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史|陸軍第46軍軍史——第十一章 第四節

军史|陆军第46军军史——第十一章 第四节

第十一章

適應和平時期部隊建設要求加強部隊革命化正規化建設

第四節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

大抓基層建設

1954年4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頒發《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草案)》,為軍隊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遵循。1960年10月,中央軍委作出《關於加強軍隊政治思想工作的決議》,成為一個時期指導軍隊政治建設的重要文獻。第46軍黨委認真貫徹《政治工作條例》和中央軍委《決議》,按照“抓班子帶隊伍、抓基層打基礎、抓典型帶一般”的思路,認真開展整風運動,組織學習毛澤東思想,學習雷鋒等先進典型,開展爭創“四好連隊”“五好戰士”活動,全面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促進了部隊全面建設。

一、開展整風運動和反右派鬥爭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後,階級矛盾已不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為糾正黨內存在的不良作風,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去,中共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一次以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為內容的整風運動。6月,總政治部發出《關於全軍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要求全軍堅持既嚴肅認真又和風細雨的方針,以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開展整風,目的是學會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克服主觀主義(主要是教條主義)、官僚主義和宗派主義的錯誤,重點解決官兵之間、上下之間、軍民之間的矛盾。

第46軍整風運動,大體分為檢查批判、反右派鬥爭、專題整改、反省提高4個階段。整風開始後,各級認真組織學習上級有關文件,重點學習討論了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掌握思想武器,宣傳解釋上級關於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精神,引導大家解除顧慮,以對黨對人民對軍隊建設負責的精神,積極參與,暢所欲言,坦誠交流。團以上黨委、機關採取個別談心、黨小組會、官兵座談會、軍地座談會等形式,廣泛徵求意見。廣大指戰員對領導幹部和領導機關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宗派主義表現,進行了批評,提出了建議。各級領導幹部、領導機關從政治上、思想上普遍進行自我檢查,並在聽取群眾意見的同時進行整改。許多團以上領導幹部深入基層,與戰士同吃同住同訓練同勞動,親身體驗基層和群眾的疾苦,研究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在此期間,由於社會上極少數右派分子乘所謂“大鳴”“大放”之機,大肆散佈否定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論,引起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警惕。6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組織力量準備反擊右派分子的進攻的指示》。14日,總政治部發出《關於進行反擊右派的教育和聲援反擊的指示》。據此,整風運動轉向了反右派鬥爭。在反右派教育中,軍採取團以上機關編組學習、營以下幹部分批

集訓、戰土集中時間討論的方式,重點進行了社會主義道路的大辯論,藉以端正認識,明確立場,提高階級覺悟。但是,由於受大的政治氣候的影響,部隊反右鬥爭也出現了擴大化的問題,對一些思想上有模糊認識、有一定歷史問題及其他一般性問題的人進行了錯誤批判,共劃定15人為所謂的“右派分子",並分別給於黨內和行政處分。這些人於1975年全部得到平反並落實了有關政策。

反右派鬥爭之後,整風轉入專題整改階段。為加強整改階段的組織領導,團以上單位成立了整改小組。針對部隊中存在的對農業合作化、統購統銷政策和市場供應緊張等表示疑慮和不滿的思想及言論,以及部分幹部存在的個人主義等問題,各級注重發動官兵積極參與,進行大鳴大放、大整大改。期間,對包括厲行節約、精簡機構、幹部下放、家屬返鄉、改造思想、調整關係、改進作風、整頓紀律等8個問題,進行了專題整改。軍黨委提出了四項整改措施:(一)鼓足幹勁,掀起朝氣,肅清暮氣;(二)打掉官氣,深人實際,深入群眾;(三)反對浪費,厲行節約,樹立勤儉建軍的風氣;(四)樹立民主團結作風。在專題整改的基礎上,又開展了“雙反”運動(反浪費、反保守),橫掃“五氣"(官、暮、闊、驕、嬌),部隊15天就貼出大字報170餘萬張,浪費、保守、“五氣”等不良現象受到了揭發批判。1958年初,整風進入第四階段,主要是針對整風揭發出的問題,學習文件,批評反省,提出整改措施。整風運動於1958年5月基本結束。

