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租賃公司呈現「馬太效應」,A股併購新三板卻熱情高漲

2017年在新三板上租賃公司呈現出“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一個皖江金融租賃總資產規模相當於46個康安租賃,而在融資能力上,皖江金租、康富租賃融資過百億,而其他4家相對較小的租賃公司顆粒無收。

新三板租賃公司呈現“馬太效應”,A股併購新三板卻熱情高漲

新三板最早發源於北京中關村,主要是一些相對高科技的企業。而之所以叫“新”三板,是因為還存在一個老三板,主要是承載退市企業、很久以前的STAQ、NET轉讓系統三部分的公司股權轉讓,老三板基本已經死了,由於中關村的企業有限,因而當時的新三板也沒多少成交,交投極度不活躍。

2012年,新三板擴大到4個國家級高新園區,項目來源大大擴展。到這裡不得不說一下申銀萬國,申萬的投行部一直不溫不火,但是在其他券商不屑於做新三板而忙於做IPO這種大單的時候,申萬在其他人看不見的地方默默的做著大量的新三板。

2013年底,證監會宣佈新三板擴大到全國,對所有公司開放。2014年1月24日,新三板一次性掛牌285家,並累計達到621家掛牌企業,宣告了新三板市場正式成為一個全國性的證券交易市場。

新三板租賃公司呈現“馬太效應”,A股併購新三板卻熱情高漲

到2015年3月6日已有累計2026家公司在新三板掛牌,從家數和總市值上來說已經較為龐大。

今年以來,超過40家A股公司宣佈併購新三板公司,涉及交易總額超過90億元。儘管雙方最後終止實施的案例也不少,但跨A股上市公司併購新三板掛牌公司的熱情依然高漲。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併購新三板企業包括三類:通過橫向併購整合,獲得更多市場份額;通過縱向併購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提升協同效應;通過多元化戰略拓展新業務,挖掘新的盈利增長點。而新三板市場為上市公司提供了尋找標的的便利。同時,新三板新興行業公司數量多,覆蓋的企業及業務類型豐富,上市公司尋併購標的時,便於篩選企業尋找合適標的。

新三板租賃公司呈現“馬太效應”,A股併購新三板卻熱情高漲

不過新三板眼下最大風險,在於延遲披露2017年年報。4月27日是4月份最後一個交易日,也是新三板2017年年報披露截止日。公開信息顯示,截至當日,共計11371家公司披露2017年年度報告,其中數百家企業趕在最後一天“壓哨”披露年報。但除已完成披露及已提交終止掛牌申請的公司外,尚有460家公司未能按期披露年度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