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底出擊》里潛艇爲什麼一直被驅逐艦追著扔深水炸彈,沒有辦法反擊呢?

黃韜銘


《從海底出擊》是一部豆瓣評分高達9分的關於潛艇的電影,真實的反映了二戰時德國潛艇部隊的作戰經歷,雖然影片長達三個半小時(據說未剪輯版為五小時),但觀影時它會讓很多軍迷朋友忘了時間的流逝,大呼過癮。可謂二戰經典。 但是很多人在觀影過程都有這樣的疑問: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U型潛艇就擊沉了協約國艦船數百萬噸,戰績驚人。可是為什麼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的潛艇遇到敵方的驅逐艦時,會給對方用深水炸彈追著打而無法反擊?



原因其實很多,下面逐條分析。 首先是魚雷。 二戰時的魚雷主要是直航式,所謂直航式,就像是開槍後,子彈只能直直地往前飛一樣。所以,二戰時德國的潛艇主要用來破壞對方的海上交通線,就算是攻擊大型商船時,也需要浮出水面或水面附近,並且是在商船的前進方向的旁邊,用潛望鏡測定商船的距離和速度,然後打提前量。而會拐彎能自主尋找目標的魚雷在二戰早期和中期還沒有出現,直到二戰晚期德國才研製出來,但也不成熟。二戰時,美國的潛艇就曾被自己發射的魚雷殺了個回馬槍擊中,然後悲慘沉沒。 其次是沒有主動聲吶。 二戰時的潛艇官兵其實是“兩眼一抹黑”的作戰。當潛艇為了躲避驅逐艦下潛到深海後,潛艇是難以向水面上的驅逐艦發射魚雷的。


因為你無法在深海精確測定水面艦艇的速度和距離。而水面上的驅逐艦利用主動聲吶,可以準確探測到水下的潛艇,然後快速行駛到潛艇上方,不停地拋深水炸彈。 二戰時的德國潛艇,大都沒有安裝主動聲吶,只有被動聲吶。因此,在100多米,甚至200多米深的大海里,潛艇裡面的官兵是真正意義上的兩眼一抹黑,只能使用被動聲吶(水聽器)仔細傾聽,驅逐艦過來了沒?走遠了沒?深水炸彈落下來沒?在那時,僅僅是依靠聽,就想對水面上的驅逐艦進行準確定位,然後發射魚雷是很難的。 那麼,為什麼二戰時德國的潛艇不裝主動聲吶呢?原因很多,不過這裡我們可以假設那時的德國潛艇已經安裝了主動聲吶,結果又會如何?


結果就是,作為潛艇的第一大優勢——隱蔽,就不復存在了。本來,驅逐艦需要使用主動聲吶發出強有力的聲波去觸碰深海的潛艇,反彈後以此定位潛艇,這下好了,潛艇自己就發射發出大量聲波,那麼驅逐艦就更容易定位潛艇了。 有人說,那打不過就跑呀!可惜,根本跑不掉。 要知道潛艇和驅逐艦一個在水下,一個在水面,誰的阻力更大一些?當然是潛艇,這是其一。其二,二戰時的潛艇,其動力是水面上時使用柴油發動機,同時給蓄電池充電,到水下後,就只能依靠蓄電池作為動力了,因為柴油機需要大量氧氣,而潛航時,氧氣是遠遠不夠的。這導致潛艇的水下速度很慢,只有不到10節的速度(18.52公里/小時),大多在4節或者5節左右,而同期驅逐艦的航速高達30節(55.56公里/小時)。雖然德國後來製造出了更先進的XXI級潛艇,水下最高航速可達17.2節(31.8公里/小時),但是,這已經是二戰後期了,總共只有兩艘XXI級潛艇參加戰鬥巡邏,且沒有參加過任何戰鬥。 跟驅逐艦相比,潛艇的速度簡直就是“老牛拉破車”。水面上的驅逐艦就像一隻矯健的兔子,它可以快速跑到潛艇上方,噼哩啪啦扔下一堆深水炸彈。若遇到危險,分分鐘就能逃得遠遠的。 有人會問,躲不過的話,上浮決戰呢?對不起,那會兒的潛艇根本耗不起。



且不說驅逐艦給不給潛艇上浮的機會。即使潛艇上浮了,也是凶多吉少。因為驅逐艦的大炮可不像魚雷那樣慢吞吞,大炮既快又準,在潛艇還在慢慢上浮的過程中,驅逐艦就能將數發炮彈打過去,打掉潛艇高高聳立的指揮塔。退一步講,即使上浮後的潛艇逮著機會,向驅逐艦發射了魚雷,這也不意味著驅逐艦必死無疑,因為其速度快和靈活,有機會躲過魚雷繼續攻擊,而潛艇就只有等死了。 綜上所述,二戰時的德國潛艇雖然幹掉了同盟國大量的商船,讓英國一度陷入困境,但是當德國潛艇遇到同盟國的驅逐艦時,艇長們最好的應對策略就是悄悄溜掉,千萬別招惹,否則就會死的很難看。


