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美叫「典雅」,中國畫的精神境界

鄭玄《周禮注》:“雅,正也。”中國畫尚雅,以雅為美,其實就是以正為美,把“雅正”之境作為最高審美追求。涉及到畫家的藝術風格,並反映畫家的思想、意境與審美標準。

有一種美叫“典雅”,中國畫的精神境界

萬壑松風圖188.7*139.8釐米 李唐

說到雅,人們自然會聯想到八大仙人、倪雲林的畫,想到黃賓虹那些純水墨的藝術作品。不錯,那的確是一種雅,是一種“清雅”。他們把繪畫當成一種閒情逸致,追求一種淡泊、簡古、超脫世俗的精神,要求作品“清高”、“絕俗”、“不食人間煙火”。然而,中國畫的雅是多方面的,除“清雅”外,還有“高雅”、“和雅”、“大雅”、“典雅”等多種範疇。“典雅”一般是指佈局有法,行筆有本,有變化而不離規矩,氣勢磅礴,落落大方,莊嚴肅穆的境界。與“清雅”不同,“典雅”的藝術作品,適合展示於廟堂之上、公共場所,彰顯正大氣象,適合於大眾的審美需求。

翻開中國美術史,可以發現有許多經典之作,今天看任然不為過時,比如范寬《溪山行旅圖》、李唐《萬壑松風圖》等。這樣的作品符合“典雅”的審美範疇,達到了“典雅”的藝術境界。

有一種美叫“典雅”,中國畫的精神境界

高逸圖 92.0*35.0釐米 張大千

“典雅”與中國畫注重精神陶冶,關注人的存在價值和生命意義,追求“天人合一”分不開。“典雅”之境是人與自身心、性的構成,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在相互存在中的構成。即如臺灣學者徐復觀所指出的,中國文化的特徵是“在人具體生命的心、性中,發掘出藝術的根源,把握到精神自由解放的關鍵”(《中國藝術精神·自敘》)。中國畫的基本特點體現著畫家對於人的生存意義、存在價值與人生境界的思考與追尋,其要旨在於說明人應當有什麼樣的精神境界。怎樣才能達到這種精神境界。

有一種美叫“典雅”,中國畫的精神境界

韶山春靄134.0*75.0釐米 胡佩衡

中國畫要達到“典雅”境界,就應該在筆墨表達方面應追求平實、莊重,作品風格應像經典一樣渾厚、醇雅,筆墨溫醇,色彩雍容、飽滿,有深厚的審美意蘊。對“典雅”審美境界的推崇,和中國文化對思想精英與經典作品的崇拜分不開。而中國哲人的經典裡包容著豐富多樣的學識。

“典雅”說的內涵極為豐富。總的來看,“典雅”說要求審美主體必須學識淵博、品德高尚、志向遠大、胸襟寬廣。藝術作品,則應中正宏博、氣魄雄偉、意蘊深遠、風貌溫厚、品格高古。

有一種美叫“典雅”,中國畫的精神境界

蜀山所見104.0*97.0釐米 王雪濤

“典雅”之說,就是一種“雅正”的美學精神,一是要求典雅正見,不從流俗。即如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所云:“吾家世文章,甚為典正,不從流俗。”“典正”,即典雅、正統,不同於世俗之作。二是要求天然真淳,提倡“真美”,發乎自然。強調藝術審美、創作必須發自真情,要真骨凌霜,高風跨俗,自然超妙。畫有真情方為上品。元好問《論詩》雲:“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天然”即自然高妙,是不造作、不雕飾;“真淳”即感情真實,非無病呻吟,兩者並稱指藝術作品的真實應當包括情真、理真。

有一種美叫“典雅”,中國畫的精神境界

萬山紅遍79.5*49.0釐米 李可染

“典雅”的境界是一種正大氣象,最忌諱繪畫中取媚於人、裝腔作勢和附庸風雅的繪畫作風。畫家心地不乾淨,自然缺少中正之氣而導致畫落入俗格。如果是出於天性、出於肺腑者,必臻於雅。文人畫也是以天然為雅,做作為俗。

一個畫家沒有深厚的文化修養,其對繪畫的領悟也會大打折扣,而畫品的高低又決定了畫家水平的高低,真正的藝術需要學養的全力支撐。清代張式《畫譚》說:“畫,心之文也。學畫當先學修身,身修則心氣和平,能應萬物,未有心不合而能學畫者!讀書以養性,書畫以養心,不讀書能臻絕品者,未之見也。”

有一種美叫“典雅”,中國畫的精神境界

《慶祝偉大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四十週年》67*129釐米

胡佩衡、秦仲文、馬伯逸、周元亮、周懷民、郭味蕖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