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論衡》十大傳世金言,疾虛妄古之實論,譏世俗漢之異書

《論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國歷史上一部不朽的無神論著作。現存文章有85篇。該書被稱為“疾虛妄古之實論,譏世俗漢之異書。”

一、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語出(東漢)王充《論衡·感虛》。對人能夠真誠實意,對方就是像塊金石那樣堅硬,也會被打動。

二、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共雷。

語出(東漢)王充《論衡·雷虛》。以“同風”、“共雷”為喻,說明相隔較遠的兩地有著不同風俗的必然性。“千里”、“百里”都是誇張,而非實指,意為距離遙遠。

王充《論衡》十大傳世金言,疾虛妄古之實論,譏世俗漢之異書

三、達者未必知,窮者未必愚。

語出(東漢)王充《論衡·自紀》。身份顯達高貴的人不一定都聰明,處境貧窮卑微的人不一定都愚蠢。

四、鑿不休則溝深,斧不止則薪多。

語出(東漢)王充《論衡·命祿》。只要不停地開鑿,溝渠就會很深;只要不停地砍斫,就會得到很多的柴薪。

王充《論衡》十大傳世金言,疾虛妄古之實論,譏世俗漢之異書

五、採玉者破石拔玉,選士者棄惡取善。

語出(東漢)王充《論衡·累害》。採玉的人劈開石塊取出寶玉,選擇人才就應當要摒棄邪惡的,挑選優秀的。

六、辯者,求服人心也,非屈人口也。

語出(東漢)王充《論衡》。辯論是使人心裡服帖,而不是使人口頭屈服。

王充《論衡》十大傳世金言,疾虛妄古之實論,譏世俗漢之異書

七、處逸樂而欲不放,居貧苦而志不倦。

語出(東漢)王充《論衡·自紀》。身處安逸愉快的時候不能放縱自己的慾望,處境貧困的時候不能讓自己的意志有所懈怠。

八、寒不累時則霜不降,溫不兼日則冰不釋。

語出(東漢)王充《論衡·感虛》。寒冷不連續地累積一段時間,就不會下霜;溫熱不連續保持一段時間,冰就不會融化。

王充《論衡》十大傳世金言,疾虛妄古之實論,譏世俗漢之異書

九、譬猶練絲,染之藍則青,染之丹則赤。

語出(東漢)王充《論衡·率性》引古語。一個人的生活習性就像是一塊未著色的白絹,用靛藍染之就變成藍色,用丹砂染之就成了紅色。一個人的習俗是與他所處的環境密不可分的,有什麼樣的社會環境就會造就出有什麼樣習俗的人。

十、獨是之語,高士不捨,俗夫不好;惑眾之書,愚者欣頌,賢者逃遁。

語出(東漢)王充《論衡·自紀》。有獨到見解的言論,高尚之人不捨放棄,而庸人卻不喜歡;迷惑眾人的書本,愚鈍的人欣然吟誦,而賢德之人卻避而遠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