整風運動以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題,從“團結一批評一團結”的願望出發,通過大鳴大放,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在一定程度上批判和糾正了領導幹部、領導機關中存在的主觀主義、官僚主義等不良作風,增強了黨內團結和官兵關係,提高了官兵的思想覺悟。但是,由於反右派鬥爭擴大化的問題,整風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目的,造成了一些不良後果。

1959年2月13~19日,中共第46軍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吉林市召開。參加大會的正式代表233人,列席代表177人。大會貫徹中共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總結1958年各項工作,著重檢查思想作風,特別是批判了工作中的浮誇作風。大會選舉產生了軍第二屆黨的委員會和黨的監察委員會。二屆一次全會選舉蕭全夫、高德西、徐其海、謝正榮、趙靖遠、周克柳、張紹儀為軍黨委常委,蕭全夫為第一書記,高德西為第二書記。

根據中央軍委和總政治部指示,1959年9月,第46軍以四級(軍、師、團、營)黨、團員幹部會的形式,開展了反對“右傾機會主義”的鬥爭,4972名黨、團員幹部分兩批參加了會議。四級幹部會議之後,用25天時間,在所有連隊和機關的士兵中進行了一次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心是反右傾、鼓幹勁、保衛總路線、擁護“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在這次運動中,軍共錯誤劃定“右傾機會主義分子"13人,“中右”10人。1962年,這些被錯判的人員經甄別全部予以平反。

二、掀起學習毛澤東著作熱潮

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後,根據總政治部統一部署,軍首先在幹部中開展了學習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活動。1960年7月,總政治部批轉濟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關於組織青年學習毛澤東著作的報告》,要求全軍各級領導機關熱情支持和領導廣大青年士兵學習毛澤東著作。10月1日《毛澤東選集》第四捲髮行後,根據總政治部指示,全軍掀起了學習毛澤東著作的熱潮。當年,第46軍有4470名幹部(佔幹部總數的90%)參加了軍區、軍、師組織的學習毛澤東著作集訓隊。在軍集訓隊的考核中,及格率和優秀率分別達到83.8%和43.9%。1961年,軍黨委作出《高舉毛澤東思想的紅旗,掀起群眾性的學習毛澤東思想新高潮的決定》,號召各級黨委和政治機關採取具體措施,加強組織領導,有組織、有計劃、有指導地開展學習毛澤東思想運動,掀起群眾性的學習毛澤東思想的新高潮。隨後,軍、師、團各級都建立了學習中心組,堅持經常學習。軍黨委委員全部閱讀完(毛澤東選集)第四卷,軍利用20天時間集訓了209名團營幹部。各師在抓好普遍學習的同時,也組織了連排幹部集訓。瀋陽軍區政治部轉發了第133師黨委結合工作學習毛澤東著作的情況報告。

1962年1月18~24日,中共第46軍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462名。大會重點檢査、總結了貫徹落實中央軍委《關於加強軍隊政治思想工作的決議》的情況,研究部署了學習毛澤東著作等重要問題。大會選舉產生了軍第三屆黨的委員會和黨委監察委員會。三屆一次全會選舉高德西、謝正榮、程登志、趙靖遠、王振東、皋峰、周克柳為軍黨委常委,高德西為第一書記,謝正榮為第二書記。