李三萬的三萬裡


《從海底出擊》是一部經典的潛艇作戰題材電影,可能是對於潛艇作戰表現過於細緻,全片對於普通觀眾可能過於緩慢而晦澀,而對於軍事迷,也有很多不是那麼明白的地。而這,正是導演所以達到的目的,他就是想要給觀眾看看真實的潛艇作戰是什麼樣的。

為了真實地表現潛艇內的真實狀態,導演搭建了一個1:1的潛艇內艙段模型實景。通過液壓機構的擺動,模型可以實現45度的傾斜和搖擺。

《從海底出擊》裡的潛艇在真實世界中也有原型——二戰德國海軍裝備的U96號潛艇,該艇隸屬VII型潛艇,1938年5月30日開工建造,1940年9月14日正式服役。U96在1945年3月30日被炸沉之前,一共擊沉28艘盟軍船隻(合計19萬噸)。

在防空武器方面,U96艇裝備有一門88毫米甲板炮和一門20毫米機關炮。這兩門火炮在作戰時,既可以對海射擊,也可以對空射擊。但是以當時的火炮技術,兩門炮要打中天上的反潛機,還有相當的難度。因為當時的火炮沒有安裝穩定裝置,在有風浪的海面作戰,炮手很難對空進行精確瞄準。而天上的飛機則有比較大的自由度,可以從潛艇的多個方位進行攻擊。而潛艇火炮也採用人力搬動,很難跟上快速轉向飛行的敵機。

因此二戰中的潛艇,在面對反潛飛機時,多隻能依靠下潛,躲藏在水面下,來逃脫敵機的追蹤。不過那個年代的反潛機因為缺乏有效的探測手段,只能通過有限的症候來獲知潛艇的蹤跡,或者依靠大範圍的投擲深水炸彈來消滅潛艇。而潛艇此時只能以最大潛深緩慢航行,脫離敵機的追蹤。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其實就是到目前,潛艇對於天上的反潛機,也只能採取此法來應對。因為就反潛技術而言,潛艇天生就處於劣勢,被動防禦相比勝算會更高一些。


兵器肖寧


二戰時期的潛艇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潛艇,主要是在水面上航行為主,只有在攻擊和躲避攻擊時才會潛入水下。一直到二戰後期,潛艇裝備了通氣管,才實現了潛艇不用完全上浮就能充電的夢想。因為在水下是使用的是鉛鋅電池帶動的電動機,所以航速是非常慢的,一旦被驅逐艦發現是不可能跑掉的。加上當時的魚雷都是直航魚雷,這種魚雷發射前要上浮到潛望鏡深度,對目標艦的距離,航速,航向,相對位置進行觀測,計算出射擊角度,然後根據射擊諸元來發射魚雷。這時候的潛艇是最脆弱的,而且驅逐艦的航速普遍都很高,即使成功發射出魚雷,也不一定能擊中驅逐艦。但是雷跡立即就暴露了潛艇的位置,驅逐艦在規避魚雷後,就會對下潛中的潛艇發起攻擊,潛艇基本上就是十死無生了。


海風吹拂了五千年


以前沒有自導魚雷,一般攻擊水面艦艇需要到潛望深度,並有一定距離。當驅逐艦投深彈時,基本在潛艇上方,潛艇不能攻擊。如果上浮,可能受到撞擊和炮擊。所以潛艇只能躲。現在有改善,但並不大。一旦驅逐艦在頭頂上,躲吧。一旦,射擊就死定了。


海底鑽石


要想武器被髮明出來是針對什麼的。二戰時希特勒為了切斷美國對英國和歐洲等國的援助。使用當時最先進的u型潛艇在大西洋上展開群狼戰術。為的,是通過潛艇在海上進行伏擊,運送戰略物資的貨船。主要武器,也是針對船隻的魚雷。戰爭初期取得了很大成果。但由於當時的武器技術水平有限,戰術單一,潛艇只適合伏擊戰。並且追求的是低噪音,而不是高速度。一旦盟軍發現德軍潛艇,會即可開向潛艇的方向,並使用聲納定位。然後就像老鷹盯著地上的兔子一樣猛撲上去。在潛艇的頭頂扔深水炸彈。而德軍潛艇的魚雷只能平射。跑又跑不過。打又打不到。只能下潛,下潛。簡言之,驅逐艦專殺潛艇,潛艇專殺貨船。但自從現代潛射導彈被安裝在潛艇上。驅逐艦就不敢再那麼放肆了。


borris62


常識問題…環境不對等…炸彈的振動力讓水裡的潛艇沒辦法用魚雷與水面的艦艇形成對等攻擊…不過那是以前…現在核潛艇都配備好多導彈,但是現在艦艇打潛艇也不用深水炸彈啦,好多陪直升機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