,使得清涼遠離煩惱的含義。

觀音在早期佛教經典中並沒有出處,是佛教傳到中國後,與中國本土文化融合而產生的。五代時期所見的觀音為男性形象,面部有鬍鬚。宋代人們對觀音的崇拜已深入到民間各個階層,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所見觀音形象已演變為女性形象,面容嬌美,體態婀娜多姿,雍容典雅,充滿了智慧和慈愛。

元代元世祖信仰藏傳佛教,將藏傳佛教視為國教,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合一併存,於是在全國範圍內廣建寺廟,塑造佛像。同時在景德鎮和龍泉窯也燒造了大量的瓷質佛像,如釋迦牟尼佛像、觀音菩薩像、佛龕等,水月觀音菩薩像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也給後世留下難以逾越的瓷塑造像之經典。

元朝在瓷業產區景德鎮設浮樑瓷局,專門生產宮廷及皇家用瓷,燒造出了像青白釉、元青花及青花釉裡紅觀音菩薩像佛造像,元代大件瓷造像燒製技術的成功,為以後大件元青花瓷器奠定堅實基礎。浮樑瓷局還燒造一些藝術水平較高青白釉多穆壺及各類大小青花瓷,對景德鎮制瓷業進行了統一管理,促進了元代瓷業的發展。

這件釉裡紅觀音菩薩像,法相端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精妙絕倫。體現元代瓷塑的高超技藝水平給菩薩注入了藝術的生命,乃元代陶瓷菩薩塑像中之上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宗教價值和收藏價值,彌足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