此後,軍黨委在指導毛澤東著作學習活動中,更加註重抓好各級黨委“班子”思想革命化,充分發揮黨委領導的“火車頭”作用,以自身思想革命化帶動部隊的思想革命化。軍黨委每年進行一次整風交心,溝通思想,增進團結。特別是1963年在團以上黨委中開展的以反鋪張浪費、反特殊化、反貪汙盜竊、反投機倒把、反官僚主義為主要內容的“五反洗澡”活動,深入紮實、嚴肅認真,取得較好效果,推動了各級黨委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1965年6月21~30日,中共第46軍第四次代表大會在吉林市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169名。大會審議通過了第三屆黨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監委工作報告,討論研究了學習毛澤東著作、加強黨的建設問題。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四屆黨的委員會和黨委監察委員會。四屆一次全會選舉了軍黨委常委,劉光濤為第一書記,謝正榮為第二書記。11月24日~12月9日,軍黨委召開軍、師、團三級黨委書記會議,總結交流黨委建設經驗,炮兵第517團等8個單位黨委作了經驗介紹。

在抓毛澤東著作學習活動中,第46軍黨委十分重視理論聯繫實際,講究學習成效,要求各級做到“四個結合”、抓好“三個環節”。“四個結合”,就是結合國內外鬥爭形勢學,結合不同任務和環境特點學,結合政治教育學,結合部隊現實思想學。“三個環節”,即學習前調查研究,確定重點;學習中聯繫實際,反覆對照;學習後狠抓實踐,指導行動。同時強調,要突破一般化,學出新水平,不斷克服只抓時數、篇數、人頭數、心得筆記數的傾向,注重學習運用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在提高學習質量上下功夫,在推動部隊建設上見成效。在各級黨委的正確引導和帶動影響下,學習毛澤東著作日漸成為幹部戰士的自覺行動,並湧現出了一批學用毛澤東著作的積極分子和先進典型。第397團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促進了部隊建設全面發展,以“生產糧食超百萬、軍事訓練滿堂紅”的過硬事蹟,成為瀋陽軍區先進典型。第46軍在該團召開了基層政治工作現場會,著重推廣他們開展訓練中政治工作的經驗。1958年12月,該團政委李錫文被挑選出席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受到了毛澤東的親切接見。第137師黨委聯繫實際學習毛澤東著作,破官立勤,狠鬥名利思想,開門、走出門、請上門接受群眾幫助,在思想革命化方面成效顯著,被瀋陽軍區樹為學習毛澤東著作先進典型和先進師黨委。第137師防化連用毛澤東思想指導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績,被瀋陽軍區樹為學習毛澤東著作先進連隊,榮立二等功。第137師家屬農場的37戶家屬,在毛澤東思想的鼓舞下,不做“官太太”,要當“女八路”,艱苦奮鬥辦農場,被瀋陽軍區樹為學習毛澤東著作先進集體。軍通信營架設連排長曹惠臣,不斷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被瀋陽軍區樹為學習毛澤東著作積極分子。

通過學習毛澤東著作,毛澤東思想深入人心,對提高廣大指戰員的思想理論水平,改造世界觀,增強鬥志,改進工作方法,指導和推動各項工作,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於受林彪推行的“走捷徑”“背警句”等“左”的影響,學習活動也出現了庸俗化、簡單化等偏差。

三、開展學習雷鋒、“南京路上好八連”等先進典型活動

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人民解放軍加強部隊思想政治建設,開展樹立共產主義道德風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教育和學習毛澤東著作等活動,先後湧現出雷鋒等一大批先進模範人物和“南京路上好八連”等一批先進集體。他們不僅是人民解放軍的楷模,而且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

