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克團:區塊鏈將構建什麼樣的未來組織?

詹克團:區塊鏈將構建什麼樣的未來組織?

《人類簡史》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書裡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

“人類獨特的地方就在於會講故事。人類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實現非常大規模的協作,一步步紮根,戰勝其它更加強大的生物,從而變成地球之王。”

虛構的故事是人類各個組織得以正常運轉的重要保證,是勞動組織得以協作的基礎。宗教需要信仰,現代企業需要建立自己的願景、使命和文化,個體也需要信仰組織的文化、願景、目標,因為個體之間需要互相信任。

如何建立一個“故事”,並教化個體相信它,這是組織的使命。

古典勞動組織的運轉

原始的勞動組織,最早是部落、家庭、個體戶和小作坊這種。

勞動組織形式,基本上依靠血緣的社群關係組織在一起,我認識你、你認識他,所以可以彼此信任。這種組織可以完成的勞動任務也是非常簡單,幾乎每個成員都可以獨立完成整個任務。組織規模很小,基本不需要管理,每個個體都互相認識。勞動所得被平均分配,一般按人頭繳納社會義務,或者平均主義。

組織存在的基礎是人類生存需求,而個體基本上沒有辦法退出組織,否則就無法生存。

政府是更高級一點的勞動組織形式。

政府,從最早的城邦發展到帝國,依靠的是徭役、兵役、稅收等形式組織勞動。任務複雜,每個成員只能掌握一部分方法。組織的規模可以很龐大,比如一個帝國可以有幾十億人口。不同組織要完成的任務和方法幾乎一模一樣,政府修路、打仗,還可以互相學習、參考。勞動所得往往歸勞動組織者所有,間接服務於整個群體,勞動本身就是社會義務。組織的基礎是權力,個體被強制服務於整個組織。

而宗教是依靠信仰、信念自動聯結在一起。

建教堂、做慈善、做公益,不同組織標榜著“絕不相同”的任務和方法。組織的規模可以非常龐大,管理成本較低。個體的勞動往往是無償的,勞動所得名義上歸神所有,間接服務於整個信仰群體,勞動本身就是社會義務。組織的基礎是信仰,個體自覺、自願地加入組織,無條件信任組織。

政教一體的國家是兼具政府和宗教的特點,這可能是農業時代最佳勞動組織形式。

此情此景,正如《道德經》上的一段話:“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現代企業的組織形式更多

企業出現後,人類可以完成任務的複雜度、類型數量呈指數增長。企業規模從幾十個人到幾十萬人不等,一般是合同制管理、中心化管理,企業的管理成本相對很高。一般按勞分配,原則上,個體要保證勞動額度的下限,屬於半自由勞動,一般按勞動所得的總量或增量繳納社會義務。

組織的基礎是法律,個體自願、有償地參與組織,個體進出自由,但需要遵守一定的契約。雖然其基礎是法律,但企業非常強調企業文化,需要個體在思想理念層面認可企業的故事,成員之間也需要互相信任。

1)股份制

股份制是現代企業最重要的組織形式。但是,以前的股份制企業,已經不能滿足高科技企業的需求了。

高科技的創業歷程一般是這樣:先提出一個想法,寫一個商業計劃書,非常艱難的找到投資,開始去創業。創業成功之後,就準備上市。

以前是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現在是公司上市時,洞房花燭夜。

其實對於很多高科技公司,上市時,已經不需要錢了,但在招股說明書裡要提拿錢幹什麼?其實是為了早期投資人更好地退出,這背離了東印度公司發明股票的初衷。

股票是1602年荷蘭籌建的東印度公司發明的,那時候他們要出海做貿易,沒有錢,風險也很大,所以就開始發行股票借錢。船回來之後,掙的錢再分紅。

對於今天的高科技企業,股票已經背離了這個初衷。股票持有者關心的是股票的收益,不會參與公司的業務,甚至惡意收購。

2)共享經濟

現代企業進一步發展成了信任效率更高的企業平臺,因此也發展出了今天的共享經濟,包括淘寶、滴滴這種。

這種組織的基礎是企業平臺的規則,個體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可以自由的加入與退出。平臺個體還是按勞取酬,個體可以決定勞動還是不勞動,也可以決定今天多勞動還是少勞動。比起企業的員工,要自由一些。

