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冤枉了茶的「苦澀」

常說不苦不澀不成茶,茶葉帶有“苦澀味”的原因主要歸結有三種種,一是茶葉自身的苦味物質、澀味物質作用的結果;二是病蟲危害導致的;三是施用化肥的茶園。很多茶友喝茶,僅憑一口,就妄下定論。入口苦澀,他就覺得這不是好茶,這是冤枉了茶的“苦澀”。

別冤枉了茶的“苦澀”

事實上,懂茶的人往往不會憑藉茶的苦澀度來判斷茶的好壞。茶的苦澀味只不過是茶的一種本味,從來都存在,但從來都不是唯一或者一直存在。茶葉的苦味物質,主要有:咖啡鹼、可可鹼、茶葉鹼、花青素類、茶葉皂苷、苦味氨基酸及部分黃烷醇類。

茶湯的苦味常常與澀味相伴而生,在茶湯的滋味結構上占主導地位。茶湯中的生物鹼與大量兒茶素類物質形成氫鍵締合物,在兒茶素類和咖啡鹼相對含量都較高的茶葉中,茶湯濃醇鮮爽,是優質茶葉的表現。

別冤枉了茶的“苦澀”

茶葉的澀味物質,主要有茶多酚類、醛、鐵等物質,其中兒茶素類尤為重要。當然,也有其他原因造成茶的苦,採摘病蟲危害嚴重的原料製成的茶葉,苦澀味往往比正常芽葉重,甚至出現“惡苦”、“腥臭”。這樣的苦和茶本身有的那種苦味,是完全可區分的。

澀,在茶的諸味中常常處於不受待見的地位,甚至不及苦。苦尚可清火解毒,有所謂“良藥苦口”之說。而澀則令人難以下嚥,味何以堪?所以茶人們製作茶品時,往往為祛除澀味而竭盡努力。

別冤枉了茶的“苦澀”

比如:

1、陳放茶的茶多酚在長期存放過程中會被漸漸氧化,這樣就減少了茶葉的苦澀感。

2、紅茶的製作工藝導致80-90%的茶多酚被氧化成茶黃素和茶紅素等,減少了茶葉的苦澀感。

3、優質綠茶嫩葉中的氨基酸含量很高,明顯的鮮爽感會掩蓋茶湯的苦澀。但是綠茶沖泡後放涼就會喝出明顯的苦澀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