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在大人抱著的時候不能坐,一坐下就哭,站起來走動就不哭了,這是怎麼回事?

Jazzlu957


😂😂這種情況幾乎每一位家長都遇到過,包括我。為什麼“嬰兒抱著不能坐,坐下來就哭站起來走動就不哭”呢?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種現象,是寶寶自我保護意識所形成的條件反射。

人類在原始社會幾乎與其它動物沒有區別,為了爭奪食物不得不面臨弱肉強食的生活環境。其結果無法兩種:要麼吃掉野獸,要麼被野獸吃掉。

但人類聰明的地方是知道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這種逃生的本能反應一直延續到今天,就形成了“新生兒被父母抱著走動就有安全感”的條件反射反應。

也就是說當寶寶被父母抱著走動時,寶寶能感覺到沒有被拋棄的安全感。反之,當父母坐下來時,寶寶誤認為這是大人要將他當作負擔丟掉自己逃生的意思,因此寶寶就會出現心率加快和大聲啼哭的表現!😭

歸根結底,寶寶出現“抱著走動不哭,大人一坐下來就哭”的原因與寶寶安全感缺失有關係。這種解釋出現在2013年《現代生物學研究》上,個人覺得比較靠譜。


寶寶出現這種現象如何護理呢?

1、首先,當大人一坐下來或者寶寶一放到床上就哭時,家長一定要對寶寶的哭做出回應。千萬不要對寶寶置之不理任憑寶寶哭!這樣做的結果雖然有可能會讓寶寶哭累了睡著,大人省心了,但是孩子安全感不足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寶寶長大之後很容易造就膽小、懦弱、社交能力差、情緒暴躁等負面性格。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對寶寶進行安撫,並告訴寶寶“媽媽就在這裡,永遠不會離開你”!

2、陪睡。大部分時間寶寶哭鬧存在“鬧覺”的可能,此時媽媽應該將寶寶摟在懷裡緊貼著寶寶的身體陪寶寶睡覺。同時,最好給寶寶做親子撫觸。睡眠姿勢見下圖:

如果媽媽上班了不在家,也可以將一件帶媽媽體味的衣服放在寶寶身邊。或者讓寶寶在家長肚子上趴一會兒模仿寶寶在子宮的環境,當寶寶聽到媽媽熟悉的心跳時,心率就會慢慢趨於平穩並停止哭鬧。當然這種姿勢爸爸也能做到,只不過效果比媽媽要差一些。見下圖:

3、給寶寶打襁褓,或者寶寶要睡時放在一個空間較小的環境裡睡覺。比如四周有圍檔的嬰兒床或者搖藍,一般來說空間越小寶寶越有安全感。

4、腹部按摩。還有一種寶寶哭鬧有可能是寶寶“腸脹氣”或“腸絞痛”。當寶寶臉紅、唇周發白,手舞足蹈並身體扭來扭去時可能是寶寶“腸脹氣或腸絞痛”的表現。此時可以通過飛機抱或者“腹部按摩”能夠緩解。詳見下圖:

總的來說,寶寶出現“大人抱著不哭一坐下就哭”有多種原因造成的。寶寶哭鬧時父母一定要做出回應不要置之不理,這樣對寶寶的大腦神經系統發育不利,對寶寶的安全感建立更皮不利。

以上是我的觀點,如有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


爸爸不講理


哄睡一小時,放下一秒鐘;抱睡倆小時,坐下立馬哭!這句話用來形容寶媽的“煎熬”最合適不過了,明明看到小傢伙睡得特別踏實,可是一坐下寶寶就像“定時炸彈”一樣立馬爆發。於是寶媽又要進入到新一輪的哄睡模式……


嬰兒抱著起來走動就不哭,一坐下就哭是怎麼回事兒?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可愛的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安睡了10個月,習慣了和媽媽母體合一的生活方式。在10月的某一天,突然離開母體,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聽不到熟悉的心跳、聞不到熟悉的味道、感受不到溫暖的體溫、這些變化都會讓寶寶變的特別不安。

當大人抱著寶寶的時候,TA又感覺到了在媽媽肚子裡的溫暖,當大人抱著寶寶走動的時候,那種感覺就像在羊水裡隨著媽媽的步伐而不停的晃動……這種曾經熟悉的感覺會讓寶寶感到莫名的安全!

可是當大人坐下的時候,這種突如其來的感覺會讓寶寶特別恐懼,沒有安全感!這也就是為什麼寶寶喜歡讓大人抱著走動的原因了。

“高需求”的寶寶該不該得到滿足?

家裡有老人的都會認為孩子哭又哭不壞身體,還有助於消化,就放任其哭不管,幾次過來就“改”了這個“壞毛病”了。


其實這類寶寶屬於高需求的寶寶,只能說明這種寶寶要比別的寶寶更加聰明,更加需要父母的關懷。我認為如果排除寶寶身體不適的情況,只要寶寶有要求,做家長的就應該及時做出反應,滿足寶寶的需求。

大人的溫暖的懷抱是子宮期的延續,雖然這樣做會讓大人覺得“苦不堪言”,但是從長遠來看,父母的及時回應對寶寶以後安全感的建立特別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