雷鋒是瀋陽軍區工程兵第10團運輸連班長。他大公無私,樂於助人;發揚“釘子”精神,刻苦學習毛澤東著作,自覺改造世界觀;工作勤勤肯肯,幹ー行、愛一行、鑽一行,是瀋陽軍區的先進典型。第46軍廣大官兵積極響應瀋陽軍區號召,學雷鋒、當先進逐漸形成氛圍。1962年8月雷鋒犧牲後,國防部授予雷鋒所在班“雷鋒班”榮譽稱號,總政治部發出宣傳和學習雷鋒模範事蹟的通知。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刊發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後,學習雷鋒的熱潮迅速從瀋陽軍區擴大到全軍、全國。第46軍政治部也及時發出學習雷鋒先進事蹟的指示,各單位充分利用廣播、幻燈、板報、專刊等形式宣傳雷鋒的思想和事蹟,組織幹部戰士認真學習中央領導人的題詞,閱讀《雷鋒日記》和《雷鋒的故事》。為推動學習活動的深入,4月,軍召開積極分子代表大會,表彩了一批雷鋒式的先進人物。第409團3連指導員黃顯萬,當戰士是優秀戰土,當幹部是模範幹部,先後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被瀋陽軍區樹為學習雷鋒標兵。此後,部隊學習雷鋒活動不斷深入,雷鋒式的先進人物不斷湧現。第136師醫院炊事員李華金工作勤奮、敬業精業,服務態度周到,炊事技術過硬,在軍內外表演炊事技術200多場,受到廣泛好評,被瀋陽軍區樹為先進典型。第406團6連班長於連坤樂於助人,做了大量好事,在一次國防施工中,為了戰友的安全,奮勇排險,光榮犧牲,被譽為雷鋒、王傑式的人物。軍黨委給他追記一等功,作出《關於開展向於連坤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並在部隊組織了事跡巡迴展覽。

1963年3月30日,《解放軍報》發表題為《艱苦作風,代代相傳》的通訊和“好八連”的故事,介紹了上海警備區警備團3營8連的事蹟。該連於1947年8月組建於山東省菜陽,上海解放後進駐上海市南京路,擔負警衛和巡邏任務。全連官兵身居鬧市一塵不染,艱苦奮鬥的作風代代相傳。他們克己奉公,動儉節約,助人為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愛戴。4月25日,國防部授於8連“南京路上好八連”榮譽稱號。第46軍部隊在學雷鋒的同時,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學習“好八連”的活動,並結合爭創“四好連隊”運動,表彰了一批“好八連”式的先進集體。

此後,部隊又開展了學習王傑、“硬骨頭六連”等活動。學習先進典型活動,極大激發了官兵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軍隊、熱愛崗位的政治熱忱,營造了部隊良好的道德風尚,對加強部隊思想政治建設,推動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進行政治教育

這期間的政治教育突出階級教育這個主題。1961年1~2月,部隊利用1個月時間,進行了以憶階級苦、憶民族苦、查立場、査鬥志、查工作為中心內容的“兩憶三査”教育。其中以憶苦思甜為重點,採取憶“三史"(家史、村史、黨史),請“三老”(老貧農、老工人、老幹部)作報告,參觀日軍殘害中國軍民的“萬人坑”、階級教育展覽等,激發階級仇恨,提高階級覺悟,使全體官兵認清形勢,站穩立場,樹立戰勝暫時困難的信心,堅定對黨中央和毛澤東正確領導的信念。1962年,盤踞在臺灣的國民黨當局妄圖竄犯大陸。為做好應戰準備,軍於7月份集中時間進行了控訴美蔣罪行教育,使廣大官兵加深了對美蔣反動本質的認識,提高了革命警惕,樹立了常備不懈的思想。1963年初,軍第一次在部隊中進行中蘇兩黨分歧公開化的教育,下半年和1964年春又進行了兩次反蘇修教育,都取得了明顯效果。1965年人民解放軍取消軍銜、減薪定級。第46軍及時組織專項教育,引導廣大官兵正確對待軍隊制度改革,確保了部隊思想穩定。

