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500萬現金真的可以實現財務自由嗎?你怎麼看?

大都無城


財智成功曾經說過,只要有一套沒貸款的房子,再有500萬元現金,就算是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


目前保本並且安全的年收益率,可以達到4%以上,也就是說500萬元每年可以有20萬元的利息收入。即使是在一線城市,也是生活無憂的。


當下是這個標準,但是十年後或者二十年後是否還是財務自由,這就很難說了。


財務自由一定是一個變動的標準,而不是一直恆定不變的。


按照央行2017年公佈的數據,通貨膨脹率是7.5%,當然我們個人感覺可能不止這個數字,房價的漲幅似乎更能代表通貨膨脹的增速,誰讓居住成本已經是我們最大的消費支出了呢。


即使以明顯偏低的7.5%為標準來看,保本的理財,每年財富減少也會超過3.5%,也就是100元存一年就剩下96.5元了。


那麼,500萬元,只需要10年,就只剩下70%了,也就是350萬元。


20年後,只剩下49%了,不到250萬元了。


實際上,通貨膨脹比我們計算的數字要嚇人的多。


正如80年代的萬元戶比現在的百萬元戶還要富有一樣,當年萬元戶不常見,如今100萬資產的滿大街都是。


如果理財收益跑不贏通脹,財富就會不斷縮水,最後若干年後的500萬還沒有100萬元值錢了。換句話說就是,今天500萬元可以在一線城市買一套不錯的房子,30年後可能只能在二線城市買一個廁所了。印鈔,一切皆有可能。


財智成功


手握500萬現金,我覺得有可能實現財務自由。

所謂的財務自由,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在此,我們不妨設定為當地人均消費支出三倍的生活水平。

比如,巴九言我今年40歲。目前生活所在的青島,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8285元。

我這個人比較保守一點,消費慾望不是很高,覺得一年有84855元的消費支出就挺好的,就算是菜市場自由了,姑且勉強算是財務自由吧。

就奔著上面的目標,我們算一算,看500萬元夠不夠用。

第一,社會保險投入與回報。

為了享受到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為了確保65歲以後有一份養老金,現在必須要投繳社保。

青島市2017年社平工資5309元/月,如果按照100%的基數投保,一年需要支出19622元。按照社平工資年均增長8%的速度,投保到2042年64歲,一共需要投保繳費1434485元。

這樣,可以確保我在65歲退休時能夠有一份養老金,大概每年143626元。估計之後的養老金年均增長速度5%左右,到2058年80歲時一共可以領取養老金3397831元。

第二,消費支出。

根據青島市近10年的有關數據,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速度約為7%。我們採取保守的估算,按照6%計算。

1.個人按照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水平的三倍計算。

65歲退休以前需要消費支出4655528元。退休之後少花點,按照退休前的消費水平年均增長3%,到80歲時一共還需要消費支出7133107元。

兩段時間合起來消費支出一共是11788635元。

2.有老人需要贍養。

根據老人年齡和生活消費支出情況,估計20年需要支出1040480元。

3.孩子撫養到24歲供完大學。

按照城鎮居民平均消費支出水平,大概需要支付423473元。

4.對老婆的考慮。

老婆有工作,也在投繳社保,現在和將來自給自足應該問題不大,在這兒就不計算支出了。

第三,可不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統計彙總以上的現有資金、各項支出和回報,編制2018~2058年的現金流量表,靜態收支虧空6289243元。

怎麼辦?要想達到以上的規劃目標,要麼控制消費支出,要麼拿著500萬本金去投資理財。

簡單計算了一下,500萬本金投資理財,需要達到年收益率4.43%的水平,才能保證上述設計目標能夠實現。而4.43%的年收益率要求,在目前的理財市場行情下,應該可以實現。

假如不懂投資理財怎麼辦,存銀行三年定期或者五年定期,或者買貨幣基金,也基本上可以達到這個收益率水平。

假如投資理財出現虧損怎麼辦?這個問題就比較嚴重了。我們以上的計算建立在持續不斷穩定的收益基礎上,有一年出現虧損都會很麻煩。

假如通貨膨脹很厲害怎麼辦?假如貨幣貶值很厲害怎麼辦?假如遇到其他災禍怎麼辦?假如……是呀,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性,風險因素太多。

這樣看來,500萬元好像單薄了一點,不敢放心大膽地說是財務自由了。保險一點的辦法,我覺得還是與時俱進,隨著社會的發展個人也不斷進步,怎麼滴只要保持社會平均水平以上就問題不大。

諸位,你們怎麼看呢?


巴九言


擁有500萬說生存無憂更恰當一些,前提是孩子已長大成家,無需財務上再去支持,如果擁有保險,擁有自己的住房,再用500萬資息去過些平淡自在的生活算是夠用了。

可以想象,如果是30歲的年輕人,以上的物質條件就算都具備,但肯定還要為年幼的孩子繼續努力,500萬並不能讓人高枕無憂。

當然,以上場景更符合一二線城市的高壓力環境,假如生活在農村,再種上兩畝薄田,我想資產和資金壓力會小許多吧,也許一兩佰萬就差不多了。

個人需求差異、通漲感受不同決定了財務自由的標準差距也是巨大的,某些雖無存款卻擁有足夠退休金的人也是財務自由的。

很多人在沒有達到個人理解的標準前,財務自由往往被誇大了其“生存無憂”的本質,導致財務自由的含義被無限擴大化了。比如,想在哪座城市生活就到哪兒買房的,叫做遷徒自由,想隨時不工作隨心意享受繁華安靜的,可以稱做心靈自由,等等。

不管是那種自由,努力打拼而來的成就感一定不可或缺,光有外在物質是無法撐起自在滿足的愉悅之心的,比起各種自由,幸福要簡單得多,懂得知足、學會快樂也就足夠了!

生活是一種修行,所謂的財務自由不過是眾多維度上的一個刻度點罷了,絕非來到這世上走一回的全部。


與狼共舞yJ


這個問題要分幾個方面來考慮吧,首先,財務自由是被動收入能滿足你正常生活水平,所以每個人財務自由的標準是不是一樣的,一般有500萬現金,穩健些的話可大部分用來做信託投資,平均年收益百分之8左右,每年利率30多萬,其他的留幾十萬買點銀行理財或貨幣基金,年利率百分之4左右,也可以買點股票或股票基金,或者做基金定投,嘗試多元化理財積累經驗,具體投資比例根據各人風險偏好。

其次,不同城市和地區消費水平差別也很大,在中小城市,500萬現金在手,大部分人應該都能實現財務自由了,但在一線城市可能生活成本很高,還不能坦然享受到老。

另外,不同年齡階段的財務目標和經濟需求也不一樣,500萬現金對於中老年人應該足夠了,但對於要養兒待老的年輕人,或有事業夢想的人可能需要規劃進一步的投資創收。

以上個人意見供參考,歡迎大家來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