3)眾籌與開源社區

新型高科技勞動組織形式,最近我們也看到一些很大的創新,一個是眾籌,另一個是開源社區。

眾籌解決了高科技創業初次融資和出資者的參與問題。但有一個問題,就是眾籌和早期參與者沒有能夠享受到被籌對象的成長紅利。

因此,如果出現一個基於區塊鏈的眾籌平臺,就有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開源社區是非常偉大的,像Linux這樣的開源軟件開發就是非常偉大的勞動組織形式。特定人群像蜜蜂一樣自組織地在協作,組織和管理成本趨近於零。但是缺少機制來保證參與者的利益,這也是比特幣社區紛爭不斷的原因。

因此,如果開源項目和區塊鏈結合,下載軟件是要給開發者付錢的,這也會出現很不一樣的情況。

對於今天大多數的企業,如果把企業的股票都token化,就可以解決現代企業碰到的兩個問題,企業融資時間成本就會變得更合理。token持有者,就是企業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參與者要用token來購買企業的產品和服務。

因此,token持有者會把企業當做寵物養,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企業股東把企業當成肉豬來養,股票市場就是企業的屠宰場。

區塊鏈企業即將到來

農業時代,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生產關係的重點就是要把人固定在土地上;

工業時代,資本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生產關係最重要的形式是把資本用股份形式表現,企業是為股東服務的;

信息時代,智力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現代高科技企業對股份制生產關係做了很多修正。包括引入風險投資,技術團隊可以直接用技術入股;

人工智能時代,數據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數據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它可以隨意的複製,形態是相同的,份數是無限的。那麼如何進行確權,如何進行鑑權,這就需要用到區塊鏈的技術。

現在涉及區塊鏈的企業,常見的是號稱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一些當下經濟和社會問題。其實當下很多經濟社會問題痛點不見得用區塊鏈能解決。這種企業基本上是把區塊鏈當萬金油,因此騙子居多。

另一類是提供區塊鏈基礎服務。這種企業一隻腳踩在區塊鏈的水裡,但組織形式還是傳統企業。比特大陸就是這樣的企業,所以我們還要去傳統股票市場做IPO。

真正的區塊鏈企業,是把自己的商業模式和經濟活動直接建立在區塊鏈之上的企業,發行自己的Token。

我認為這才是未來商業模式的進化。伴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區塊鏈將進一步改造現在的生產關係,創新將更加多樣、快速化、即時化、大眾化。創新的成本也會更低,除了智力之外,對勞動者的其它約束會越來越少。

經濟活動參與的面也會更加廣泛,參與者的數據、參與者的經濟活動都會被token化。

區塊鏈的發展速度取決於token合法化的進程。因為token是天然的股票,具有股票的所有屬性,且優於股票;token是天然的交易等價物,只用鈔票作交易等價物的時代已經過去。

發展區塊鏈經濟,如果用馬(舊的監管制度)去拉火車(區塊鏈企業)肯定不行。我們要做的是去掉馬,讓火車自己跑:在法律層面對區塊鏈的token進行恰當的定義、保護與監管。

回到《三體》裡的一個假設: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在宇宙裡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當它發現別人時,第一個正確的決定就是迅速把別人幹掉。”

可以想像這樣一個黑暗的世界是多麼可怕,因為沒有信任。那麼在黑暗之中有沒有可能建立信任呢?

做區塊鏈的朋友都知道拜占庭問題,區塊鏈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如果宇宙星球之間有區塊鏈這樣的信任機制,《三體》中的這個假設就不成立了。

比如比特幣,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私有財產。因為在比特幣誕生之前,所有金錢、土地、黃金、奴隸、牲畜,當你人身自由失去時都不是你的,只有比特幣不一樣。

甚至我們可以科幻的假設,如果把自己冰凍起來,幾個世紀之後再回來,你還可以使用比特幣。還可以再科幻一點假設,如果有輪迴,你死了之後,在下一輩子能夠記住今生比特幣密碼,還可以再使用。

基於區塊鏈,不需要共同的故事,也不需要專門講故事的中心。區塊鏈只需要相信邏輯、相信數據、相信密碼學。在區塊鏈裡,大量的礦機和大規模頭部的礦產,建立起來的PoW網絡是可以相信的,今天PoW依然是公鏈最可靠的共識機制。

區塊鏈超脫出人性,為沒有故事的利益體,構築了另一種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