五、大抓基層建設

從朝鮮戰場回國後,第46軍就十分注重抓基層打基礎,較好地實現了“戰轉平”的平穩過渡。1956年,各部隊以遷入新營房為契機,深人開展以落實共同條令、建立正規秩序為中心的正規化建設活動,促進了基層部隊的全面建設1958年,軍黨委著眼加強基層建設、改進領導作風,又提出了領導和機關幹部下部隊的“四、六、八”制度和幹部下連當兵制度,規定軍、師、團的領導和機關幹部每年下部隊蹲點時間分別為4、6、8個月,期間編入班排當兵時間不少於1個月,沒有當過兵或者沒有做過基層工作的青年幹部首次體驗當兵的時間至少半年。軍長蕭全夫帶頭到第409團9連7班當兵1個月,與戰士實行“五同”。在軍、師領導的帶動下,部隊共有1000多名幹部下連當兵,並幫助基層解決了許多困難,密切了官兵關係,促進了官兵團結,有力推動了基層建設。1960年,軍黨委在年度工作綱要中,進一步提出加強連隊建設的5條標準。4月14~20日,軍二屆二次黨員代表會議作出決議,強調要反對官僚主義,改進領導作風。7月,軍黨委進一步提出,要切實克服“三多三少”(上層活動多,深入基層少;文件報表多,總結經驗少;一般號召多,具體幫助少),關“四閘”(會議閘、文件報表閘、集訓閘、借人閘),樹立面向連隊、深入實際、聯繫群眾的作風。當年,還抽調1028人次的幹部,組成336個工作組,分4批對35個連隊黨支部、營黨委及部分小單位黨支部進行了整頓,37.6%的後進黨支部經過整頓邁入先進行列。1961年,又對66個黨支部和所有團支部進行整頓,恢復建立連隊軍人委員會。為保證基層幹部力量,軍黨委要求各級嚴格控制連隊幹部的流動,連隊幹部出現臨時缺額時,要安排機關幹部下連代職,保證所有連隊長期有70%以上的幹部在職在位。同時,對幹部進行了普遍審查,較大幅度地調整了連隊主官。1962年之後,部隊全面學習貫徹《中國人民解放軍連隊政治指導員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連隊支部工作條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連隊支部工作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連隊革命軍人委員會工作條例》,基層政治工作日趨正規和活躍。

在加強基層建設的過程中,第46軍堅持把開展爭先創優活動作為重要載體。1958年,根據總政治部《在連隊中開展“五好”運動的指示),軍深入開展了以“學習好,愛護武器裝備好,消滅事故好,節約好,身體好”為基本內容的爭當“五好戰士”活動,並主動與第38軍相約開展友誼競賽,在部隊營造了一個比先進、趕先進、超先進的濃厚氛圍。1960年9月,中央軍委對“五好戰士”標準作了重新規定,確定為“政治思想好、軍事技術好、三八作風好、完成任務好、鍛鍊身體好”。1961年全軍爭創“四好連隊、五好戰士”運動全面展開後,軍黨委又作出《創造“四好連隊”的決定》,創造“四好連隊、五好戰士”運動隨即掀起熱潮,併成為基層建設的目標和經常性工作。當年,共評出“四好連隊”82個,佔連隊總數的26%。1962~1965年,共評出“四好連隊"288個,“五好戰士"3萬餘人次。“四好”“五好”運動的開展,使部隊各行各業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推動了各項工作,並湧現出一大批先進單位和模範個人。1964年8月,軍召開“四好連隊”“五好戰士”代表會議,表彰了59個先進單位和個人。

1964年林彪提出“突出政治”"之後,強調“政治掛帥”,以政治思想好這個“一好"帶動三八作風好、軍事訓練好、生活管理好“三好”,政治思想好的內容也突出了階級鬥爭等“左”的觀念,使“四好連隊”“五好戰士”運動發生了偏差,出現了形式主義、錦標主義等傾向,部隊也發生了一些比較嚴重的事故。僅1964年就發生各種事故107起,其中政治性事故和刑事案件18起,行政責任事故89起,亡7人、傷59人,對部隊建設造成了重大損失和不良影響。

“四好連隊”,即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風好、軍事調練好、生活管理好。“五好戰士”,即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風好、軍事技術好、完成任務好、鍛鍊身體好。

军史|陆军第46军军史——第十一章 第四节

PLA136137138133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部隊大院子弟】微信公眾平臺微信號:

PLA136

PLAPLA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