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系中,光線最遠只能傳輸五十億公里,那麼太陽系外的恆星的光是怎麼傳到地球上的?

great胡


“首先,我們設置一個偽命題,然後去悟空問答讓他們回答,看他們出糗。”

emmmm,並不想直接回答。1990年,旅行者一號在距離地球64億公里的地方,回頭拍攝了一張地球的照片。目前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200億公里,依然可以和地球通信。可見光也是電磁波的一段特定頻率。

在2016年,哈勃望遠鏡觀測到了一個剛誕生的星系,GN-z11。這個星系我們看到他的樣子,是宇宙大爆炸後4億年時的樣子,它距離我們134億光年。

為什麼我們的手電筒不能照到月球上?為什麼太陽能捂熱地球,但是火星就涼涼?因為光也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它會分散。就好像我們吹氣球,氣球小的時候皮很厚。氣球越吹越大,假設氣球不會破裂,那麼吹大之後,氣球的皮就非常薄了。把普通氣球吹的像地球這麼大,氣球的皮就已經薄到就看不見了。

光也是這樣,距離越遠,能量密度越低。所以我們需要更大的望遠鏡來收集。激光是就是往同一個方向跑的光,能跑遠一些還在一起。但是跑太遠了也會分散。


蛋科夫斯基


承邀

光場到達的範圍與光源的強度有關,目前人類還無法準確判斷太陽光能的強度有多大,所以無法估計太陽光場影響範圍有多大。

我們知道光的送達距離是有限度的,特別是可見光,可見光是光場的強度可以使它到達的範圍其能量使人類可見,也就是說它的強度可以具有足夠的熱能與介質發生溫差效應,和能與介質反生電子遷躍的強度。

比如手電筒它的可見光場就有清楚的範圍,不是無限遠。當然,可見光場不等於光場的範圍,它還包括不可見光的範圍。但目前現代科學對可見光場都無法準確測量,不可見光仍在理論研究也不成熟。

所以,太陽光場的範圍究竟有多大,誰也無法回答你。

我們看到非常遙遠的恆星的光亮,那是那個恆星的光亮強度足夠大,加上地球大氣層是一個宇宙最大的凸透鏡,天然地對來光放大到不知多少億倍,才使人類肉眼看到甚至比太陽光強度還弱的遙遠的恆星的光。

如果人類登上月球,沒有了大氣層,沒有了地球這面宇宙中可能是最大的凸透鏡,您會看不見所有在地球上曾看見的星星。

人類能否看見所有物體,不與距離有關,只與光源的亮度有關。

人類自古以來有一個非常錯誤的判斷,看不到遙遠的東西以為是與光源距離關係,殊不知晚上近在咫尺的東西一樣也看不到,為什麼?

唯一的答案是物體發出的光的亮度大不大的原因,與距離毫無關係。

我們看到遙遠的太陽,不是太陽很近,而是太陽光很亮,亮得刺眼。

關於太陽光八分鐘才到地球,太陽毀滅地球仍然享受八分鐘陽光的科學笑話還一直在傳說。

我就冷眼看著他們胡說八道到什麼時候。


自由媒體


遙遠天體的光之所以能到達地球,是因為其安裝了多級火箭發射裝置。

我們知道玻色子不佔據空間,單位體積可以無限容納玻色子。單位空間玻色子越多,火箭的級數就越大。一個光子被真空吸收大約需要50億公里,4個光子形成二級就能走100億公里,13個光子就能走150億公里……

個人觀點,光是波不是粒子,光是磁粒子的聯動效應。就像波浪是水分子的聯動效應一樣。由水波在傳遞中的遞減現象,可以感知光子是如何傳播的,儘管它們的機制有很大差別。


民科尖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